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试进入备考室时间(教师考试面试指导)
教师招聘考试的答辩大多会围绕设计思路、教学实施和教师结构化等题目发问叶子为大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答辩问题及解析,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教师面试进入备考室时间?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面试进入备考室时间
教师招聘考试的答辩大多会围绕设计思路、教学实施和教师结构化等题目发问。叶子为大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答辩问题及解析。
1.请你谈一谈《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是战国时期亚圣孟子与梁惠王谈论治国安邦之策时的言论。语言严谨、条理层次清晰并且内涵深远。本文出自高中必修三课文中,是需要重点掌握的文章,同时也是难以理解的文章。我们需要重点掌握议论性散文的论点和论据,体会古人圣贤的治国智慧。通过思辨性的文字,体会其深刻的涵义。我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高中学段,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养成,他们已经具备了学习文言文的相应知识储备,也具有学习文言新知的动力和兴趣。学生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诵读文章并合作探究,习得文章的重点并解决情感的理解问题。
因此,我设计这样教学目标:识记文章中的关键文言词语和理解特殊句式的用法,掌握文章大意并捋顺文章思路;学生通过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学习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修辞手法,掌握论证技巧,体会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及其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请你谈一谈,本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以及设计依据?
【参考答案】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本课重点:学生通过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学习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修辞手法,掌握论证技巧。本课难点:学生体会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及其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语言严谨、条理层次清晰并且内涵深远。这是一篇高中必修课文中需要重点掌握的文章,同时也是难以理解的文章。我们需要重点掌握议论性散文的论点和论据,体会古人圣贤的治国智慧。这样不仅学生可以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还可以领略古人智慧,尤其是孟子的论辩技巧。再者,此时期的学生情况是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养成,他们已经具备了学习文言文的相应知识储备,也具有学习文言新知的动力和兴趣。学生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诵读文章并合作探究,习得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3.请你结合本文,谈一谈如何学习文言文?
【参考答案】
首先,想学好文言文,要从激发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老师而言就要丰富多种教学方式,在本节课导入阶段,我通过以前学过的文章进行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文言学习方法。多朗读,通过朗读培养语感;多背诵,通过背诵,形成语感,熟能生巧。在整体感知阶段,安排学生进行了两次诵读文言文的环节:初读文章并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如:“之”字的取独用法、“凶”“加”等字的意思和用法。学生再读文章,梳理文章的内容层次。
最后,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学生需要勤做练习,掌握常用文言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文言语法知识;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会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尤其重点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一些特殊句式。这个是学好文言文的知识储备,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4.请你说一说孟子的治国和经世思想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民贵君轻”的安邦之策。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民贵君轻”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对中国后世的思想家有极大的影响。
(2)提出和荀子不同的“性善论”。《水信无分于东西》中的孔子曰性相近,承认有人性,但未说人性是什么,而孟子说,人性善。《孟子·告子上》中,孟子提出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
(3)延续了孔子“仁政”思想;是一种儒家思想。主张“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等政治理想。这种儒家思想在它诞生之后的很多个朝代中都作为统治者的思想。
(4)不同于庄子的“恣肆汪洋”的浪漫主义,孟子风格是阐论明理的现实主义。孟子在文章中多考虑君和民的关系问题、国与国之间的交际问题和个人经世问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5.请你举例谈一谈你对所学过的孟子的其它文章的理解?
【参考答案】
我谈一谈《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其中:“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说出了坚持正义,不苟且偷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侧面抨击无所不为、卑鄙无耻的人。“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从客观事实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有人舍生取义。我们一切的追求,物质需要和名利,都不可以以牺牲正义、品格和尊严为前提和代价,要做正人君子。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更多教师招聘答辩资料:http://chenzhou.offcn.com/html/2020/05/35234.html?jyx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