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画圣吴道子结局(画祖吴道子被迫两易其名)

历史上画圣吴道子结局(画祖吴道子被迫两易其名)(1)

吴道子的鼎鼎大名,画坛谁人不晓?古往今来,人们对他的赞美可谓无以复加了。

唐代大诗人杜甫赞他说:“画手看前辈,吴生独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赞他说:“(吴道子)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古今一人而己!”

类似这样激越的评语实在数不胜数:

“古今画史谁最雄?吴生道子开神工!”

“吴生之作,为万世法,号曰画圣,不亦宜哉!”

“吴道玄笔法超妙,为百代画圣!”

“画圣千秋艺绝伦”,“声名自足高千古”!

干百年来,吴道子的声名高得惊人,后代很多很多画家、画工奉吴道子为“画祖”。解放前,不少画业行会在组织之初,开业之始,都供上“昊道君”这个“祖师爷牌位”。

据专家调查,浙江四明一行会的《行例》上写:“同人知开业不易,应传祖师立德,共订行例,同人共守,不得有违……第一则:奉祖师吴道君神位,每月上香,每岁一祭,必三牲樽泗……”此《行例》结尾写:“千拜吴道君祖师爷,画业大吉大利!”(见王伯敏《四明画工<行例>释略》)

据说,在我国北方,民间画工在画佛像神道时,有时把吴道子也画进去,称之为“吴道真人”。(材料出处同上条)

这么高的荣誉,吴道子是否当得起?结论是肯定的:道子名不虚传。

下面,仅以一小例来证明这个结论:

据文献载:吴道子将要画长安兴善寺时,“坊市老幼,日数百人竞候观之”。当他“下笔之时,望者如堵”。在群众的激励下,他画的佛像“启齿欲语,转目视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在他画圆光时,“风落电转,规成月圆”,群众“喧呼之声,惊动坊邑”,“缚栏施钱帛与之齐”(人们投入壁画前栏杆内的钱帛,堆积得与栏杆一样高)!

想当初,看现在,吴道子其人真有点“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势!

然而,谁又想得到,正是这位天才、异人,有着难以言喻的苦衷?

首先,他被迫改名,而且一改再改。

他原名吴道子,原号吴道玄。后来,当他被征召入宫,成为宫廷内侍后,唐玄宗命他改名为吴道玄,改号为吴道子。

玄宗为什么把“道子”“道玄”颠倒一下呢?原来,古人一般称号不称名,这样一改,别人就叫他“吴道子”而不叫他“吴道玄”了,不叫“吴道玄”,自然就不犯“玄宗”之“玄”。

再后来,玄宗认为这样仍不妥当,又命他改“吴道玄”为“吴道元”。如此这般,只有玄宗“玄”,不许吴道子“玄”了。

其次,吴道子曾一度被剥夺了绘画权利。

据画史载:道子入宫后,宫中人求他作画的很多。玄宗得知此事后,马上降旨,不许他为别人作画。接着,再次降旨日:“非有诏不得画!”这禁令一度窒息了吴道子的艺术生命。

最后,吴道子下落不明。

据人考证:安史之乱后,吴道子并未随唐玄宗入蜀,也没有留在长安(王维等人留在长安,均有详细记载)。那么,这期间吴道子在哪里呢?是像杜甫那样颠沛流离?还是不幸死于乱军之中?还是遇到了别的意外?

沈括《梦溪笔谈》记述:“天宝中,王铁据陕州,集天下良工画圣寿寺壁,为一时妙绝。画工凡18人,皆杀之。同为一坎,痤于寺西厢,使天下不复有此笔,其不道如此。”

“天宝中”的“中”;“阶段”的意思。“天宝末年”也可以算作“天宝中”。那么,既然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后吴道子就下落不明,他是否恰恰被王供所害;在18人之中呢?

“使天下不复有此笔”,只要吴道子在,天下焉能“不复有此笔”?

有人说,安史之乱后,吴道子出现过一次,还指点过弟子卢棱伽,此后,他才“下落不明”。

吴道子最终是“下落不明”了,这桩公案至今没人弄个水落石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