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

前言:

中华文明自炎黄二帝起算已有五千年,到黄帝之孙颛顼帝时基本确立中国广阔疆域之雏形:“北至幽陵,南至交趾,西至流沙,东至蹯木(《史记》)”,再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经能够通过中央官吏管辖边疆区域。秦皇汉武是中国大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来自中原的科技和文化广为传播,广阔的大西南也开始进入新的文明时代,这其中有许多人做过非凡工作,司马相如就是其中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大家之一。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1)

雕塑:唐园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一生有两件事荣耀后世:一是文学创作,二是开拓大西南。后人了解他多半是因为他与卓文君的美丽爱情故事,以及他名震中外的大汉辞赋。一生严肃的诗圣杜甫,曾写过两篇歌颂爱情的名诗,其中一篇《琴台》以“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写了相如与文君冲破世俗相恋的故事,可见“凤求凰”在民间的影响力之大。司马相如曾写《子虚赋》得到汉武帝赏识,又以《上林赋》被封为郎官,其文章千秋传诵,可见相如确实不负“辞宗”“赋圣”之称号。但是,这并不是司马相如的生平全部,这仅仅是他华丽的外衣,隐藏在他内心中的一生所期,是他最引以为傲的“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今四川西昌)”,那是他智取西南的赫赫之功——也是他能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2)

相如抚琴、文君夜奔

一、人如其名

司马相如小名犬子,字长卿,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其一生就循着蔺相如那睿智善辩、雄才大略之路,纵横汉廷,远播西南。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书·司马相如传》皆载司马相如出生于蜀郡成都,曾暂居蓬州(今蓬安),少年时代喜欢读书练剑,二十多岁时出蜀入朝,做了汉景帝的武骑常侍。因汉景帝不好辞赋,他怀才不遇,因而有不遇知音之叹。后遇梁王,再遇武帝,最终成就其文人亦能开疆拓土的壮阔人生,所以司马相如终其一生均以治国平天下为理想。

至终老之时,留其遗作《封禅书》叙述古代传说中七十二位国君封禅泰山,阐明汉王朝的文治武功、四境归顺,借此文劝汉武帝进行封禅,并在文章的末尾对汉武帝加以劝谏,该文对汉武帝日后的多次封禅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这正贴合了汉武帝以儒家治国的策略,也从侧面说明了相如一生以出仕兴国、开疆拓土为己任。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3)

零关道、五尺道与南方丝绸之路

二、遇见

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并非偶然。在之前,他年轻时即饱读诗书,弹得一手好琴,游历蜀中,了解西南夷风土人情。他曾为梁王宾客、景帝武骑常侍,作《子虚赋》,然而时不利兮,他并未得到景帝重用。人们常说“成功源自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机遇”,如果相如没有遇见卓文君,没有遇见梁王、武帝,他的人生还将充满坎坷。所幸,他的才学,他的努力,不负人生。

司马相如初次出蜀失意之后回到成都,他那时是穷困潦倒的,他只剩下才学和技艺。他得知美貌的卓文君寡居在家,文君喜爱抚琴作文。于是在好友临邛县令王吉帮助下,他弹了一曲《凤求凰》,引得文君深夜与相如私奔到成都,这就是有名的“琴挑文君、文君夜奔”。后来文君为了相如的前程,回到临邛当垆卖酒,一番曲折后得到其父卓王孙的谅解。正是这个遇见,相如告别家徒四壁的困境,在富足之后有机会重回长安。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是一个美好的遇见,也说明中国早就是个开明的国度,有崇尚文明和充满仁爱的人民(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都重视人文关怀,这个故事有点类似拿破仑曾在落难时迎娶独居的约瑟芬——后来的法国皇后)。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4)

一曲凤求凰、千载美名扬(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5)

名琴“绿绮”

相如少时曾为梁王幕宾,因此得以结交邹阳、枚乘、庄忌等大辞赋家,由此习得一手好文章。梁王慕名请相如作赋,相如就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名琴“绿绮”回赠。“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后来相如以此琴挑文君,相如文君故事就传为了佳话,所以相如遇见梁王是人生大幸。在梁王府上,司马相如写下人生得意之作《子虚赋》,后来汉武帝看到《子虚赋》就非常喜欢,以为是古人之作,叹息自己不能和作者同一时代,在侍者杨如意(相如的同乡)的推介下,武帝得知此人是即是司马相如,惊喜之余,立即召见相如。当相如再次来到长安,此时相如已经名动天下,他也许是驷马入长安——他实现了少年时的愿望。

