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出家真实故事(五枚尼姑夜斩雍正)

相关阅读方世玉打擂台:小小说《梅花桩》,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雍正出家真实故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雍正出家真实故事(五枚尼姑夜斩雍正)

雍正出家真实故事

相关阅读方世玉打擂台:小小说《梅花桩》

五枚尼姑夜斩雍正

我是山人

讲起打技击,个个皆知少林派最架势,方世玉打擂台,五枚尼姑打梅花桩,尤为人人皆知之事,喂,老友记!你既知五枚尼姑打梅花桩,但你亦知五枚尼姑系什么人物乎?讲出来,相信好多老前辈皆不知五枚尼姑之来历也。《乾隆皇下江南》一书里面,写得这个五枚尼姑,是一个八十多岁腰圆背厚之老师姑,至于其身世,则《清史》里都没有记载者也。山人据老技击家所传,五枚尼姑之故事多到成箩,现在单讲其出身与报父仇一事。

清初康熙初年,浙江石门县有个书生叫做吕留良。明末崇祯在煤山自缢时,吕留良才十岁左右。及顺治入关之后,吕留良已长大成人,眼见清廷残暴,心怀愤懑,不求仕进,闭户著书,抨击清廷政治腐败,最著者有一本书叫《大义觉迷录》。

当时年赓尧率部将岳钟琪平西有功,岳钟琪授四川总督。与吕留良颇投契,吕留良素知岳锤琪不满淸廷,乃致书于岳,劝岳钟琪率兵反正。不料事机不密,为清皇所觉,搜出其违反清廷之书籍多种,下令诛九族。除吕留良及其二子妻母一律腰斩外,连其亲友三百余人,一概处斩,是为清初之最大文字狱。时康熙二十年之事也。

吴门县有一尼庵,其中有尼姑曰常住傅,精于相人术。当吕留良未遇事时,常住傅见吕氏全家人凶纹满面,退而叹曰:“吕氏一门宅心忠厚,惜乎天命所归,必非善终其命也。”其四女亚枚,聪明伶俐,慧根宿具。我佛慈悲,不忍见其一门灭绝,乃乞吕氏抚养其四女亚枚。及文字狱发,清兵围捕吕氏家族,常住尼姑携四女星夜逃亡南下广东,后清兵追之急,常住又携四女西上四川峨眉山潜匿抚养,并拜老隐士白二父为师。

白二父精通内外功技击,并擅长飞檐走壁之术。白二父门下有五个技击高强之门徒,即白眉道人,五枚尼姑,冯道德,至善禅师,苗显是也。《万年青》云“五枚为白眉道人之徒弟”,想或淸人误传者耳。四女亚枚在白二父门下学技二十余年,尽得其秘。后复云游天下名山大川,拜访名师,技击更为利害。

是时康熙已逝世,雍正皇登位。雍正皇此人阴险异常,蓄剑侠血滴子暗杀各兄弟,以夺帝位。及后帝位已经夺得,又恐血滴子对己不利,乃暗骋西藏喇嘛僧入京,暗杀血滴子。血滴子中人被杀者不少,其余逃亡南下。喇嘛僧有名班达者,精通技击,擅飞剑杀人,常在雍正左右保护。

斯时四女已五拾岁矣,落髪出家,法号五枚。幼时闻知常住尼姑讲及其全家为清帝所惨杀,悲愤异常,时欲谋杀清帝以报此血海深仇。斯时康熙已死,雍正亦登极十多年矣,侦知其血滴子利害,不敢下手。及后闻知血滴子被逐,喇嘛僧班达任殿前侍卫,大喜,立即暗怀利剑,化装入京。

一夕,月黑风高,五枚改换夜行衣服,三鼓前后跃上紫禁城内。一路蛇行鼠伏,直趋雍正寝宫。时雍正好梦方浓,班达喇嘛侍于宫外,突闻瓦面悉然声响,已知有变,立即飞身上殿。遥见一黑影伏于瓦上,正想施展生平绝技,手中飞剑直扑前去,五枚顺手一接,将班达之剑接住。班达大惊,不料贬眼之间,忽失五枚所在。而官内已人声鼎沸,有人狂呼圣驾已崩,盖五枚已用最迅速之身手,取雍正之首级以去矣。是故当时雍正皇之死因,糊糊涂涂,未有公布也。

五枚取雍正之首级后,夤夜飞出紫禁城。用石灰腌住其首级,晓宿夜行,历尽千辛万苦,始回浙江原籍,将其头拜祭于父亲之墓前。当时其父全家葬于吴门县外之乱葬坟中,无人敢祭扫者,独五枚有此斗胆,盖欺满兵儒弱,无奈伊何也。

