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为什么退出课本(愚公移山应不应该退出初中语文课本)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是九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徐悲鸿大师曾画过三幅《愚公移山》,都是在1940年左右抗战时期创作的。第一幅油画在2006拍卖会上价格高达3300万元。

最有名的就是“老三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上年纪的人都熟悉了。

《愚公移山》是寓言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人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的道理

愚公移山为什么退出课本(愚公移山应不应该退出初中语文课本)(1)

徐悲鸿名作《愚公移山》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讨论愚公“愚不愚”的问题。

孩子们热烈讨论,几乎都一致认为愚公愚蠢,理由有几点:

1、为什么不搬家,搬家不是比移山容易吗?

2、愚公为了他的目标,不顾后代幸福,让子子孙孙挖山,不是很自私吗?

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的活动

语文改革的大方向是发扬传统,传承文明。

全国统一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有意识的增加了古诗文的数量。

在编录经典为教材时,紧扣时代性也是不可忽视的。

有人认为,最好能够与时俱进,排除有争议性的文章。

现代女诗人席慕蓉在南开大学做演讲时说:"拜托把《愚公移山》的课文一定要搬走。”

在她看来,这个寓言故事"太可怕了"。

语文教材渗透了孩子的思想教育,心灵鸡汤式的故事最好是靠谱的,令孩子信服的。

教师担当学生的人生导师,有责任引导孩子的正能量。

但孩子内心不认可的精神,应该非让他们接受吗?

你认为现代的孩子还需要学习《愚公移山》吗?

――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吧。

别忘了随手点击关注“小李滔滔”,可能有你喜欢的原创文章哦!

愚公移山为什么退出课本(愚公移山应不应该退出初中语文课本)(2)

孩子们学习愚公移山活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