韩愈晚春最著名的一句(韩愈的晚春写得不是太好)
人教社部编教材七下的语文教材中,选了四首课外古诗,分别是王维的《竹里馆》,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岑参的《逢入京使》和韩愈的《晚春》。这四首诗,我以为韩愈的《晚春》写得最不好,没有办法和前面三首相比。
究其原因,就在于韩愈是刻意为诗,而其他三首诗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换句话说,韩愈的《晚春》是故意的,而前三首是无意的。
《晚春》的全诗如下: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很明显,这首诗用了拟人的修辞,把“草木 ”、“杨花榆荚”比成人,通过“斗芳菲”、“作雪飞”,就把晚春时节百花齐放,生机盎然的状态描摹得淋漓尽致,作者内心的喜悦自然溢于言表。
这是《晚春》的优点,可是这也恰恰成为这首诗的败笔所在。中国古人作诗特别讲究两点,一是了无痕迹,二是讲究意在言外,就是所谓的“神韵”。而《晚春》这两点做得都不够好
先看第一点“了无痕迹”,韩愈一上来就是拟人,痕迹太重,此外,“惟解漫天作雪飞”这半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毕竟谢道韫是把雪比成柳絮,韩愈很可能就反着用,把柳絮比成雪。这算是化用典故,虽然这样也是可以的。可是,他化用得太过刻意,让人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样的技巧尽管比“生吞活剥”强上许多,但到底也算不上一流。 而其他三首诗则是自然而然的,《竹里馆》就是写王维在竹林深处弹琴时的所思所想,没有任何的修辞,就是平铺直叙,《春夜洛城闻笛》也是写李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无意之间听到笛声时的感情变化,也没有明显的修辞,《逢入京使》就是简单的写了一个邂逅入京使者的故事,毫无修辞。这三首诗没有刻意地使用修辞,毫无雕琢的痕迹,却深入人心。
至于 第二点“意在言外”,韩愈做得更加不好。这首诗意思浅显,读者一看就明白,没有多少值得反复回味的地方,充其量我们可以读出韩愈对生活的热爱,如此而已。可是你看看前三首,先看《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最后一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我们当然可以读出作者此时内心深处那种淡淡的寂寞,不过我们也可以读出作者情绪中的一种清高,因为世人不了解我,不理解我,理解我的只有清风明月,要不然为什么明月能来相照呢,这和苏子瞻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月色入户”一句异曲同工,第三个层次就是“既不是寂寞,也不是清高,而是就事论事”,深林当然没有人,只有圆月一轮,自然要来相照了。这就是王维的一种淡泊的心理,他看穿了世间的万事万物,也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他萦绕于心了,这就是佛家所说的“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这三个层次是需要生活的沉淀才能领悟出来的,这就是《竹里馆》的神韵。
《春夜洛城闻笛》和《逢入京使》虽然神韵不及《竹里馆》,却也给我们揭示了一种哲理,就是“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先看《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在春夜,偶然听到远处传来笛声,仔细一听原来是《闻折柳》,这是古人送别时吹奏的曲子。可是却勾起了李白对家乡的思念。这说明李白至少在内心深处对家乡无比的思念,只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去表达,这春夜的笛声恰好暗合了李白此时的心境。李白当然顺手拈来就写下了《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对家乡心兹念兹,思乡是必然的,这笛声却是偶然,不过偶然中带有必然。如果没有思乡之情,听到笛声也会无动于衷。
再看《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思乡之情昭然若揭,袖子上的泪就没干过。他思乡之情是必然的,这时候邂逅了一个入京的使者,这是很偶然的。岑参一看到这,马上让他带平安的口信回家,如果不是思乡至极,岑参也不至于如此的匆忙。这也是一种偶然中带有必然。
这两首诗都是的思乡的主题,却无一例外地给我们揭示出“偶然”与“必然”的联系,尽管神韵不及《竹里馆》,却也值得反复回味。而《晚春》却不行。
除了“了无痕迹”和“意在言外”,还有一点特别不能忽视。就是作者在诗歌中投放的感情,“诗歌”是有感而发的。情郁于中,必然要发之于外。可是这情又是有高下的,在这四首诗中,韩愈是看到晚春是不能自抑的喜悦之情,李白和岑参诗沉郁忧伤的思乡之情,王维是洞穿世事的哲思之情。一般来说哲思之情要高于忧伤之情,忧伤之情又高于喜悦之情。,哲理之情让人低头沉思,忧伤之情让人心下凄然,可是喜悦之情只能让人眉开眼笑。如此说来,让读者心有所动的只有前三首,《晚春》实在是有点流于表面,不能以情动人。
总而言之,《晚春》雕琢痕迹太重,又不能引人深思,更不能以情动人,实属二流。写得实在是不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