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作品出版时间(梁鸿伦敦国际书展分享创作)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丛博 实习生 程贺

近日,伦敦国际书展正在英国伦敦奥林匹亚中心举办。豫籍著名作家梁鸿应邀赴英,参加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利兹大学、亚非学院孔子学院及伦敦光华书店合作组织的一系列文学交流活动,颇受当地读者欢迎。

梁鸿被称作当代中国非虚构写作的“领军人物”,谈起她,人们可能首先会想到她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这两部作品是中国非虚构文学的代表作,既有纪实性,又有文学性,还有非常深沉的社会关怀。

她以中国的一个乡村——梁庄为切入点,把梁庄人的生活鲜活地记录下来,给读者呈现一个生存的群体、一种生存的样态。但这只是她的一个侧面,2017年,她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的首部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让大家看到了她的另一面——一个更全面、更有魅力的小说作者。这本书仍然是以“梁庄”为背景,她以自己的父亲为原型,从一个农民,写到了他背后广大的农村。在这本小说里,她的想象力和叙事才华被更强烈地凸显出来。

梁鸿作品出版时间(梁鸿伦敦国际书展分享创作)(1)

“村庄”的叙事具有世界性

3月11日下午,在利兹大学当代华语文学研究中心,梁鸿以“关于村庄的叙事及其意义”为题,与利兹大学校内外的中国文学研究者、中文专业学生、文学译者分享了她的写作。利兹大学当代华语文学研究中心源自2014年开始的“汉语写作”项目,他们与中国当代文学领域的作家、译者、出版商、文学经纪人以及学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交流,旨在促进英语世界的中国当代文学交流与写作。

梁鸿在活动中讲到:“‘村庄’的叙事具有世界性。马尔克斯、福克纳、阎连科、莫言的作品中都有以村庄和小镇为起点,对人性、社会和文明进行的隐喻性叙事。”她将自己的写作与世界文学相连接,阐释了自己是如何建构“梁庄”的。她认为,“对于中国作家而言,面临的挑战不只是塑造村庄的形态,而是对村庄和农民的历史性有基本的辨析力。”

这是梁鸿在英国的第一场活动。这场活动的听众大多有一些中文基础,对中国文化及文学也已有一定的了解,这使得讲座之后的交流探讨异常深入,听众与梁鸿从“乡土中国”的相关概念谈到其作品中方言的翻译问题等。

梁鸿作品出版时间(梁鸿伦敦国际书展分享创作)(2)

全媒体时代,文学要在众声喧哗中寻找人性的永恒之所在

3月12日晚,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孔子学院迎来了梁鸿的第二场活动,梁鸿以“超现实语境中的写作”为题,与孔院学生及亚非学院中文专业学生阐释了她的非虚构写作。

在这场演讲中,梁鸿想要探讨的是:当现实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荒诞时,写作该如何抓住现实,如何表达生活和人的精神内部的逻辑?梁鸿认为,“在这个全媒体时代,文学写作所承载的意义其实非常重大,它要在碎片化的信息和众声喧哗中寻找人性和文明的永恒之所在。现在的中国的非虚构写作才刚刚开始,作为文体并不成熟。但现实越复杂,所遭遇的阻击越大,非虚构写作的成就可能就越大。因为它必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腾挪,绝地反击。”

3月14晚,光华书店迎来梁鸿在英国的第三场活动。这场活动面向英国的普通读者,主题为“回到村庄:找寻失落的家园与回忆”。著名英国译者Nicky Harman到场与梁鸿对谈。

梁鸿笔下的梁庄,在某种程度上,是整个中国的独特映照。梁鸿对于家乡的回归与书写,却寄托着全世界不同文化的人们对于生命之初与归宿的共同遥望。《中国在梁庄》日文版已出版,销量已超过3000册。对日本出版市场来说,一本中国作品能取得这样的销售成绩,是非常不易的,由此可见梁鸿作品的世界性。正如她所说:“梁庄的困境即是全世界的困境。”

目前,人民文学出版社正致力于将梁鸿的作品推介至更多的国家,让世界更多读者读到活生生的中国,读到她对自己家乡故土的观察与审视、眷恋与深情。

来源:大河客户端 实习编辑:王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