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尸为什么拍不出(为何会有人喜欢它)
IT之家(ithome):丧尸那么丑,为何会有人喜欢它
死皮烂肉,摇摇晃晃,被击倒多少次都会重新站起来,“丧尸”这种本该让人恶心和恐惧的东西却在几十年里一直维持着热潮,至今都有各种有关它们的作品出现,并为大家所喜爱。丧尸为什么能够一反人类的审美,成为风靡多年的流行元素?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些碎骨头烂肉到底有什么魔力。
死而不僵的“丧尸”
撰文:TangoDown编辑:TangoDown
“Zombie”这个词,有些人说是僵尸,但公认更为准确的说法是丧尸。因为都是死者所化,“丧尸”又不是个本来就有的中文名词,人们难免会弄混。事实上,丧尸虽死,但它并不僵。许多人口中的僵尸,或许更多是指港片里那些穿着清朝官服,双手平举一跳一跳的形象。
虽然有据可考的世界上最早的丧尸电影是 1932 年的《白色僵尸(White Zombie)》,但真正让丧尸这个形象固定下来的是 1968 年乔治·罗梅罗执导的《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尽管在那部影片里,罗梅罗重在反射社会现实,但它的火爆影响了之后无数的小说、漫画、电影、游戏,基本确定了“丧尸”这个流行符号的大致面貌。
与中国式僵尸不同的是,丧尸并不僵,也并非由巫术催生。在这种现代的成人童话里,丧尸现象多是由病毒、传染病、辐射引起。它们皮肉腐烂,外表可怖,喜欢成群结队行动,凭借本能进食,活人当然是其最爱。丧尸们虽然眼神儿不大好(翻白眼也是经典形象),但嗅觉和听觉极其灵敏,这为制造紧张气氛提供了便利条件。最后,丧尸兼具强悍和脆弱两种特性:成群结队不怕痛苦的它们几乎无法阻挡,但(大多)没有智力使之可以被很轻易干掉。
或许有人还想加上“行动迟缓”这一项,可现在跑得飞快的丧尸还真满大街都是了。
从《活死人之夜》开始,丧尸题材的电影经久不衰,而在游戏领域它的流行应该归功于《生化危机》系列。借助着 PS 主机强大的 3D 能力,《生化危机》将玩家们真正放进了一个满是丧尸和怪物的可怕世界,这种独一无二的恐怖感培养了大量死忠,也制造了后来无数的跟风者。
妈呀,现实中的丧尸?!
撰文:TangoDown编辑:TangoDown
丧尸实在是太过流行了,以至于现实中不少蛋疼人士都拿它们来做文章。美国的 Max Brooks 曾写了一本《丧尸生存手册》,里头绘声绘色地为丧尸做了细致的定义,还教导我们如何应对一切状况以逃生 —— 推荐一看,认真你就输了。
《丧尸生存手册》是胡编,那么 Timothy Verstynen 和 Bradley Voytek 这两个热爱丧尸的神经学家就要较真了。他们称如果现实中出现丧尸,最有可能的是“欠意识活动减退紊乱”。由于大脑窒息受到损伤,使得人类虽然五感相对正常,但没有意识只剩下本能了。
你以为只有民间才那么蛋疼?美国的那些个参谋甚至还出了一本长篇大论的丧尸危机应对计划,以便在危机爆发时能让军队以及相关机构迅速采取行动 —— 当然了,这只是在考验参谋学员们的计划制定能力而已。
更离谱的还在后头: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 2012 年的时候在视频网站上露脸,宣称末日将至,丧尸横行,引得一片哗然。最后经过核实,当时吉拉德总理在参加一个搞笑节目,这只是她的胡言乱语。
抛开嗑药的和变态不谈,所谓的丧尸并不存在。但是大到高管,小到民间,都在有意无意地恶搞着丧尸题材,煞有介事,这足以说明这个文化究竟有多么受人喜爱。
我们为什么爱丧尸?
撰文:TangoDown编辑:TangoDown
丧尸长相可怕,形容丑陋,和我们的审美观一点沾边的地方都没有,为什么大家都喜爱它们呢?这一点还得从它们的特性身上找答案。
无论什么时代,人性的矛盾冲突都是我们喜闻乐见的题材,而一座丧尸横行的城市就是这样的绝佳舞台。比起虚无缥缈、不可抗拒的幽灵魂魄妖魔鬼怪,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的丧尸正是人类演绎合作、背叛、坚强、崩溃的催化剂。
我们看恐怖片,除了寻求刺激外,也是为了得到一种在安全地带旁观危机的安心感。丧尸电影与鬼片相比,题材更为写实,更像是“现实中可能发生的事情”。看着前一刻熟识的朋友现在化身丧尸向主角袭来,这种与现实相连的战栗更加满足了我们看恐怖片时想要获取的东西。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丧尸本身的那种脆弱性使得爽快的大量虐杀成为可能,特别是在游戏里,比如《丧尸围城》、《忍者龙剑传 Z》,还有《生化危机 4》之后的作品。我们畅快地屠杀着几乎是毫无还手之力的丧尸,血肉横飞却又没有道德上的负罪感,怎一个爽字了得!
所以说,丧尸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方便”。无论是恐怖生存,还是爽快杀戮,丧尸危机都能够满足我们。即使再过个几十年,只要人们的需求仍未改变,相信这些烂肉们仍旧会长盛不衰下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