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奉母镇古迹(西华县叶埠口乡历史)

1947年解放,属于西华县第四区(治所在泥土店),1958年并入李大庄公社1965年,由西夏亭、李大庄公社析出成立叶埠口公社,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西华奉母镇古迹?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西华奉母镇古迹(西华县叶埠口乡历史)

西华奉母镇古迹

1947年解放,属于西华县第四区(治所在泥土店),1958年并入李大庄公社。1965年,由西夏亭、李大庄公社析出成立叶埠口公社。

(1) 叶埠口村

叶埠口行政村辖叶埠口、下周、申古洞、凌古洞4个自然村,022县道(邓城-迟营-聂堆-汴岗-扶沟县城)穿过。

叶埠口自然村北隔幸福沟望高庄村,西邻马古洞村。明初,叶姓在沙河北岸立埠口摆渡为生,故名。今村里有叶姓99户、周姓17户、张姓11户、于姓4户、陈姓4户、申姓4户、刘姓1户、赵姓1户。

下周自然村北隔幸福沟望高庄村,西邻申古洞自然村,东邻叶埠口自然村。清末,商水县小杨楼周之道,官做御史大夫,受奸臣迫害,逃此避难,因上游有马古洞行政村上周自然村,故名下周村。村人周树云,1971年生,清华毕业,研究生,在中科院工作。

申古洞自然村北临幸福沟。清末,申姓逃荒到此,以一条胡同为界与叶埠口自然村相隔,故名申古洞或申胡同村。

凌古洞自然村,北隔幸福沟望高庄村,东邻申古洞自然村。清末,凌姓逃荒到此,故名。

(2) 前柳城村

位于叶埠口乡政府北3公里,东隔022县道望小滹沱村,西邻圪垱冯村,北隔颍河望迟营乡杨门村,南邻宋桥村。

三国时,曹魏的邓艾 屯田以备伐吴,命柳舒为坡长,屯田于陈蔡汝颍。此地为柳舒筑城屯田垦荒、操练兵士之地,故名柳城(南柳城)。今西华县城西北10公里的北柳城,也是柳舒屯垦遗址。581年,曾改西华县为柳城县。

明初,齐姓、李姓从山西洪洞迁此。1900年,种姓从项城迁此。1907年,赵姓从江口迁此。

南柳城始建于西汉,是西华县治所,东汉末年荒废;三国曹魏邓艾派柳舒重修南柳城,何时再度废弃不详。三国重修的南柳城的东、南、西城墙在1965年已经毁坏,现仅存北城墙,长100米、高4米、上宽6米、下宽15米。今宋桥村北的重建沟是南柳城的护城河。南柳城现为周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3) 后柳城村

东北隔颍河望迟营乡杨门村,东南邻前柳城(南柳城)村,西邻岗赵村。1975年8月全村被淹,被迫于1978年搬迁到原村址以西50米处另立新村。今村有张姓240户、杜姓4户、吴姓3户。

村人张富珍,1929—2007年,曾参加新四军与魏凤楼部联合抗日,后转战到四川,解放后任四川军区团级干部。

(4) 樊庙

樊庙行政村位于叶埠口乡政府东南3.5公里,南临沙河、北临007乡道(大王庄乡-李大庄乡-李集-叶埠口乡-柳渠村)、东邻枣岗,辖樊庙、栗园2个自然村。

樊庙自然村南邻栗园自然村、北邻横沟村、西邻江口村。元末明初,刘邦大将樊哙的后裔迁此,在村东建樊哙庙祭祀,村名遂定为樊庙。明朝中期,袁姓、郜姓迁此,帮樊家看守樊哙庙。后来,樊姓绝户,袁姓人丁兴旺。

