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ib国际学校怎么进(全面解析香港国际学校课程之王)

大家好!今天的文章内容介绍了IB课程以及它的特点,包括针对年龄较小的学生,家长该如何引导,平时可以做哪些学术和课外活动方面的准备,徐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谈到国际课程这件事,经常跟家长沟通过程中会有一个很热门问题,大家都会谈到现在各种可供选择国际课程很多,有IB、AP、A-Level,加拿大课程又分BC课程等等。

有一个问题很直接,哪个课程最好,这个问题特别难回答,但是这个问题充满了满满的爱。这个问题直接触达了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期待:上什么样的学?上这个学对于孩子有什么好处?

哪个课程最好这个问题难回答在两个层面。

第一, 学生层面。

我们常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孩子也是一样,他们每一个都是无与伦比的独特个体。虽然我们会时不时把自家孩子拿去和隔壁孩子对比,我们会比较孩子是否比其他孩子优秀、是否会弹钢琴、拉小提琴、打篮球等。但是,归根结底,这种比较有多大意义呢?其实一点意义都没有。我们可以和其他家长做经验分享、教育方面的交流。但是大可不必事事都和其他孩子对比,课程选择也是一样。只有最适合孩子的,没有孩子一定要学的。

香港ib国际学校怎么进(全面解析香港国际学校课程之王)(1)

第二,每个课程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不同的特色。所以在选择课程之前,只有先了解了自己的孩子,知道他们的水平和兴趣喜好,寻找最匹配的课程,这才是帮孩子进行选择课程的最优方案。

回到IB课程角度,整个IB课程针对3岁-19岁孩子,它分为PYP、MYP、DP和CP,一共四个项目。PYP小学段、MYP大概初中段,16周岁-19周岁高中段,按照年龄段。在16-19周岁有DP课程、CP课程,CP课程是这两年新开发出来,IBU开发出来课程。

香港ib国际学校怎么进(全面解析香港国际学校课程之王)(2)

IBDP课程的三大特性

主要在国内比较多是DP,这里以DP为例跟大家做分享。

第一个,整个IBDP课程学术性相对比较高。

整个IB课程分为六大学科组,涵盖母语、第二语言、人文、科学、数学和艺术。小朋友从这六个学科组当中各选出一门课,这样一共六门课。有一个特殊,艺术组可以不选。艺术有时候需要感觉,单纯去操练没有想法和艺术感觉很难把这门课以真正享受状态去学,所以整个IB课程也是看到课程的特点,所以小朋友艺术可以不选,那么他必须从其他的五个组:母语、第二语言、人文、科学、数学,再多选一门,一共六门课

香港ib国际学校怎么进(全面解析香港国际学校课程之王)(3)

这六门课当中,学生是有学科Level的选择的,其中三到四门课可以高级别High-Level 这样一个水平进行学习,另外两到三门学科按照 Standard-Level 标准水平进行学习。这样课程结构下面,首先学生有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为他进一步到大学里面进行学术上继续发展打下很好铺

还有一个,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课程有比较深入的一个研究。在整个IB课程中,希望为学生将来学习学术发展打下基础,有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知识结构。另外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能够成为终身学习者,对于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希望孩子对世界的未知保有热情和探索激情在。

除了这六个学科组以外,IB还有三个核心课程,CAS、TOK和EE。

CAS分别是创意、行动、服务三个单词的缩写,跟什么像呢,与课外活动、学生社团比较像。整个课程体系当中处于核心位置,在这个课外活动规划过程中,学生有质和量要求。比如学生想做一个活动,他首先有Proposalform,就像我们在公司里面做计划要有个打算,知道怎么去整合资源,哪些资源可以用,他要有一个体悟的Proposal form。等这个活动做完,学生要做一个reflection。

孩子们在学习和尝试过程中,中间感受和执行过程与完成过程进行反思同等重要。在这个反思过程中可以总结经验,什么地方做得很好,接下来还可以采用这个经验,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会有一个反思总结,这个是他真正成长所得。

