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生态农业模式(浙江淳安汾口镇)

近年来,浙江淳安县汾口镇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对镇域范围内土地进行连片整治,在稻香小镇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稻 N”生态种养殖产业,实现了一田多用、一季多收,出产优质大米。最大化提升土地产值和效益,开启致富新“稻路”。

务川生态农业模式(浙江淳安汾口镇)(1)

“山区要共富,谁都知道,产业是关键。关键是,发展啥产业。咱们这个‘稻蛙共养’模式就不错,一地三收,‘米袋子’保住了,‘钱袋子’也稳住了,我觉得靠谱!”程军信心满怀。

按时令,常规晚稻尚在灌浆结实期,收割大约得在一个月之后,而这里不少田块已被“剃了头”。只见即将收割的稻田,看模样就与众不同,稻子株高足足约1.8米,人往里一站,盖过了头。再听声音,清脆蛙叫声此起彼伏,稍微走近,青蛙都往田里跳。

种这块稻子的名叫江光胜,曾是空军飞行员,转业后到了农口部门,后来下海经商。他素来喜欢农业,尤其钟情新奇特产品。几年前,偶然的一次机会,他结识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研究员夏新界,旗下超高产优质新种质“巨型稻”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

务川生态农业模式(浙江淳安汾口镇)(2)

能不能大面积推广?观察了几年后,江光胜决定搞试验,由夏新界团队出种子,提供配套的技术支持。这里头门道众多:插秧,还是直播?用化肥,还是有机肥,如何科学配比?株高怎么控制,密度如何排布?稻鱼共养,还是稻蛙共养?选择牛蛙,还是本土花蛙?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一场轰轰烈烈的试验鸣锣开搞。

站在田埂上,江光胜如数家珍。稻蛙共养,本身就很生态,稻田是青蛙的天然居所,害虫则是最佳食料,蛙的排泄物又能肥田,关键有了“养殖许可证”,还是一笔不菲收入,尽管有一定技术要求,但农民学学后容易推广。“稻子加工成米是一收,青蛙出田是第二收,第三收在秸秆,可提供给周边羊场做饲料。”

务川生态农业模式(浙江淳安汾口镇)(3)

当然,头一年“吃螃蟹”,教训也不少,江光胜毫不掩饰。比如,植株长得过高,灌浆期就容易倒伏,有机肥的施用把控很关键;还有,稻田里养黄颡鱼就是个失败案例,养青蛙就很成功;此外,种植密度有讲究,抽穗扬花期的株高同样有门道。不过,意外惊喜也有不少,像抗旱性、再生能力,抗草性、抗病性等。

“毕竟是第一次搞试验,有些性状还待进一步求证。按我自己的要求,仅仅达到了及格c线。”江光胜做事踏实,讲话同样也谨慎,“接下来大面积推广,我认为,还是有一些技术门槛,因此专业化指导很重要。”

据汾口镇茅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宏刚介绍,近两年,村里一直推动“小田变大田”,让家门口的抛荒地变成增收地,并且与几个村的党组织合作,通过党建引领实现抱团发展。于是,“巴掌田”“插花田”不见了,应运而生的是淳安县首个永久基本农田连片整治的千亩方。

“这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可为村集体带来130万元的稳定收益,提供百余个就业岗位,成为乡村共富的加速器。”程军介绍说,接下来,全镇计划打造4个“千亩方”、20个“百亩方”,探索“党建 产业”模式,推广“稻 N”的生态种植模式,加快农旅融合发展,既守住“米袋子”,更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据了解,汾口镇还注册了农产品品牌“汾口田礼”,做强“汾口大米”品牌,进一步提高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增收,真正收获来自田野的馈赠。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