袁世凯当总统时,村人袁老汉把儿媳逼死,儿媳娘家人前来大闹。袁老汉把袁克定请来撑腰,袁克定来后发现袁老汉理亏、儿媳冤死,就悄然而去。袁老汉家财被砸无数。

村人袁长海,1919年生,1936年参军,参加过淮海战役,曾担任过云南省军代表。随大军南下时,获得回家探亲的机会,路过南阳时,突然发现两名歹徒正对一姑娘欲行不轨,袁长海解救了姑娘,然后才往老家赶去。

栗园自然村位于樊庙自然村东南1公里,西隔沙河望邓城镇张湾,东邻前枣岗自然村。明初,李大庄乡李集村张姓财主在此开一个占地20多亩的园子,种植栗树,故名栗园。村人张德贤,1908年生,追随魏凤楼参加渡江战役,曾任师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

(5) 房坟

位于叶埠口乡政府东2公里处,东隔颍河望李大庄乡冯桥村,西邻西华县农场一分场,南距沙河1公里。辖房坟、二郎庙2个自然村。

房坟自然村南邻沙河、北邻二郎庙自然村。原名起凤岗。明永乐年间,皇宫失火,武官侍卫长房宽,发现娘娘处于火海之中,来不及穿戴整齐,冲入大火,救出衣冠不整的娘娘。奸臣污蔑房宽轻薄娘娘,房宽被发配边疆。朝廷后来查清真相、遂下旨召房宽回京复职,此时房宽正路过起凤岗,看到圣旨到误以为会被召回京城严惩,遂坠金而亡,葬于起凤岗。于是,起凤岗更名为房坟。

村人王淦,清朝拔贡生,任县知事。村人王敏堂,清朝秀才。村人王之瑞,清末秀才,民国第一届省议会议员。

二郎庙自然村位于房坟自然村东500米,东临颍河,北临重建沟。清咸丰年间,村内修建二郎神庙2间,故名。

(6) 葛庄

葛庄行政村位于叶埠口乡政府西8.3公里,南临沙河,北隔007乡道望西夏亭镇陆城村,东邻坡杨村,西邻葫芦湾村。原辖葛庄、任庄、常庄3个自然村,1975年特大洪水后,整体北迁2公里,将3个自然村合并成1个村。

葛庄自然村西邻常庄自然村。葛姓2兄弟从山西洪洞迁此,后又有一个葛姓船民居此,故名葛庄。1700年,常姓从商丘市睢县迁此。后来,何姓从叶埠口乡前何村迁此。1962年,李姓由西夏亭镇前集村入赘于此。村人葛天榜,1893年生,冯玉祥军需处处长,1956年回乡务农,1979年病故于家乡。

任庄自然村,原村址在新村址南边1公里处,1975年洪水后北迁与葛庄、常庄合并。任庄新村址南邻常庄、东南邻葛庄自然村,北隔007乡道望陆城村,西邻护路湾村。任姓原是葛庄一侯姓地主家长工,被招为上门女婿,生五子,聚在此处,形成村落,故名任庄。

常庄自然村,原村址在新村址南2边2公里处。常遇春之后一支居商丘市睢县,后来迁此,居住在奶奶庙堂,故名常堂,1942年,奶奶庙堂被扒掉,更名常庄。

(7) 后李

后李行政村位于叶埠口乡政府西北6公里,东邻岗赵村,西邻泥土店村,南隔重建沟望长乐村,北邻黄泛区农场,包括岗王、前李、后李3个自然村。解放前,后李行政村归泥土店保所辖;1949年后归西华县三区(西夏亭);1958年从泥土店独立出来,为后李大队;1965年从西夏亭划归叶埠口公社,辖石庄、岗王、前李、后李4个自然村;1975年洪灾后,石庄分离出去。

① 后李

后李自然村,东北临颍河,南邻前李自然村。1375年,李宗孟、李宗颜兄弟迁此,因在前李村北,故名后李。

② 前李

前李自然村,位于前李村南0.1公里处,南邻岗王自然村。元代时李姓居此,名李村,因在后李南,故名前李村。碑文载,元代金牌万户将军李彦良,平南宋有功,被封为郡马,赐此地的良田千顷,并居此。

