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河北雄安新区,最真实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大事小情

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1)

高跷入春晚,传统绽新颜--安新县增庄村高跷会考察手记

文/齐 易 源自土地与歌

11月29日对增庄村高跷会的考察,一开始遇到了些问题:本来10月份开工作动员会的时候这个高跷会的负责人邵永生答应的挺好的,说一定配合考察团队的工作。可是临近考察的时候,邵永生先生突然打电话来说高跷会的表演者们要报酬,每人要200元钱,否则不接待考察。

按说这样的要求也不算高,占用了表演者的时间,本来就应该有所补偿。可是我们这次的系列考察没有经费的支持,所有的考察者都是以志愿者的身份投入到工作中来,也没有给过任何民间文化局内人什么物质补贴,大家都在义务为雄安新区的非遗保护工作做贡献。这个问题考察团队自身解决不了,只好向县文化馆的王彦辉馆长反映情况。经过一番沟通,最后才又得以成行。

28日下午河北师大音乐学院的张琳老师赶到了安新县,准备参加29日对增庄村高跷会的考察,她是这个项目的主研人。29日中国音乐学院的在读博士郭瑾坐高铁返回北京,考察团队又完成了一次人员的更替。

29日这天考察团队来到安新县城西约15公里处的增庄,向邵永生先生打听了在哪里表演后,就把车直接开到了村里的文化广场。这时广场上空空荡荡还没有人,邵先生说大家都在他儿子家里化妆,于是留下韩卫华老师和刚刚归队的摄像师耿兆飞安排设备,笔者和张琳、常江涛等人赶往表演者化妆的地方了解情况。

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2)

考察团队来到了增庄村(齐易摄)

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3)

表演者们正在化妆(常江涛摄)

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4)

邵永生先生向考察者们介绍情况(齐易摄)

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5)

邵永生家的各种高跷表演道具(齐易摄)

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6)

邵永生等人在搭表演用的高台大板(常江涛摄)

增庄村高跷会的每个角色都是由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演变而来的,共有十二个角色,民间俗称“十二妖仙”。表演者的化妆与戏曲表演相似,因角色的不同而各异。我们赶到时,表演者正在描眉画眼、更换服装,大家赶紧留下化妆场面的镜头。这个院落屋里屋外到处都是高跷表演的道具,又是一番拍照测量,在考察中资料的获取要靠用心、主动和手脚勤快。

邵永生先生见到笔者,赶忙解释:不是他们不配合考察,是因为县里欠他们一些演出时的补助款,他们想趁我们来考察的这个机会要回来,所以就要了点条件。笔者赶紧表示歉意,考察耽误了表演者们的正常工作,本来应该付一些考察补贴,但是这次的考察没有经费支持,所以还请大家谅解。没有经费还要工作,解释的话不能再不说。

关于增庄村高跷会的来历,据邵永生说大约是在清末,邵永生的爷爷邵二套等一群孩子淘气,为越墙偷摘果子而在腿上绑了木拐子,大人们看到后一方面批评他们,一方面也鼓励他们踩高跷。这时恰有一位山西人到增庄村来做工,他传授给了邵二套他们高跷的表演技艺和“十二妖仙”的角色划分,成立了增庄村登云会。邵二套又将高跷的表演技艺传给儿子邵顺田等人,此后高跷表演在增庄村代代相传。1960年代邵顺田担任增庄登云会的会长,当时的演员人数为17个人,每逢过年过节及村里的红白喜事,高跷会都来助兴表演,受到乡亲们的喜爱。“文革”时期,登云会的表演活动一度偃旗息鼓。

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7)

田薇等人在为表演者们拍摄单人照(齐易摄)

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8)

表演者在往腿上绑跷(常江涛摄)

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9)

刘诗洋等人在登录表演者信息(常江涛摄)

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10)

踩街表演开始了(齐易摄)

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11)

在平地上的表演(齐易摄)

1992年邵顺田的儿子邵永生担任了增庄登云会的会长,高跷表演又红火了起来,后来会里的年轻人还自创了“高跷街舞”。2009年邵永生的大儿子邵海波在网上发布了高跷表演的视频,引起了网友们的注意。随后登云会参加了山东卫视“中华达人”的表演,在晋级赛中获得第一名。随后还参加了“天天向上”节目,并荣幸地参加了央视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现在增庄登云会改名为“白洋淀永生高跷艺术团”,成为职业性的表演团体,邵永生任团长。

高跷会的表演者化好妆后来到了表演场地,在刘诗洋和田薇登录表演者信息的同时,高跷会的人也在铺地毯、搭表演用的高台大板(高1.7米、斜坡长9.5米)。一切准备就绪后,笔者与邵永生先生商议好表演顺序:先按照传统高跷会出会的方式在街上进行一段踩街表演,然后是在平地上的表演,最后是高台上的表演。

大约在10:30左右高跷会开始了踩街表演,扮装的表演者踩着高跷从村里的文化广场出发,向村西鱼贯而行边走边舞。走在最前面的是大头鬼(乌龟精),接下来是韩湘子(蝎子精),后面还有花公子(鲤鱼精)、白蛇与青蛇(白娘子与小青)、丑公子(蝴蝶精)、卖药郎中(泥鳅精)、柴夫(许仙)、老渔翁(姜太公)、傻小子(大雕妖)、丑婆,这次考察的高跷表演十二妖仙等角色不全,还缺了鱼婆、狐狸精和杨向武。这几天又来寒流了,天上刮着西北风,天气非常寒冷。街上的人也不多,冷冷清清地没有节日期间踩高跷的热烈氛围,踩街表演示意性地走了一段即又返回了村里的文化广场。

