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跟介子推有关吗(一个逐渐被人们淡忘的节日)
在冬至过后的第105天,就是寒食节了,一般会赶到清明节的前一天。清明,既是一个农业上的节气,也是人们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在它的衬托之下,寒食节就显得有些无足轻重了,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对于寒食节的来历,人们大多认为这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而设立的。
介子推割股啖君
公元前656年,春秋时期的晋国发生了内乱,国君晋献公听信了骊姬的谗言,杀了太子申生,把骊姬的儿子立为太子。为了进一步巩固战绩,骊姬说服了晋献公去追杀他的另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
重耳和夷吾带着自己的人分别逃跑了,在跟随重耳的五位名士之中,就有介子推。
重耳逃到卫国的时候,卫文公没有接纳他,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重耳的一个手下又卷着钱粮逃走了,把重耳一行人陷入了饥饿难行的困境之中。重耳向一位老农乞食,老农却扔给他一个土块儿,“拿去,吃去吧。”
重耳很是生气,想要让人鞭打这位老农,却被他的手下狐偃制止住了。他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预兆,说明你即将获得国土。
重耳听了之后很是高兴,立即就拜谢了这位老农。可高兴归高兴,填饱肚子的问题却仍然没能解决。后来,介子推说自己找到了一块肉,并且给大家煮了一锅肉汤。重耳吃饱喝足之后,才想起来问介子推这肉是从哪儿找来的。介子推说,他是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
看着介子推血淋淋的大腿,重耳很是感动。
在流亡十九年之后,终于秦国决定帮助重耳复国了。重耳一行人来到了黄河岸边,在上船之前,狐偃对重耳说,“在周游列国的这许多年来,我犯了太多的错误,现在请您允许我离开吧。”
狐偃的确是做了很多违背重耳意愿的事,就拿他设计把重耳灌醉,带着他逃离齐姜的温柔乡来说吧,酒醒之后的重耳,可是气得拿着戈,到处去追打狐偃的。但是,狐偃此时这么说的真正目的,却不是在向重耳讨饶,而是在变相地向重耳邀功。
重耳把自己的玉佩扔到了河里,对狐偃一行人明誓说,“如果我回到晋国之后,不与大家同心的话,就请河伯作证。”
狐偃的行为,招来了介子推的讥笑,“这是上天在支持公子兴起,而你们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无耻!我是不会与你们同流合污的。”
重耳回到晋国继位之后,封赏了许多追随自己的人,唯独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意去邀功请赏,他和母亲一起隐居到了绵山。经过人们的提醒,重耳终于想起了介子推,为了让他走出绵山,重耳派人去放火烧山:这下你总该出来了吧!
大火灭了之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和他母亲烧焦的尸体。重耳很是难过,就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们在这一天是不许生火做饭的,只能吃冷食。
故事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
在《左传》的记录中,介子推和他的母亲一起隐居在绵山,重耳去找他们,但介子推执意不肯出山做官。重耳无法,只好把绵山的田地封给了介子推,“以志吾过,以旌善人”。
不但介子推被烧死的故事不可信,就连他割股啖君的事情,应该也是后人杜撰的。想要做好一锅肉汤,太少的肉可是不行的,可一个人的大腿上能有多少的肉呢?而且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割下一块肉的行径,简直就是自杀。
而且,重耳一行人是很快就赶到了齐国的,既没有介子推如何养伤的故事,也没谈到他是否有掉队的情况。
就在介子推割股啖君之前,齐国的齐桓公在无意之中发了一个感慨,自己还没有吃过人肉,不知道人肉的味道是怎样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齐桓公的大厨易牙听说之后,就把自己四岁的儿子给做成了熟肉,送给齐桓公吃。这就是易牙“烹子献糜”的故事。
齐国大臣管仲临死的时候,向齐桓公评论过易牙的人品:为了讨好国君,易牙连自己的儿子都能舍弃,这种人是没有人性的。易牙不但不能为相,国君还应当远离他。
不久之后,易牙果然参与了叛乱,他将齐桓公封死在了宫门里面,活活地饿死了他。
如此看来,介子推的人性比起易牙来,只能说是略强一些,二者的性质可是差不多的。重耳肯定知道齐桓公的下场,如果介子推割股啖君的故事是真的,那么后来重耳放火烧山,与其说是在逼迫介子推出山,还不如说他这是在找机会杀了介子推。
寒食节的真正来历
用介子推的故事来作为寒食节的起源,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罢了,人们更愿意把这个节日,与忠心耿耿,鄙视功名利禄的介子推产生联系。实际上,寒食节可是从夏商时期就已经有了。
那时候,人们都是保留火种的。一到了春天,因为气候干燥,火种就容易引发火灾,所以人们就在这个时候举行祭祀活动,把留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这就是“禁火”。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再通过钻木取火的方式产生新的火种,这就是“改火”或者是“请新火”。
在“禁火”与“改火”之间,大约间隔三天的时间,人们在这段时间里,是只能吃冷食的,这就是寒食节真正的由来。
东汉的桓谭在他的《新论》中记载,“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虽有病缓急,犹不敢犯。”在这么冷的天气之下,一连吃上五天的冷饭,还是让人很痛苦的。在206年,曹操就颁布了禁令,明确取消了寒食节吃冷食的习俗。后来,北魏的孝文帝也曾经颁布过“禁断寒食”的命令。
从唐代开始,寒食节与清明节开始合二为一。
人们不用在寒食节里吃冷食了,而南北朝时期形成的“寒食墓祭”的习俗,也被逐渐转移到了清明节那天。这样一来,寒食节的存在感就越来越小,以至于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