五枚既报大仇之后,遁迹云南白鹤庵内归隐,寿至九十岁。是故五枚实与清廷有血海深仇者,《乾隆皇下江南》一书谓其帮助淸兵大破少林寺,实无是理。何况苗翠花,曾拜五枚为师,而五枚最爱者又是方世玉,盖方世玉年少英俊,技击高强,五枚视若自己骨肉。而书内谓五枚与方世玉比武,方世王之技虽强,怎敢与五枚对手,而五枚又何忍刃此疼爱之人乎?因此可知,故事完全臆造。不过著书时清室未亡,作者不敢直道其事耳。

(本文录自《星报》1948年1月13日第4版)

五枚尼姑创白鹤拳

我是山人

山人写佛山赞腥小说,讲话佛山赞腥个手咏春拳,系山一女仔严咏春所发明者,各位老友记,都还记得起也。在南派拳术中,有所谓五大名家,洪刘蔡李莫是也;有所谓十大象形,龙蛇虎豹鹤狮象马猴彪是也。各位老友记,虽然唔晓技击,但闻得象形拳术,则一定知道正练之技击,是属于那一派者也。譬如龙形拳,晤驶问亚贵,一定系好似一条龙咁;猴拳一定则系一只马骝咁者也。

十大象形拳之中,以鹤拳最适宜于女子练习,即所谓白鹤派者是也。点解白鹤派最适宜于女子练习,因为此派技击,亦为一女子所发明,取义一只白鹤,是故其出手,不重硬桥硬马,而以跳纵功夫取胜。女子力弱,是以最适宜练习鹤形拳也。然则白鹤拳究竟系哪个发明,讲出各人都识,只系未见过面,即是鼎鼎大名云南白鹤庵之五枚尼姑也。

五枚尼姑本为吕晚村之第四女,因为吕晚村写文章得罪淸朝皇帝,畀佢诛九族。有个老友记,瞧见吕晚村全家死尽,太过惨凄,乃将其幼女抱住,南逃广东,抚养成人,学得一身技击,削发出家,此即所谓五枚尼姑也。《万年青》一书所讲,五枚尼姑与李巴山打梅花桩。打梅花桩首架步,最重要就系跳扎功夫老到。李巴山是个硬桥硬马之人,点能及五枚尼姑跳扎高超,是以丧身于梅花桩下者,因五枚尼姑有一手白鹤拳所致。

话说五枚尼姑自从北上京师,夜入紫禁城内,杀得雍正头颅,偷祭父坟之后,决意遁迹荒山野岭,隐逸终身,不问世事。以云南省为中国之极南省份也,自古人称为蛮貃之邦,不毛之地。山岭重叠,最适于隐逸也。乃执起袈裟道牒,奔赴云南。

有一日,行经一山之下,望见山上白鹤千百成群,吱吱而叫,盘旋飞舞。五枚大奇,乃上山而视,则白鹤方绕一废庵而飞。庵已倾圯,只得颓垣败瓦,不过位于山之半腰,树木成林,风景清幽,颇合修道之用。加以白鹤环绕,见人不畏,实有仙家之气象也,乃将废庵修葺之后,卓锡其中,改名白鹤庵,盖以白鹤名该庵也。

云南为瘴厉之地,毒蛇猛兽甚多,惟有一奇事,山上之毒蛇猛兽,虽然凶猛,但从不敢走近白鹤庵半步者。五枚初时不甚注意,及后颇以为奇,曾思探得其究竟,但无法知其理由。有一日,五枚尼姑无意中步出庵前散步,观览山水。正闲眺间,忽见远处有一大狐狸,状若黄狗仔,向白鹤庵奔来。将及庵前,树上之白鹤突然飞下,张咀舞爪,猛扑狐狸。狐狸奋力应战,就在庵前大战起来。

五枚斯时潜窥白鹤之咀爪均有法度,乃一一默识于心。迨后狐狸虽大,竟为白鹤所击毙,五枚尼姑始恍然而悟,毒蛇猛兽不敢走近庵前者,有白鹤保护也。忆起顷间白鹤之形状,上下左右,变化无穷,大可以将之改变,发明一种拳术也。乃日日在庵前观察白鹤之形势,创造一种白鹤派拳术。因为此种拳利用手腕之力,如白鹤之爪一般,不若洪拳之硬桥硬马,是以最适宜女子练习也。

五枚尼姑学成此种白鹤拳后,无人可以传授,适值来到广东,遇着方世玉之母亲苗翠花,乃将此拳传授于苗翠花。由苗翠花教授方世玉,辗转相传,遂成南派拳术十大象形拳术之一,但亦不离少林拳之手法者,盖亦系出一门也。香港之吴肇钟即为白鹤派之拳师也。

(本文录自《星报》1948年3月10日第2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