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怎么改变效率(智能机器人的思维方法)

上一篇文章思维的芯片——思维方法向大家说明了思维方法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思维方法是思维这个信息或知识“加工箱”的控制芯片,控制着“加工箱”该如何有序高效地运行。

智能机器人怎么改变效率(智能机器人的思维方法)(1)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意图持续向大家展示人类发展历程中的底层思维方法。什么是底层思维方法呢?比方说,数学家创建统计思维方法一定要用到概念性思维方法,而概念性思维方法是统计思维方法的底层思维方法,当然也是很多思维方法的底层思维方法。也就是说,你得通过底层思维方法来创建其他思维方法。

智能机器人怎么改变效率(智能机器人的思维方法)(2)

本文先讲述第一个底层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方法。可以说,形象思维方法是人类认知历史上最先使用的思维方法。那么形象思维方法到底是什么?时至今日,我们又该如何使用形象思维方法呢?

为了摆脱概念性思维方法的干扰,而很好地理解形象思维方法,首先我们得假设自己是文字还未被发明时期的猿人。那么问题来了,一个猿人看到猛兽的时候,是怎样的形象思维过程,让他决定立刻逃跑的呢?

首先猿人走进丛林中,突然发现前面有只生物。这时思维开始快速运行:他发觉那只生物与记忆中老虎的形象十分相似,于是他在头脑中立刻得出这样的结论:我遇到了老虎!紧接着, 猿人的另一个记忆形象被激活——他之前见过老虎撕咬人的画面。顿时,猿人会手脚发抖,冷汗直冒。如果此时猿人没有被吓懵掉,头脑中的另一个画面很快被激活:他看到和老虎硬碰硬的猿人很快被吃掉,而立刻转头逃跑的猿人大多活了下来。如果他经验丰富,他还立刻想到了另一个画面:老虎不会爬树。就是这样,猿人的大脑里按顺序出现了一幕幕记忆的画面,最后猿人按照记忆中画面的指示,先立马转头逃跑,然后努力寻找一棵高大的树爬上去。

智能机器人怎么改变效率(智能机器人的思维方法)(3)

此时,我们总结一下形象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方法是直接将眼睛看到的图画、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嗅到的气味、舌头品到的口味、皮肤触到的触觉这些感知形象记忆在头脑中。我们不但记忆一个个的感知形象,还记忆一些感知形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当我们感知到新现象时,记忆中与新现象类似的感知形象以及紧随其后的感知形象就会被激活,这种感知形象在头脑中的变换就能引起人们的行为。(注意:不只是眼睛看到的图画才叫形象,我们把眼睛看到的图画叫做视觉形象,耳朵听到的声音叫做听觉形象,鼻子嗅到的气味叫做嗅觉形象,舌头品到的口味叫做味觉形象,皮肤接触到的感觉叫做触觉形象。)

不过,现在我们很少重视形象思维方法,因为它有明显的局限性。形象思维方法要求我们记忆一个个的感知形象,同时记忆这些形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才能了解事物的较为简单的因果联系。因此,形象思维方法对于人类来说,不适合处理有复杂因果联系的事物。当然,形象思维方法还有其他一些缺陷,就不再列举,因为它的缺陷被概念性思维方法所弥补,过多关注它的缺陷对我们的帮助不是很大。

接下来,我们就关注一下形象思维方法在当今时代已然绽放光芒的优势。首先,虽然形象思维方法不适合处理复杂的因果联系,但是我们很容易记忆住一个感知到的形象。比如,我们很难记忆一篇满是文字的文章,但是很容易记住这篇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所以市面上大多数高效记忆法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把大量的抽象的概念结合成图像,然后记忆这个图像,当要输出那些抽象的概念的时候,就去拆解那幅图像。其次,人工智能里的深度学习,机器学的是什么呢?是成万上亿的图片。所以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是不是也相当于在训练机器的形象思维能力。此时肯定会有人疑惑,为什么机器(例如下围棋赢了柯洁(世界排名第一)的“阿尔法狗”)可以用形象思维方法处理复杂的事物,而人类不能呢?主要的原因就是:机器能清晰地存储亿万张图像,而人的大脑不可以。

智能机器人怎么改变效率(智能机器人的思维方法)(4)

因此,人类必须用几个字的概念来代表现实的感知形象,从而使得一个“牛”字可以代表一个集合了亿万成员的生物群体。这就是概念性思维方法。

那么概念性思维方法具体是什么呢?正在努力创作中,敬请期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