相如此次进京绝非简单献文章,他已经作了众多准备,送上《上林赋》即封郎官,再献《喻巴蜀檄》,即刻出使西南夷——机遇是千载难逢的。

相如遇见梁王,遇见文君,遇见武帝,改变了人生,正是这些美好的遇见,成就了司马相如后来影响千秋的功绩。这些美好的遇见,也是枚乘、王吉、杨如意等友人的帮助和引荐,他们都是相如人生中的伯乐。

三、相如出使西南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包容兼并。黄帝尚武,先联炎帝,再战蚩尤,先后平定九黎部落和东夷部落,一统中原大地,奠定了中华文明之基础。由于西南地区山水阻隔,于是他采取联姻的办法来联合巴蜀,派次子昌意前往巴蜀,昌意娶蜀山女为妻生颛顼(zhuān xū),颛顼生长于蜀山若水(今雅砻江),了解民间疾苦,尔后北上中原,封地高阳。颛顼帝崇尚文治,为解决当时巫术盛行的问题,他改革宗教“绝天地通”,在中原大地之外也广传中华文化和科技知识,他奠定中国广阔疆域之雏形:“北至幽陵(今东北一带),南至交趾(今两广、越南一带),西至流沙(今甘肃、新疆一带),东至蹯木(今东海)”(《史记》)。

中国之大,需要文治结合武功方能安定天下,以擅长武力的黄帝开创中国之基,以擅长文治的颛顼帝扩展东西南北。但是,广阔的大西南却一直因为蜀道太难,那里的人们还封闭着,生产力还很落后,生活还很艰苦。直到铜退铁进,生产力大幅提升之后,大西南地区开始转入父系社会。随着阶级分化,西南地区分成若干部落,成戎狄之邦,于是纷争四起。

生产力和文明的进步将改变西南,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已经来到曾经的不毛之地。秦惠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巴国和蜀国互相攻打,都来向秦国求救。秦惠王想出兵攻打蜀国,但顾虑到道路险峻难行,还恐怕韩国可能前来侵犯,所以犹豫不决。但是,秦将司马错发现这正是入主巴蜀之大好机会,他在秦惠王面前力辨纵横家张仪,他认为巴蜀物产丰富,部落纷争、力量薄弱,此时入蜀是正义之事,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他主张“得蜀即得楚”。在得到秦惠王支持后,司马错以金牛骗蜀王,突袭古蜀国,终于在黄帝、颛顼帝之后的两千五百年,为秦国取得这个物产丰富的巴蜀地区。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6)

司马错与传说中的“金牛”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7)

金牛道

同样,楚顷襄王(公元前298年─前263年)也发现了一个入主西南的机会 ,于是大将庄蹻奉命南征,领兵通过黔中郡,经过沅水往南,连克且兰(今贵州省福泉市一带),征服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一直攻到滇池(今云南省昆明市一带),征服了黔中、夜郎、滇等地区。但是当时楚国为秦国攻占,庄蹻回国之路断绝,遂留在滇池自立为滇王,号“庄王”,至此滇国也进入一个全新的文明时代。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8)

滇王印

不过,虽然擅长武力的秦始皇一统六合,却因文治乏力,秦二世而亡,一时纷乱再起,蜀地、滇地、南越再次失控。之后,项羽分封刘邦到汉中,制巴蜀。汉王刘邦以蜀养汉,暗中储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关之后再战西楚。楚汉争霸,韩信布十面埋伏,围困项羽于垓下,垓下决战,中国开启了强汉时代。

自汉高祖立国以来,文景二帝恩威并举,施黄老之术,明慢实快,文景之治开创中国第一个盛世,汉朝进入空前强大的新时代。之后,汉武帝继位,准备以武力北伐匈奴以雪汉高祖白登之耻,南征岭南以实控交趾。

