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睡觉开空调还会出汗(出汗竟有这么多好处)
来源中国军网
32岁的吴先生在武汉市一家国企从事行政工作,长期在空调房里写材料,一坐就是半天,有时候因为赶材料还要通宵加班。长期如此导致他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浑身提不起劲。6月初,朋友和吴先生和聊天时说起,在高温的环境中运动使自己大汗淋漓可以将身体中的毒素排除,人也会感到很有精神。6月26日,他在室温30℃的家中跑步机上跑步,想体验一下那种感觉。大约10分钟,就感到有些体力不支,但想到开始跑时,身体总会有点小反应,还是要坚持才会有效果,就没有停下来。但在随后的10分钟时间里,吴先生出现了头昏、大汗、胸闷气喘、心慌等反应,累倒在地。被家人发现后,立即将他送到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武汉总医院,医生诊断为轻度中暑,需要补水和安静的休息,并吃一点降温的药物即可。
炎热的夏季,只要稍微一动就会汗流浃背,让人感觉十分不舒服,而且浓重的汗味也会让人避而远之。但是,也有人享受“汗畅淋漓”的感觉,觉得痛快出汗之后浑身轻松通透。武汉总医院皮肤科主任晏洪波表示,人身体出汗既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活动,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出汗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大有联系。
出汗是一种生理功能
晏洪波表示,出汗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是体温调节中枢对环境做出的反应,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汗液由汗腺分泌,我们全身遍布着大大小小200万-500万个汗毛孔,一节手指大小的皮肤就有120个汗腺,气温或人体温度升高时,这些汗腺分泌出来的水分就是汗液。人需要一个恒定的体温,一年四季,人体的300万个汗腺都在不停出汗。一般气温超过30℃,汗往外冒,这是显性出汗,体温随之下降。而在30℃以下,看起来没有汗珠,但是体表一直在挥发汗液,也就是隐性出汗。一般人每天挥发的汗液达到500-600毫升,有些体力劳动者、室外工作者、野外训练执勤的军人以及运动员等排出的汗会多达800毫升以上。因此,排汗这一活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夏天,坐着不动都会大汗淋漓,这就是最常见的温热性出汗。温热性出汗是由外界温度升高引起的人体中枢温度自我调节的方式,人体通过出汗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运动性出汗是人体在运动时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在体内消耗能量的同时可产生许多热量,人体通过排汗来降低体内温度,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人在紧张、恐惧、兴奋等精神因素影响下,神经冲动从大脑皮质传递到小汗腺部位,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升高,导致小汗腺分泌排泄活动短期内迅速增强,即出现精神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在掌跖处表现最为明显,也可见于手背、头面、颈部、前臂和小腿等处。此外,还有一种味觉性出汗,常常是在食用某些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后引起的出汗。其实,无论哪种类型的出汗都是由于人体在一定的刺激下(外界高温、剧烈运动、精神因素或者刺激性食物等)产生的体内温度升高。
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汗液中水分占99%,其他成分还有电解质、乳酸、尿素等等。有些人喜欢运动后大汗淋漓的感觉,于是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而那些不愿运动的人会选择到汗蒸房蒸一蒸,据说可以排出体内的毒素和湿气。运动或者汗蒸的确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在大量排汗的过程中,机体的局部代谢产物,如尿素、乳酸、脂肪酸等随汗液排出体外,但是过度夸大出汗的排毒去湿作用是不科学的,因为人体最重要的排泄解毒器官是肾脏和肝脏,通过出汗获得排毒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而且运动和汗蒸都要适量,过量出汗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健康有害。晏洪波认为,所谓“出汗排毒”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出汗能散热和调节体温
晏洪波说,气温高、天气闷热时,我们出汗是一种被动流汗,自行做一些跑步、散步、打球等体育运动而流汗属于主动流汗,无论是主动流汗还是被动流汗,都有利于调节体温。人需要一个恒定的体温——36.5℃—37℃,维持这个体温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出汗。出汗好处多,其最大、最核心的作用是发散体内热量,使体温保持正常。
出汗对皮肤也有一定的好处,比如滋润皮肤,清洁毛孔,汗液中的乳酸能软化皮肤角质层、抑制细菌生长,防止某些皮肤疾病的发生。但是,如果汗液过多没有及时清洁,反而会对皮肤滋生细菌创造条件,不利于皮肤健康。另外,能不能出汗常常表明疾病是否好转。比如,有些人偶感风寒,喝完姜汤或简单服用感冒药之后卧床盖上被子,一旦出汗就说明感冒有了好转。这是因为着凉感冒的人,汗腺受寒,不能以出汗方式散热,导致体温升高;吃药盖上被子后,汗腺因受热舒张,排出汗液,降低体温。
异常出汗要及时询医
人体一般的出汗属于生理性出汗,是对气温或体温升高的正常反应。但也有一部分出汗属于病理性出汗,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
自汗: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战汗: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绝汗:指病情危重,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而经常性的手心出汗要考虑心脏方面的问题;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出现异常出汗情况要引起重视,及时询医进行调理或治疗。
流汗过多注意及时补水
晏洪波表示,夏季流汗才健康,但是出汗过多并不是好事。汗液流失较多时,人体中的电解质、氯、钠等元素也就随之流失,导致人疲乏无力,水分流失过多导致脱水、休克。高温闷热天气人容易中暑就是这个原因,流汗过多后体内水分未能得到及时补充,体内汗量减少,导致堆积在体内的热量难以散发,会造成新陈代谢失常。流汗过多时,要及时补充体内所需的水分、糖分、盐分。从事高温作业的工作者或者高温天气参加户外活动的朋友,要特别注意防暑,在水中加适量糖、盐,喝糖盐水,简单易操作。
慎用止汗剂
很多女士夏季随身携带的物品中会加入新成员——止汗剂,认为用止汗剂既能抑制汗液大量排出,又能摆脱恼人的汗臭,保持芳香,还能使毛孔缩小,让肌肤显得平滑、细嫩。出汗属于正常生理活动,是机体对自然的适应,没必要使用止汗剂这一物理方法止汗。止汗剂的作用是暂时封闭汗腺导管,减少汗液排出,再通过香料除臭。从医学角度来看,长期频繁使用止汗剂,人为干预身体流汗是有害无利的。如果一味人为抑制出汗,时间一长,会导致毛孔堵塞,代谢产物不能正常排出。另外,一些人可能对止汗剂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出现皮肤红、肿、痒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接触性皮炎。
少贪凉多锻炼
晏洪波表示,要正确认识出汗这一问题,出汗不一定是坏事,不出汗不一定是好事,“适量而不过量”才是硬道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出汗的颜色、部位、时间异常都可能是某种疾病或某些不健康因子的信号,当身体发出某种信号时不要视而不见,比如不活动时也大汗不止、手脚经常汗出淋漓、入睡大汗醒来停止、半身出汗等等,应及时就医,及时调养、治疗。
如今“空调族”越来越多,对空调依赖越来越大。长时间依赖空调,出汗的机会大为减少,不利于体内热量和毒素的散发,这样一来汗腺功能萎缩,久而久之对高热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容易感冒。夏天出汗应顺其自然,减少对空调的依赖,也就减少“空调病”的发生。人们或因工作繁忙,或因惰性作怪,很少进行体育锻炼活动,体内毒素堆积时间长,就会出现头晕、易疲劳等亚健康状况。俗话说“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中医认为运动出汗最可贵,适当做一些散步、慢跑、打球等有氧运动有利于健康。晏洪波提醒,运动出汗没必要汗如雨下,根据个人的体质适当运动出汗即可。一般而言,微微出汗的程度,适合大多数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