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耳)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人的感官中,耳朵的地位很重要,“会说的不如会听的”。甲骨文中,耳写作

由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耳)(1)

或是

由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耳)(2)

就是耳朵的形象。后来字形依次演化:

由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耳)(3)

《说文解字》中说:耳,主听也。象形,凡耳之属皆从耳。也就是说,耳是一个部首字。

由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耳)(4)

下面我们举出几个字来分析一下。

1.聃。你看老子名李耳,字聃。古人的名和字本来就有联系,聃本也以耳为部首。聃,《说文解字》中有两个字形,正体作

由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耳)(5)

或作

由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耳)(6)

单从字形来看,左侧都是耳旁,不同的正体右部是鬓角处下垂的头发形,也即冉字。或体右部是甘,即口。会意头发旁或嘴旁是耳朵。

聃,《说文解字》解释说,耳曼也。从耳,冉声,是个形声字。从上文分析也知道它其实是形声兼会意字。耳曼就是耳朵长大,古人认为这种人生来长寿,至今民俗中也有“耳朵能端肉,一定能吃肉”的说法。

2.听,繁体字作聽,甲骨文作

由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耳)(7)

,就是一个嘴巴说一个耳朵听的形象。听是会意字。到了小篆繁化写作

由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耳)(8)

由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耳)(9)

,《说文解字》中说:听,聆也。从耳,从惪,壬声。

3.声,繁体作聲,甲骨文写作

由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耳)(10)

,这个字从 口,从耳,从 (磬),是古代的一种敲击乐器。整个字形会意是人手持敲击用具击打悬挂的磬形。真个字会意耳朵听到嘴巴发出的声音或乐器击打的声音。

4.聂,繁体字作聶,小篆写作

由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耳)(11)

,《说文解字》上说:聂,附耳私小语也。就是附耳小声私语的样子。你看两个耳朵中间隔着一个耳朵,怕人家偷听,岂不要窃窃私语?

5.聩,就是耳聋,有个成语叫振聋发聩,表面意思是说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有个词语叫耳食,指不加审查,轻信传闻。也指传闻。耳食之徒,就是指那些全凭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人。

耳,后来也演化为虚词,有多种含义,这是文字的假借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耳作虚词时的一些常见用法。

一、表示停顿,位于句中。

1.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2.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二、表示肯定。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三、表示判断,有确认的语气。

1.曰:“此教我先威众耳。”(《史记·陈涉世家》)

2.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赤壁之战》)

3.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赤壁之战》)

四、表示限止语气,译为“罢了”。

1.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2.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蒲松龄《黔之驴》)

五、表示感叹语气,可以翻译为“啊”。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六、表示反诘语气。可译为“吗”,或“呢”。

1.人生几何,苟富贵可图,何须一第耳?(王定保《唐摭言》)

2.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韩非子·说林下》)

七、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吧”。

罪应当死,犹幸上怜赦之耳!(《后汉书·刘盆子》)

八、表示揣测语气,可译为“吧”。

1.安掩鼻曰:“恐不免耳。”(《晋书·谢安传》)

2.舟人皆侧立,曰:“此本无山,恐水怪耳。”(李朝威《柳毅传》)

注意,而已等于“耳”,语气舒缓时用而已,急促时用耳。耳矣,也是罢了的意思,但是限止的语气更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