成功需要太多的准备,汉武帝将储备强大的军力、物资,并建立稳定的后方。自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归来后,他发现大夏国(今阿富汗一带)有蜀地生产的麻布和邛都之竹所作的手杖,询问其来路,得知经西南地区可通身毒(今印度周边一带)到大夏国。因此,张骞建议武帝:鉴于西域一路险阻颇多,可打通巴蜀,经“西南夷”地区直通身毒、大夏,这有利于联合西域诸国,与经营广大的西域地区,并有力的打击匈奴及其盟友,再者南征南越也需要经过西南夷区,所以汉廷必须控制住经常反叛多变的西南夷区。

因此汉将唐蒙受命南征,开始重建秦国的五尺道。然而西南地区山高水深,水陆交通时断时续,唐蒙就征发巴蜀二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调集一万多人续修改建五尺道。但是蜀道难修、进度缓慢,唐蒙却未施谋略,简单地以战时法令杀了负责修路的巴蜀主帅,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纷纷逃散,修路和远征之事将要半途而废。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9)

《夜郎自大》源于边远地区交通、通讯和思想较为落后

汉武帝听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关键时刻生于蜀中的相如就自荐,愿往巴蜀安民修道。于是武帝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一代才俊司马相如写下《喻巴蜀檄》,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帝的本意,希望各地理解圣意,免除惊恐。相如讲朝廷沟通西南夷和筑路的意义,说明这是从整个国家利益出发,是为了解决“道里辽远,山川阻深”的困难。之后,司马相如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通往南夷的五尺道后来终于修成。在妥善处理夜郎国等南夷问题之后,他完成首次出使南夷的任务,顺道他还对其它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作了比较详尽的调查研究。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10)

广阔的汉王朝

四、文治武功

相如出使西南夷,他终于有机会展示其定国安邦之才能——他已经准备了很久,他有四个平定西南夷的方略:一是开路筑道、建驿站、设郡县,实现可靠的商贸联系和行政管理;二是带上大量锦缎珍宝,展示大汉辉煌经济和先进文化,以吸引西南诸夷;三是写出好文章,宣传治国安邦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道理,用新的制度来管理来边疆地区;四是以千里却敌之兵,威镇西南诸夷君长。

司马相如稳控南夷略显才能,汉武帝是非常喜欢的,所以相如现再次奉命出使西夷。当时夜郎等国的归附已经产生了很好的影响,邛都、笮都(今四川西昌及汉源一带)的君长也听说南夷已经与汉朝交往并得到很多赏赐,他们也希望比照南夷的待遇,想做汉朝的臣仆,请求汉朝委任他们以官职。汉武帝询问相如此事,相如说:“邛、笮、冉、駹(mang)等都离蜀很近,道路能够开通,且秦朝时就已设置郡县,到汉朝建国时才废除,如今真要重新开通,设置为郡县,其价值定会超过南夷”。汉武帝认为相如说得很好,就任命相如为中郎将,令持节出使西南。

当时巴蜀官吏和百姓却不想接收西南夷,认为劳民伤财。相如三思之后,发布《难蜀父老》一文,他写道:从前曾被称为蛮夷的巴蜀,如果当时既不变服也不化俗,那么现在的巴蜀怎么会有今天的繁荣呢?他说:现在西南夷正与从前的巴蜀情况相仿,要改变“幼孤为奴,系累号泣”的状况,“若枯旱之望雨”,岂可借口“劳民”而放弃这一“急务”,又说:“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他告诉巴蜀父老:要像大禹那样导通江河,开创美好的功业,让后世传颂。他认为收服西南夷是一个伟大事业,最终他的主张得到广大巴蜀父老的纷纷称赞和支持。

相如对待弱小民族的观点,与新中国处理艰边地区事务的方式是一脉相承的,新中国通过广修道路、兴建企业、兴办教育、村通工程、转移支付、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等重大举措,有力地促进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大发展。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11)

司马相如作《难蜀父老》

在讲明道理之后(其实相如和韩非子一样口吃,不过他们文章却写的很好,通俗易懂),巴蜀父老决定支持相如的事业,在当时汉王朝北伐匈奴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此时卫青、霍去病正在远征匈奴),巴蜀人民自愿筹措财物,修路建桥,招抚西南夷。之后,相如安排副使王然于、壶充国等人乘四匹马的传车向前奔驰宣传,凭借巴蜀的官吏和财物去招抚西夷。当相如等到达蜀郡,蜀郡太守及其属官都到郊界上迎接相如,县令背负着弓箭在前面开路,蜀人都以此为荣。