蔑儿乞惕部,又称兀都亦兀惕,旧译蔑里乞、灭里吉、袜劫子,在辽朝被称梅里急、密儿纪。蔑儿乞惕部活动在鄂尔浑河流域与色楞格河(北邻吉利吉斯、秃马惕等部,南接克烈部,东连蒙古部,西抵乃蛮部),他们游牧、也养鹿打猎。蔑儿乞惕部有四支:兀洼思、麦古丹、脱脱怜、察浑。蔑儿乞惕部首领(部长)“忽鲁八”曾参与北阻卜(克烈部)磨古斯的反辽战争。

蔑儿乞惕部是成吉思汗部的世仇,经常互相攻击。蔑儿乞惕部人曾侵袭铁木真营帐,并一度抢走他的妻子孛儿帖旭真。部长脱黑脱阿打算把孛儿帖旭真送交王汗,王汗后来归还铁木真。中途生产了术赤。他们也曾掠走王汗,逼迫他杵米。

脱黑脱阿战败后,逃亡乃蛮部塔阳汗处。塔阳汗死,再逃亡往其兄弟不亦鲁黑汗处,和屈出律过流亡日子。脱黑脱阿和屈出律来到不黑都儿麻河(今额尔齐斯河支流布赫塔尔马河)畔,企图持续反抗。

1205年,成吉思汗发兵追捕,杀死了脱黑脱阿,脱黑脱阿的两个儿子忽都与赤刺温无法埋葬也来不及运走他的尸体,匆忙间只好砍下他的头,向遗体作最后的告别。蔑儿乞惕部人和乃蛮人向西南方向逃生,许多人在抢渡额尔齐斯河时淹死。忽都、赤刺温兄弟先前往畏兀儿,被逐出,在钦察草原以东流亡了十多年。

1217年,成吉思汗派速不台追杀蔑儿乞惕部人,忽都、赤刺温兄弟在巴尔喀什湖附近被杀;另一位兄弟忽勒突罕蔑儿干被术赤收留,带回蒙古,被杀;少数蔑儿乞惕部人逃往钦察部,蔑儿乞惕部部正式灭亡。有些蔑儿乞惕部人逃亡伏尔加保加利亚-钦察;有些逃亡克烈部,哈萨克汗国克烈部有蔑儿乞惕部人;有些逃亡卫拉特。有几位蔑儿乞惕部人很著名,忽兰,成吉思汗很喜欢的妃子,生一子名阔烈坚;斡兀立海迷失,贵由的皇后;元末的伯颜、脱脱。

瓦剌(卫拉特、斡亦剌惕、Oirat,意思是“与草原邻近的森林中百姓”),最初居住在叶尼塞河的八条支流地区,元时开始南下,定居于阿尔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广阔草原的西北部,并改狩猎经济为畜牧经济,兼营部分农业。

李彦良与李夺(英沃村人)跟随伯颜、脱脱征战各地。后来,脱脱成为元朝宰相,把自己女儿嫁给李彦良为妻,李彦良被元顺帝敕封为“金牌万户将军”,赐今前李村周边良田千顷,并居于前李村。李彦良后来战死,尸骨无存,他的郡主妻子也因丧夫之痛而去世,归葬前李村故里。元顺帝为李彦良修建了祠堂,并亲自题写祠堂匾额“金牌万户将军”(1953年破旧立新时,被人偷偷藏起来,故至今尚存)。元顺帝又在李彦良墓葬(按照蒙古习俗,埋葬后封土填平,然后战马百匹踏平墓穴周边25里的土地,以隐秘埋葬地)附近修建了一所高楼,希冀郡主的灵魂站此能望到京城大都,号称“望京楼”,实际作用是标志李彦良夫妇墓葬的位置,故又称“树葬楼”。元末,祠堂和高楼都被红巾军焚毁了。