香港ib国际学校怎么进(全面解析香港国际学校课程之王)(4)

第二个核心课程叫EE,Extended Essay,拓展论文。这个拓展论文要求学生完成一定学术深度,有一定篇幅长度独立完成专业学术论文,属于academic writing,字符用英文4000个单词左右,这个论文拿到手以后超有成就感。

很多孩子写EE,行文格式上跟在座爸爸妈妈做研究生论文和博士论文时候行文结构完全一样,学术要求全部一样,只不过高中生孩子在论文内容上学术稍微浅显一点。通过这样过程,学生知道做学术研究经历所有步骤,包括过程中怎么收集数据和做问卷调查,怎么把数据进行处理,最后怎么用一个非常规范的学术论文方式,把自己的思想和想法表达出来,最后也非常强调academic honesty,所有引用的文献应该有的出处,等等这一系列。通过这个核心课程拓展论文,让学生亲身感受学术研究,包括论文写作的过程。

香港ib国际学校怎么进(全面解析香港国际学校课程之王)(5)

还有一个叫TOK,全称叫theory of knowledge。知识论是非常有意思的学科,我们学生也非常喜欢,他们在这门课上可以表达自己不同观点天马行空的想法,在这个课上不会教授学生具体学科知识。比如化学课学化学,物理课在学物理,数学课在学数学,TOK课上老师不会讨论任何具体学科知识,建立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面非常强调批判性思维,以及非常强调质疑和反思的精神和相应能力。质疑什么?质疑权威的声音和观点。反思什么?反思知识的启蒙。整个TOK课程关注人类认知方法和人类的知识领域,所以在这个课堂上学生批判性思维,他们创意想法会得以充分的表达。

这个是IB课程,DP高中段大概课程框架,中间有三门核心课程,然后围着六个学科组,学生三个核心课程都是要学,六个学科组各选一门,六门,三到四门高水平进行学习,两到三门进行标准水平的学习,这是第一个。

还有,为什么强调它的高学术性?它针对年龄段是16-19,年龄段对应高中学段,课程定位是大学预科课程,在学术要求上相对比较高。

香港ib国际学校怎么进(全面解析香港国际学校课程之王)(6)

第二个,在课程当中非常强调建立在多元文化理解和尊重基础上,学生能够明白别人跟我不一样时候,别人有可能是正确的。

比如我们的祖辈爷爷奶奶,或者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他们可能生活在小村子里,大部分时间没有出过村子,偶尔去县城,更偶尔去省城,生活环境和所接触信息由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习惯相似,相似度很高,对一件事情判断是否合理相对比较简单。现在被各种不同信息撞击,我们很多想法不停被颠覆迭代,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孩子接受很多不同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包容心,就是建立多元文化理解和尊重基础上。

当发现整个社会和生存状态更加多元时候,其实我们需要有这样认知,当别人跟我不一样时候,别人可能是正确的,因为他是按照他的文化风俗和社会背景去做一件事情,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小的问题、大的问题,它的根节和原因很有可能就是我们按照自己认知去做判断,我觉得这件事情是对的,我觉得这件事情不合理,实际在多元文化的今天可能已经不行了。我们建立在对多元文化理解和尊重基础上要明白这一点,别人可以跟我们不一样,别人跟我们不一样的时候有可能是正确的。这点在我们课程进行过程中,包括校园文化倡导过程中非常重视。

香港ib国际学校怎么进(全面解析香港国际学校课程之王)(7)

第三个,在IB课程它的mission statement,我们使命宣言最后一句话,为建设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贡献力量。

若干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想法可能跟很多人比较相似,这个太高大上了,我得做出多么大贡献和多么大的事,多么惊天地泣鬼神事才能为建设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贡献力量?但是我慢慢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们听过一句话,我们做的事情可以是小事情,这个小事情其实里面有大的爱。