司马相如顺利平定西南夷,邛、笮、冉、駹、斯榆的君长都成为汉王朝的臣子。各部落都拆除了旧有的关隘,使汉廷的边关扩大。汉王朝南边可到达牂(zāng)柯,西边到达沫水和若水。

相如主张修路建驿站,他扩建了五尺道,开通了零关道(一语双关,关隘为零——这也许更贴合相如主张拆除所有关隘的意思吧!),在孙水上建桥,直通邛、笮。他还安排移民屯垦,带去中原地区先进冶炼技术、纺织技术、种植技术、水利技术,传播新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厚赐”“置郡”等措施,打破各地之间的隔绝,以加大经济文化交流,实现通商互利,逐步建立起中央管辖的越巂郡、沈黎郡、汶山郡、益州郡、永昌郡。之后,相如还京报告武帝,武帝特别高兴。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12)

越西县零关道遗迹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13)

贵州五尺道

现在的攀西地区处于西南要冲,自古就形成了“邛通则路通,邛阻则路阻”的局面,因此打通攀西地区为历朝历代官民所重视。由于司马相如开通的零关道北接巴蜀、南连滇越,因此零关道是“南方丝路”“蜀身毒道”“茶马道”重要组成部分。零关道后来还影响到108国道和成昆线的线路走向,直到现在还造福着攀西和滇缅的民众。

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将西南夷各民族团结统一到大汉王朝,他被称之为“安边功臣”而名垂青史。

司马相如在出使西南夷时,写了一篇《难蜀父老》以解答问题的形式,阐明了和少数民族相处的道理,其文苍劲优美,说理透彻,成功地说服了众人,使少数民族与汉廷合作,为开发西南边疆作出了贡献。孙子讲“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相如深谙此道,所以文治也是治国安邦的好办法。

司马相如平定西南之策向来都为后世治国所用,相如还提出了很多治国兴邦的道理,他劝谏武帝应当修路、富民、商贸和避险,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提倡“要想富先修路,治边先修路”大抵就是这个道理。

司马迁在《史记》只为屈原、贾谊、相如三个文人立传,《司马相如列传》就是其中单独的一篇(另一篇是《屈原贾生列传》),可见即便是武帝当年,人们也是非常敬重相如的(鲜为人知的是司马迁也曾代表大汉出使西南夷,曾亲临邛都,同样感受到打通大西南的重大意义,他非常钦佩相如)。

汉武帝最喜英雄俊才二人:一个是勇冠三军、北击匈奴、封狼居胥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另一个就是文动九州、好弹鼓琴、经略西南的司马相如。二人逝后,汉武帝心疼不已,在茂陵为霍去病立石刻“马踏匈奴”;相如则留《封禅文》,汉武帝受其影响后多次封禅泰山。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14)

石刻:霍去病“马踏匈奴”

五、席卷大西南

司马相如经略西南夷之策,历经数世仍在使用。1935年5月,红军以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在彝海边,刘伯承与小叶丹结彝海之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有特色的民族统一战线,之后顺利渡过大渡河。

1949年初,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以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前敌委员会之名,集中指挥二野、三野全部兵力和四野部分兵力,拥百万大军饮马长江边——这就是相如所认为的成大事要以实力为后盾。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15)

邓小平为书记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总前委

4月20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突破天险过长江。4月23日解放南京,毛主席则发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号令,随后四大野战军和其它部队开始胜利进军全中国。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16)

百万雄师过大江

进军大西南,党中央决定使用人民解放军中与四川有关的将帅,因此以刘伯承、邓小平、贺龙三人为主帅,率二野和一野18兵团准备会师成都,解放大西南。邓小平是四川人——当仁不让,刘伯承既是四川人也是原民国川中名将,贺龙虽不是四川人却是原民国川军第一师师长,三人在西南地区都具有崇高威望——他们是当代的司马相如。

两千多年后,邓小平等中共西南局领导又领到了当年司马相如出使西南那样的重任,相如的西南方略同样是有效的,中共西南局特别重视改善西南地区的交通、通讯、经济、科技、文化。