朱见沛(明英宗朱祁镇第九子),被哥哥明宪宗朱见深封为徽王,就藩于钧州(今河南省禹州市)。朱见沛的第四子朱祐椀,是第一代景宁王。 明万历年间,李彦良六世孙李方威任太医院领班。李方威的儿子李百华是明徽王下的景宁郡王的乘龙快婿,前李村李家再度成为郡马。李百华被明天启皇帝封为开封府尹。李百华死后,他的四个儿子重修了祠堂。不过,不久之后又被李自成农民军焚毁。

③ 岗王

岗王自然村北紧邻前李自然村,东邻宋桥行政村圪垱冯自然村,西邻泥土店行政村前何自然村,南邻西长乐自然村。村南有三个王冢,是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汉颍川王墓,分别对应今天的西长乐、中长乐、东长乐村。墓南是后宫嫔妃守墓的居所,称长乐宫;墓北则是臣工及家眷护冢守墓的举措,时称刘林,即今岗王村。

到了明代,岗王村成为理姓郡马的庄园。此时,商水县张庄乡留村有一支刘秀后人离乡逃荒,曾落脚于西夏亭的一个土地庙中,居然捡的金元宝一枚,于是供应儿子读书,后来高中举人,供职于前李村李郡马府,拜为师爷。

岗王村理郡马府的马厮,有一王姓杂役,略有耳疾,外号王聋子。一次偶然机会,听得理郡马勾结李自成谋反,于是匆忙赶往前李村李郡马府,告知此事。李郡马告知明熹宗,将理郡马满门抄斩。王聋子举报有功,被赏赐迁居理郡马府居住,理郡马府又地势高隆,故更名为岗王村。

理郡马府房多地广,王聋子一个人肯定住不满,况且刘姓人守汉朝王爷墓正是本分,于是李郡马又将刘姓师爷一家迁来岗王村居住。

明崇祯时,李自成攻陷河南省,途径岗王、前李村,为理郡马报仇,大肆屠杀李郡马族人,当然,前李村跟李郡马亲缘关系疏远的村民不会被杀。李自成在岗王村西头为理郡马修坟立碑,解放初期尚存此碑,现已遗失。

(8) 江口

位于叶埠口乡政府东南1.5公里,南临沙河,北邻柳庄村,西邻叶埠口村,东邻樊庙村。有一年沙河大堤在此决口,江姓居此,故名江口村。

江口村又分大江口、小江口2个自然村。今大江口自然村有赵姓230户、柳姓120户、江姓33户。小江口自然村有江姓78户,无其他姓氏。

(9) 龙王庙

位于叶埠口乡政府西3公里,南邻沙河,北隔幸福沟、007乡道望西长乐村,东邻上徐村,西邻张村,包括龙王庙、董庄、徐新庄3个自然村。

龙王庙自然村东邻徐新庄、西北邻董庄。清雍正年间,一位财主来此,见风景优美,便修建一座座庙院(包括龙王庙、关公庙、土地庙、王母娘娘庙等),其中,龙王庙规模最大,故村名定为龙王庙。

董庄自然村东南邻龙王庙自然村,南邻沙河,北临007乡道,西邻张村。明洪武时,董姓从山西洪洞迁此。

徐新庄自然村西邻董庄、龙王庙自然村,东邻上徐村,南临沙河,北邻007乡道。明末,明威将军徐福的后人从江苏省扬州迁到上徐村,后来部分族人迁往西北0.5公里处另立新村,取村名为徐新庄。

