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大闸蟹的小妹妹(她在菜场卖团结)
“大的25,你买这个15的好来,我跟你说实话,小的也壮,吃着实惠……”
李小燕的摊位上摆了8种规格的蟹,小到二两半的雌蟹10块钱一只,大到半斤一只的雄蟹55元,“上海人讲究,讲究的是蟹的品质,你看只只屁股弹出来,自家吃格种蟹最划算”,她拎起一只3.8两的母蟹说,如果手脚齐全要卖到45元一只,这里只卖35元。
今年是她在菜场卖蟹的第三年,因只卖断脚的大闸蟹,在老顾客眼里很有辨识度,一到吃蟹季就来老地方找她。由于“断脚”与“团结”的上海话同音,她开玩笑说就是要把上海的顾客“团结”到此。
眼观六路,李小燕边招呼客人边扎蟹,还不时伸手赶回爬走的蟹,眼尖的顾客看到了她的变化,耳钉和手镯还有项链都打扮上了,她微微一笑说:“今年的生意没有前两年好,不过国庆后有点起色了”。
李小燕给顾客挑蟹,习惯性展示蟹腹部的厚度。
她口中的“断脚”蟹并非缺少蟹腿,而是新长出的腿比正常的纤细。
李小燕是江苏盐城建湖人,曾在上海生活,有过在菜场卖海鲜的经历,后来家乡兴起养殖大闸蟹,她回家做起了这门生意。
家里承包了400亩的蟹塘,除了过年基本都住在塘上搭建的活动房里。每年11月底卖完蟹后开始清塘,12月后种水草、下蟹苗,经历寒暑等待5次脱壳成长后,迎来收获季。
夏天的日子最难熬,尤其是今年,活动房里像蒸笼,火辣辣的太阳直射蟹塘,塘泥温度过高会发酵,蟹会热死。年前种下的水草此时起了作用,不仅能助蟹脱壳,还能为其遮阴,工人不时往塘里打水降温,帮助大闸蟹度夏。
河蟹一般脱3次壳就是六月黄,李小燕说:“我们家不卖六月黄,本来蟹的养殖密度不大,卖了就没有收成了。”
每年中秋节过后大闸蟹完成5次脱壳,可以上市销售,接下来的3个月就是见证全年收成的时候了,养蟹时的苦换来卖蟹时的甜。
李小燕经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我要么不来,来就带最好的!”
不少吃客喜欢自己挑蟹。
李小燕说,上海人一般不来建湖批发大闸蟹,一方面是贵;另一方面上海本地蟹优质多产。而他们家的客户也相对稳定,好多商贩来拿货,五千斤、一万斤都不在话下,当然也不乏苏州过来的客户,就连断脚蟹在当地也好卖。
可是,李小燕放不下心中的上海情结,带着“团结”蟹又回来了,一来让上海人尝尝鲜中带甜的建湖蟹,二来趁着这3个月时间出来走走,毕竟来上海卖蟹赚头更大些。
说起去年的生意,李小燕做了个“V”的手势,生意最好的周末一天毛利就有2万,天天生意好到排队,货源每天随大巴车进上海,晚上10点接车,老顾客还喜欢她们乡下的老母鸡和甲鱼,三天两头来订。李小燕经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我要么不来,来就带最好的!”上海人识货,宁愿拿断脚的高品质蟹来上海卖,不拿全腿的普通蟹糊弄上海人。脚不缺质量好的蟹不会便宜的,反过来说,如果不缺脚又便宜的蟹肯定不好,也难卖。
手上常年是被蟹划到的伤口,今年备了副手套,还不习惯戴。
周末忙的时候,弟弟帮忙扎蟹,加快流程。
扎蟹的绳子是自己剪的,用掉多少绳子就卖掉了多少蟹。
2020年年底盐城开通高铁,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上海至盐城的大巴客流明显减少,相应班次也减少到几天一班,今年小燕家的大闸蟹跟了水车(装鱼、虾的)来上海,成本高,到达的时间也在后半夜,接车的地方远了很多。
周边旧改加上疫情,今年断脚蟹的生意不如前两年,小燕说价格没涨,但也不接受还价。来她这里买蟹的基本是50岁以上的阿姨爷叔,有老吃客说,缺两只脚有啥啦,像牙齿不好的还省事了,阿拉去吃自助餐,有多少人是吃蟹脚的?蟹好阿拉还会再来。
倪先生放着家里的蟹券不用,特意到小燕摊位来买蟹,还约定了下次来买的时间,他说:“我和她虽然是同乡,但蟹不好就是一笔头的生意,没有下次”。
倪先生坦言,今年的情况有变化,阿拉手机里团长、菜店老板拉的群还在,还有很多买菜的APP,足不出户基本满足一日三餐,这种情况下更会在意品质、价钿,当然还有心情。
在盐城的养殖户中,很少像她这样没做线上销售和直播的,原因是“没空”。
养蟹人吃不吃自家养的蟹呢?李小燕的回答是肯定的,“我自己也喜欢吃蟹,这个季节蟹可以当饭吃,一顿10只,基本2、3分钟一只”她家吃蟹不像上海人蒸着吃,而是用盐水煮蟹,不蘸醋。
周末难得可以喝上口水,中午12点,李小燕准备吃早饭。
早饭没顾上,生意又来了。
下午又有人来找小燕批发,拿了4包蟹,价格在成本价上加了一成,她大声跟客户说,“今朝早上又开始排队了,忙得来不及扎蟹”。
栏目主编:张春海
来源:作者:蒋迪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