以中国共产党和强大的人民解放军为后盾,先谈龙云、卢汉,再谈刘文辉,云南、西康两省迎来和平解放。人民军队是国家的支柱,1950年3月国共两党两军在西昌上演大陆之最后决战,4兵团陈赓麾下向守志率15军44师,18兵团周士第麾下林彬、梁文英率62军184师,3月27日解放西昌,祖国大陆再无国民党正规军。

党和国家很关心凉山,1952年凉山建区,1955年成立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云南省副省长张冲入凉任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主席,之后驻昭觉凉山工委与驻雷波凉山工委合并,大小凉山迎来新的篇章。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17)

打到大西南、解放全中国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18)

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西南局领导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19)

贺龙为成渝铁路开通剪彩——新中国第一条新建铁路

六、追忆司马长卿

长卿是六卿之长,想必是司马家曾对相如抱有巨大期许,期望他长大后能为国为民,他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作文,开创汉大赋,是“辞宗”、“赋圣”;安邦,出使西南,为开发西南做出了巨大贡献。

司马相如曾经远到邛都,改变了西南,这是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司马相如是中国边疆治理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承续了颛顼帝的文治策略。颛顼帝确立华夏文明的大致方位,秦王朝实现对边疆区域的行政管辖,司马相如的治理方略则更加有效:通过修路修桥、建驿站、设郡县,方便内地与边远地区的沟通、联系和管理;带去文化科技,以改善和丰富了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倡导自力更生和改变生产生活方式,通过用时间和力量的累积,即使是不毛之地,也能发展、也能生生不息。

经过司马相如及后来者的努力,中华文明已深入到祖国各地。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之后,中华文明更是深深地植入各民族的心里,经过几代人的建设,曾经偏远的西南地区已经成为富庶文明之地。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20)

西昌市大通门(南门)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21)

西昌市建平门(北门)

至今,生长在邛都的我们还常常会想起司马相如,他的方略至今还深刻影响我们。如今,我们仍在继续修路架桥,继续建造先进的通信设施,继续开发先进的科学技术,倡导新的生活方式,司马相如的开拓思想仍在延续。

今人再谈司马相如,既可调侃他琴挑文君,也可说些子虚乌有之事,还可以在家读诗书、闲时弹琴瑟,但是千万不能忘记他开拓大西南、开通零关道之功。历经两千多年,我们走在大西南,沿着他曾经寸步难行的山川大地,进入新时代的各种道路已经通达四方,成昆双线、京昆高速、川藏公路、成渝铁路、乐西高速等等大通道正逐步建成,飞机来往于世界各地,火箭和卫星也能远航星辰大海,可以预见司马相如之名、之文、之策还将继续远播四海、造福四方。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22)

北斗三号卫星从西昌起飞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23)

行驶在成昆新线上的动车“绿巨人”

注:

1、《凤求凰》,名曲,原为司马相如所作,据考证现传诗曲可能系后世假托司马相如所作。

2、“长卿”,或用作药名:长卿、徐长卿,作用祛风止痛;或用作人名,如司马相如字长卿,武侠小说人物蜀山掌门弟子徐长卿;或用作古代官名“长卿”。

3、“封狼居胥”,典故,公元前119年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漠北、大败匈奴后,积土为坛于狼居胥山,祭天以告成功,霍去病建立了显赫功绩,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瀚海。

4、“子虚、乌有”, 子虚和乌有都是汉代司马相如《子虚赋》中两个虚构的人物,特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史记》,《西南夷列传》,司马迁

2、《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迁

3、《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司马迁

4、《史记》,《难蜀父老》,司马相如

5、《战国策·秦策一》,《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刘向

6、《汉书》,《司马相如传》,班固

7、《汉文学史纲要》,鲁迅

8、《华阳国志》,《卷三》

9、《水经注》,《卷三十六 青衣水、桓水、若水、沫水、延江水、存水、温水》,郦道元

10、《思想战线》(1992年第6期),《张冲与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

11、《中华读书报》,《作为使节的司马相如——浅谈司马相如对开发西南夷的贡献》

12、《西部论丛》,《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的历史贡献》

13、《普洱茶之家》,《西南古道上的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文学家(司马相如西南记)(24)

作者:贾凤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