(10) 上徐

位于叶埠口乡政府西2公里处,南隔沙河望商水县邓城乡尚湾村,北隔007乡道望长乐村,东邻马古洞,西邻龙王庙。辖上徐、后徐2个自然村。

上徐自然村西邻后徐自然村。明末,明威将军徐福后人从江苏省扬州府六合县迁此,取村名为大徐村;因位于后徐村东,东为上(因徐姓从东方迁来),故又名上徐村。

后徐自然村东邻上徐自然村,北临幸福沟,南临沙河,西邻龙王庙。清初,部分徐姓族人从大徐析出,迁此。村人徐金祥,1914年生,黄埔军校西安分校18期毕业,后来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开展地下工作,被人高密而被捕,在押往商水县城途中,至汤庄被杀害。

(11) 马古洞

马古洞行政村位于叶埠口乡政府西1公里,东邻叶埠口村,西邻上徐村,南临沙河,北隔007乡道望高庄村,辖马古洞、小寨子、上周3个自然村。

马古洞自然村南临沙河,西邻小寨子。马姓居胡同(古洞子),故名。今村里有马姓206户、李姓142户、申姓36户、刘姓5户。村人申凤梅,女,1935年生,曾任商水县副县长、周口市计生委主任。

小寨子自然村东邻马古洞自然村,西邻上周自然村,南临沙河,北邻007乡道。原址在沙河北河堤上,只有几户人家、20多口人,是捕鱼的船民,他们在此结寨为村落,规模小,故名小寨子。1950年代初,由河堤上迁出到今址。

上周自然村东邻小寨子自然村,西邻上徐村。明时,周姓从山西洪洞推着独轮车迁此,因下游有下周,故名上周。

(12) 泥土店

泥土店行政村位于叶埠口乡政府西北7.5公里处,东邻后李村,西邻西夏亭乡榆树王村,南隔重建沟望依岗村,北邻石庄村、西华县农场、黄泛区农场。包括泥土店、前何2个自然村。

泥土店自然村位于前何自然村北边,003乡道(庄铺→西河→罗马庄→吕庄→方庄回族村→榆树王→前李→南柳城→小滹沱)穿村而过。宋《太平寰宇记》卷十 载,西华县西20里旧传女娲之都。《读史方舆纪要》卷47 载,女娲之都在城西。远古时,女娲在此抟tuán土造人。 秦灭楚时,秦将李信、蒙武与楚将项燕从汝南一直杀到陈郡西北泥土店,大量将士阵亡,泥土店有万人坑。泥土店民国时是西华县四区治所。

泥土店自然村西北有龟背山(简称龟山),山中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蜿蜒弯曲的深沟,长百余丈、宽2丈、深1丈,沟两岸陡峭,人称“娲娃沟”(讹作娃娃沟)。娲娃沟尾部东侧有一弯曲的水面,南北长30多丈、东西宽10丈,像一弯新月,故名月牙池。

今村里有李姓128户、吴姓40户、郭姓10户、梁姓10户、张姓10户、宋姓16户、董姓6户、王姓11户、邱姓5户、杜姓4户、赵姓6户、崔姓5户、苏姓3户、丁姓9户。

村人郭臣,1920年生,1939年参加豫东抗日,在杞县对日战斗中,肠子流出来,他把肠子捺进肚子里,牺牲后被追封特级战斗英雄。 村人吴峻岭,1921--1985年,1945年8月参加魏凤楼部队,编入豫皖苏军区,后来又编入刘邓二野解放大西南,曾任雅安地委书记。村人丁俊臣,1923年生,1945年8月参加魏凤楼部队,曾任郾商西县大队顾问。村人吴振太(吴爽),1927年生,1947年参军,后任职昆明军区,常发表文章,又任共青团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物资厅副厅长。

前何自然村东邻岗王自然村,西邻西夏亭乡宋庄自然村,南隔重建沟望依岗村。因为位于泥土店自然村南部,村里人姓何,故名“南边的何村”,简称南何。

(13) 坡杨

位于叶埠口乡政府西7公里,1998年从旧村址向北搬迁至此。北邻幸福沟、007乡道,西邻赵寨村,南隔沙河望商水县邓城乡黄湾村,东南邻刘寨自然村。叶埠口第二初中建在村北。