在课程中希望学生除了关注自己的发展,除了关注自己的得失或者成败,我们希望这些学生能够给周围人更多温暖和关爱,为他们所在社区贡献自己能贡献的力量。

香港ib国际学校怎么进(全面解析香港国际学校课程之王)(8)

大致简单总结IB课程:

第一个,学术性相对比较高。

第二个,希望学生能够对多元文化有认同和尊重。

第三个,虽然做事情可以小,但是小事情里面有大的爱,希望学生有信念在心中,我们为创造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贡献力量。

除了仰望星空以外,我们肯定要脚踏实地。

挑战和准备策略

香港ib国际学校怎么进(全面解析香港国际学校课程之王)(9)

在整个IBDP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哪些挑战和哪些地方需要做准备。

第一个,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一直处于多任务同时执行状态,可以想有三门核心课程,六个组选出六门课程,九门。

以美国为例要考托福、SAT,可能加考AP等等,一直处于多任务同时执行状态。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对学生而言时间管理把控能力要求相对比较高,我们自己也有一个直观感受,如果作业是今天布置,明天要交,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今天接受这个任务时候,哪怕熬夜把它做成,明天要交。我们花六个月时间写篇论文,很可能出现情况是前面三个月基本没有做什么事情,过了三个月发现要交论文了,要忙碌了。最忙碌在交论文前一段不长时间。

在整个IB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有一些学习及时反馈的作业以外,还有很多long-term作业、长期作业和论文写作、专业实验报告写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对自己时间有比较好的分配和管理。

第二个,语言要求,所有国际课程都会遇到的问题。

比如在IBDP课程学习中,除了母语中文进行学习,其他学科都是英文进行学习,在这个课程体系当中英文不单独是一个学科,而是除了母语学习所有学科的工具,对英文是有一定基础要求。但是,学好母语比学好外语更加重要,我是一个中国人,这个身分认同是极其重要的。

第三个,孩子、年轻人应该是朝气蓬勃的状态,有天马行空想法的时间段,应该有很多梦想和理想。

学术很重要,除了学术一定要有其他的东西,这是他这个年龄段应该有的朝气蓬勃状态。比如在平和学校,倡导一种多元、开放、创新学校氛围。在这样学校氛围里面,年轻人和孩子们可以把自己想法勇敢表达出来,跟他的同学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玩伴和学习伙伴对他影响非常大,希望学生能够踊跃表达自己想法,学校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多平台和机会让学生有表达。

对于更小一点的小朋友能做什么准备?

香港ib国际学校怎么进(全面解析香港国际学校课程之王)(10)

这里所说的准备不一定针对国际课程,相对比较宽泛一点。

第一个,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希望小朋友能够有比较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好了,行走好了,要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可能需要爸爸妈妈带着启发有思考过程,让自己内心丰富而温暖。在学校里面学术很重要,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把一个孩子内心引导出来,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学术很重要,但它不是全部。

另外,在家庭氛围中,学生有机会跟父母交流想法,在自己所生活的社区中,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参与一些社会活动。

我觉得孩子有机会在家里一定要跟父母有非常良好的沟通,父母在学生时间和精力允许情况下,带他到社区里面看一看,哪些事情是他可以做,让他有一个经历,让他有为别人提供关爱和温暖的机会。这样反过来,他内心一定温暖和有爱。

第三个,在学术规划和相应学习准备上,很坦白讲,学习、做学问和学术研究从来不是轻松容易的事情,甚至更高的学术有点艰辛、艰难。面对这样的过程,能做的是可以决定这件事情态度。如果在学习过程和探索过程中非常享受,那么是有成就感,是有正向反馈,可能甘之如饴,可能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这都是值得的。如果学习过程让人感到心生厌烦,没有正向反馈,一直都是负能量信息,是不会喜欢的。学习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过程,能够改变就是对于它的态度,当我们觉得这件事情有价值、意义、乐趣,无论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都是心甘情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