随即开始了平地的表演。首先是走过场、亮身段,表演者踩着鼓点绕场走动,类似扭秧歌的表演(高跷表演亦称“高跷秧歌”)。接下来是“过板凳”的表演,每个表演者都要在板凳前做一番亮相、翻身的表演,然后再从板凳上一跃而过。黑衣花脸的角色是大头鬼(乌龟精),红衣短打扮竖起一只脚做尾巴状的是韩湘子(蝎子精),着淡蓝色长衫的是丑公子(蝴蝶精),着白色长衫的是白蛇(白娘子),……。这是一段传统的“十二妖仙”表演,一个个不同的角色各展风采,伴奏乐器就是两个表演者身挎的腰鼓和手拿的小钹。最初是一个个角色的表演,随后变为一对对角色的表演。摆在表演者前面的板凳,也从一个叠加到了两个、三个。

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12)

高跷街舞的表演(常江涛摄)

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13)

高跷街舞的双人表演(常江涛摄)

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14)

带跷腾跃(常江涛摄)

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15)

高台表演(齐易摄)

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16)

高台腾翻(常江涛摄)

传统的表演告一段落后,伴奏音响也由传统的腰鼓、小钹改成了扩音设备播放的现代音乐,下面的表演是邵氏高跷表演艺术团融合了现代街舞的成分新创的一系列表演,体现了传统文化局内人的创造精神。一系列融合了现代街舞、体操等成分的高跷表演,已经与传统有了较大不同。上场的表演者也都脱去了象征传统角色身份的各色长衫,以精干的短打扮来适应前后腾翻等各种高难度技巧。

接下来是在高台上的表演,这段表演也与传统有别而具有高度创新性,融合了杂技、体操等其他艺术成分。“高台跳跃”把各种角色的传统亮相与高台跳跃结合了起来,表演者从长9.5米的斜坡走上高台,亮相之后从高台一跃而下;“高台跳板凳”把平地的跳板凳与高台表演相结合;“下腰或空翻接高台跳跃”、“高台后空翻”、“加跳板跑动的高台后空翻”等各种花样的表演,难度在逐渐加大,惊险而又精彩,各种表演因有高台的托举而显得更为醒目。虽然是创新性的表演,他们也不忘与传统相结合,邵永生先生踩一副2米高的长跷在场上做背景衬托,,丑角仍然要做出种种滑稽的动作。

演出结束后,考察者与高跷会的表演者们拍了合影。然后一部分人在表演场地收拾设备,笔者、张琳老师和摄像师耿兆飞陪邵永生先生到了他的家,准备进行访谈工作。进入邵永生先生的家里后,看到客厅的墙上挂着各种他们参加全国各地重大演出的照片,这些照片有在中央电视台拍的,有在上海世博会拍的,它们印证着增庄村高跷会——白洋淀永生高跷艺术团从民间走向全国各地更广阔舞台的光辉历程,显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成为研究传统文化当代走向的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17)

高台腾跃过人(齐易摄)

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18)

白洋淀永生高跷艺术团参加世博会表演的留影(齐易翻拍)

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19)

白洋淀永生高跷艺术团2010年参加央视春晚的照片(齐易翻拍)

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20)

访谈后的合影(耿兆飞自拍)

雄安新区雄县高庄村多少人(雄安新区增庄人)(21)

考察团队与增庄村高跷会表演者的合影(王迦龙摄)

在访谈中,邵永生先生讲了他所知道的增庄村高跷会的历史,然后回顾了从1992年他开始接手高跷会以来进行表演上的创新探索,以及他的儿子邵海波2009年在网上发布了高跷表演的视频,进而引起社会关注的情况。从那之后,增庄村高跷会开启了职业化表演的历程,以后才又有了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辉煌。从上了央视春晚以后,他们的名声大了,有上级领导关注了,各种社会活动也参加的更多了。原来村里对他们的评价不好,嫌他们成天踩高跷,不是过日子的人。上了央视春晚后,乡亲们也觉得他们为家乡争了光,开始有了正面评价,随他学艺的年轻人多了起来,他们的盈利性演艺活动也逐渐兴旺。

他们走上职业化道路以来,尝尽了各种甘苦。自从闯出名声后,这一带的红白喜事、开业庆典等都会请高跷会去表演,从最初的每人演一场十几元钱到今天的演一场200元钱,报酬也在逐渐增长。但是一些如参加央视春晚等不挣钱而创名声的演出,邵先生则要自己付给表演者报酬,而上级允诺的一些补助往往又难以拿到。他说现在是金钱社会,即便是自己的徒弟,没有钱也不好使。他们还面临着一些其他同类民间艺术团体压低演出价格的恶性竞争,这条路越来越不好走。但无论如何,邵永生都决心把弘扬高跷艺术这条路继续走下去,“过去的老传统、好玩意儿丢的太多了,高跷表演绝不能丢在我手里。”

访谈工作完成后,已经是13:00多了,大家在增庄村一个小饭店吃完饭,各自驾车返回石家庄、保定的家中。12月1-8日,笔者要陪“京津冀民间古乐赴台交流展演团”到台湾进行文化交流演出,考察工作只好暂停一段时间。

雄安新区白洋淀竟然是黄河故道:“北播九河”到“逆河入海”之间

雄安新区白洋淀的上将府,豪奢与破败,你想象不到!

雄安新区的不召之臣

雄安新区白洋淀:除三害

即将离开雄安新区,由国际庄借调来的干部这么说

雄安千年古县地下奇迹工程:古战道与水长城

白洋淀的女人们

白洋淀渔民绝技——叉黑鱼窝

雄安新区,杨六郎守过的瓦桥关

雄安新区安新县的由来

安新“煤”事——今年以及去年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河北雄安新区,最真实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大事小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