北宋时,杨文广驻扎邓城乡白地村,被敌人包围,战死,妻子吴金定突围、夜渡清泥沟(今沙河)到北岸坡儿羊据守,经过继续拼杀,终于战胜敌人。风水先生说,杨“羊”在白地,没吃没喝,必败。吴金定死后葬于坡儿羊,坟墓今被称作老奶奶坟。明清时,杨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坡儿羊也被写作坡杨。

(14) 英沃

英沃行政村东邻张村,北隔007乡道望依岗村,西邻坡杨村,南隔沙河望邓城乡白地村。辖英沃、尹庄、刘寨、董寨4个自然村。

英沃自然村西邻尹庄自然村。明洪武年间,李姓兄弟几人从山西洪洞迁此,因为政策不允许兄弟居住一村,兄弟们分居李大庄乡李集、李桥、黄楼,叶埠口乡英沃村。英沃村李姓始祖叫李四让,武艺高强,是个英雄,该村又位于沙河北岸河湾处,故村名定为英雄湾。到了民国时,英雄湾因谐音讹写成英窝、英沃。1965年之前属西夏亭公社,之后划归叶埠口公社。

尹庄自然村南邻沙河,西邻刘寨自然村,东邻英沃自然村。清末,尹坡(344国道与颍河交会处)尹姓迁此;民国初年,西邻刘寨村的杨姓迁此;沙河里行船的张姓也落户于此。

刘寨自然村西邻坡杨,南邻董寨,东邻尹庄,北临幸福沟。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西南25里禹河村迁此,后新寨,故名。

董寨自然村位于尹庄西南,西邻坡杨村,南隔沙河望邓城乡白蛇岗村。宋姓兄弟仨从山西洪洞迁到邓城乡宋庙村,因政策不允许兄弟同住一村,所以,老二改姓董、老三改姓张。老二去世后,子孙迁移到沙河北岸定居建村,后来修寨,故名董寨。

(15) 张村

位于李埠口乡政府西5公里处,南隔沙河望邓城乡白地村,东邻龙王庙行政村董庄自然村,西邻英沃村。原村址紧靠沙河北岸河堤,1975年洪水后,整村向北迁移0.5公里。解放前属泥土店区(或乡),解放后改属西夏亭区,1965年划归叶埠口公社。 明洪武年间,张姓从山西洪洞迁此,故名张村。今村有张姓252户、董姓156户、王姓20户、李姓8户。

村人张钦明、张钦典兄弟,都是清光绪年间的举人,其宅院堪比邓城叶氏故宅。村人董锦佩,1991年生,北京医科大学博士毕业。

(16) 赵寨

位于叶埠口乡政府西7.5公里处,西邻葛庄,东邻坡杨,南隔沙河望邓城乡夏寨,北邻西夏亭乡陆城村。辖赵寨、于湾2个自然村。

赵寨自然村,原村址在今址南0.5公里处,1975年洪灾后迁到今址。明初,赵姓从山西洪洞迁此。

于湾自然村,位于赵寨自然村南,紧临沙河。于姓从山西洪洞迁到沙河湾,故名。

(17) 葫芦湾

位于叶埠口乡政府西10公里处,西隔沙河望商水县张明乡董湾村,东邻葛庄村,北邻西夏亭乡陆城村。村西是沙河,村南也是沙河,村落呈一个西面小、东面大、中间箍腰的葫芦形,故名葫芦湾。

葫芦湾原叫箍撸湾。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大战,女娲劝阻,共工不听,并把女娲围困在箍撸湾,按方言说,就是箍撸在那里了。王母娘娘指点女娲变成一只红眼狼,从围困地突围出来。所以葫芦湾以北有个赤狼村。

今村里有吕姓200户、谭姓100户、段姓10户、任姓2户。

村人谭风春,1930年生,参加15军抗美援朝时,在金化西南60多里的朴达峰阻敌,荣立一等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