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齐与田齐(田齐姜齐恩怨情仇)

“田氏代齐”也叫“田陈篡齐“指中国战国初年陈国田氏后人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司马迁的《史记·齐太公世家》和《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分别记载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

陈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78年),出土金文资料作敶。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妫姓诸侯国,是帝舜后裔,为三恪和春秋十二诸侯之一。首任国君为担任周文王的陶正一职(也就是掌管制作陶器的官)的遏父(又称阏父)之子妫满,建都于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是今天的河南省东部地区。

为了笼络各路英豪,武王把长女太姬嫁给舜帝后裔的陈国第一代国君妫满。因陈国内乱,陈国的田完(去齐国之前应该是陈氏,后来改成田氏,也不知是什么具体原因改为田氏)恐怕灾祸牵连到自己,逃奔齐国。时在齐桓公十四年即公元前 672年,因齐桓公的赏识,田完不久就担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大夫齐懿仲又把女儿嫁给了田完为妻,陈国的田氏家族就深深扎根于齐国。

公元前545年,田完四世孙田无宇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当国的庆氏,取得公族与国人的支持。

公元前489年,田乞自立为相,田氏掌握齐国国政。

公元前481年,田恒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

公元前391年,田和废齐康公。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

公元前386年,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

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田齐一度很强大,齐湣王时期,齐国对外扩张,南吞宋国,西却强秦,是齐国疆域最辽阔的时期。前221年,齐王建向秦王政投降,齐国覆灭,秦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

“田氏篡齐”的“姜齐”是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封国 ,姜子姜姓姜吕氏,名尚,号子牙,炎帝后裔。

“田氏篡齐”的田氏,恩将仇报,田氏的所作所为被大多数人所鄙视 ,尤其是姜子牙后人恨得牙痒痒。在《左传》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公子完生于公元前705年,在他出生的这一天,恰好周天子的一位太史,带着《周易》路过陈国的都城。于是,陈厉公就请太史为儿子占上一卦,卜问未来吉凶兴衰。

据《左传》记载,为“遇‘观’之‘否’”,也就是本卦为“观卦”,变卦为“否卦”。根据这一结果,太史作出了几点“预测”:

1.公子完大概会取代陈国而自己据有国家;

2.但其为君很可能不在本国,而在异国;

3.最终复兴陈国的应该不是公子完,而是他的子孙;

4.这个异国一定是姜姓之国(齐国即姜姓);

5.如果他在异国繁荣昌盛,那么本国(陈国)就有可能衰败。

这些预言,后来竟一一应验。

当然,由于《左传》写作的年代晚于公子完数百年,大部分是后世史家的追述,因此,这种“奇验”实际上是史学家们把既成事实认为是“天意”,并没有谴责田氏。

接下来同样是赏识田完的齐桓公干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件,正是“田氏篡齐”的因果报应。

上古时期,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西北部与肥城市临界处有一古国,这就是遂国。古遂国国君是舜的后裔,历经夏、商、周改朝换代,一直延续下来。鲁庄公十三年,在管仲的建议下,齐桓公与宋、陈、蔡、郑等国国君在齐国,也就是如今的山东聊城以东会盟。当时齐国还邀请了遂国,遂国是鲁国的附属国,而宗主国鲁国表态不参加会盟,遂国跟着鲁国走,决定不掺和。齐桓公以此为借口向遂国发兵,遂国势单力孤,不幸因此灭亡。

吕齐与田齐(田齐姜齐恩怨情仇)(1)

遂公盨

齐桓公毫无道理以强凌弱灭遂国。作为同宗的田氏“灭姜齐”也就成了正当的报仇雪恨了!

吕齐与田齐(田齐姜齐恩怨情仇)(2)

铭文与汉字对照拓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