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绽放主题班会(打造生命在场的班会课)

班会课是班主任的重要抓手,是德育的重要途径,是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上好班会课,应该是每个班主任的必修课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班会课没有明确的课程标准、没有教材、没有系统的教育内容,几乎全靠班主任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正如有人所概括的,在不少学校班会课成了简单的“工作布置课”、经常的“老班训话课”、多变的“候补文化课”、机械的“作业自修课”、随意的“自主活动课”,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让生命绽放主题班会?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让生命绽放主题班会(打造生命在场的班会课)

让生命绽放主题班会

班会课是班主任的重要抓手,是德育的重要途径,是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上好班会课,应该是每个班主任的必修课。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班会课没有明确的课程标准、没有教材、没有系统的教育内容,几乎全靠班主任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正如有人所概括的,在不少学校班会课成了简单的“工作布置课”、经常的“老班训话课”、多变的“候补文化课”、机械的“作业自修课”、随意的“自主活动课”。

那么,班会课应该是什么样的?在我看来,班会课应该是有情感的温度、文化的宽度、思想的深度和高度的德育课程。

班会课的温度

只有富于情感、关注生命的班会课才是鲜活的,才是学生所乐意接受的。

教育是一门温暖的功课,温暖自己,温暖孩子。这是由教育的特殊工作对象决定的。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情感的人。情动,才有心动;心动,才有行动。

班主任应是“性情中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只有富于情感、关注生命的班会课才是鲜活的,才是学生乐意接受的。

好的班会课需要感动、需要震撼、需要心灵的泪花。在班会课上,用自己的情去激发学生内心的情,用温暖的眼神关注每一颗敏感的心灵,在对话中让学生感悟和体会社会的况味,或高亢激昂,或悲婉凄清,或激动自豪……

有温度的班会课必然是:有仪式,有庆典,有焦点,有高潮,朴素而热烈,宁静而悠远。

我现在负责的懿阳班在高一阶段进行过的有温度的主题班会和微班会有《我们从此一家人》《老师,您辛苦了》《我的班,我的家,我的魂》《让他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们是一个伟大的团队》《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我们了解父母吗》《我身边的最美》《青春飞扬,拼搏自强》《生命的力量》《献出一片爱》《致敬!那些感动我们的人》《母亲节:妈妈不再年轻》《父亲节:世上不只妈妈好》《支教的故事》《懿阳不散》……

我想主要介绍一下两个有温度的班会案例。

案例1:生日庆典

懿阳班的每一个学生过生日时,都要举行朴素而隆重的生日庆典,为过生日的学生唱《祝你生日快乐》歌,然后送上同学的祝福、家长的祝愿和班主任的生日贺诗……浓浓的友情、亲情、师生情,像潮水一样弥漫在学生的周围。

自去年在北京房山军训基地举行第一个生日庆典微班会以来,我们举行了近40个生日微班会,为全班42名同学送去了生日的祝福,我也先后送出42首生日贺诗。

学生周佳乐过生日时,我赠给他的生日贺诗是:周家公子磨剑忙,他日雪山斩苍狼。笑看四海非凡士,提携玉龙走四方。

学生陆依宁过生日时,我赠给她的生日贺诗(藏头诗)是:祝福声中作此笺,陆府才女正华年。依山傍水悄飞凤,宁风平波喜绽莲。生逢盛世觅新句,日读经典寻旧言。快意豪情巾帼志,乐忧在心不羡仙。

我们班在山西省灵丘县义务支教时,在当地学校为我们班学生吴静怡过生日,我赠给她的生日贺诗是:吴家有女初长成,点墨成诗颂雅风。亭亭玉立淑女范,彬彬有礼待人诚。灵丘支教逢生辰,平型关处学英雄。不要人夸外表美,只求心灵比花红。

今年的7月6日,期末考试结束,因选科问题面临班级调整的“懿阳班”,为七八月份过生日的9位同学举行“生日同庆会”,班委精心设计,周密计划,安排有序,我也分别给9位学生送上生日贺诗,其间一幕幕感人的场景让孩子们潸然泪下。

案例2:颁奖典礼

每学期的期末颁奖典礼班会课,我们设置多种奖项,不仅有综合奖、学科奖、生命奖,还有“十大风云人物”“十大感动人物”“对自己最严格的人”“最能吃苦的人”“最值得信任的人”“最善于利用时间的人”等,可谓“星”光灿烂。每个学生至少能获得一个奖项,上不封顶。在班会课上,为每个学生寻找一个契合他生命特质的意象,为他们每人写一段颁奖词,送一首小诗,颁发一个奖项,让每个学生在班级里都能享受到尊严、快乐和幸福,我认为这是一名班主任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是非常有价值和美感的事情。

我就以带过的2015届常春藤班为例,选取其中几个颁奖词片段。

我给学生王奕浓写的颁奖词: 她是一个善良、细心的女孩。学习上,她踏实努力;班级的卫生管理,她细心负责,从没出现任何差错;她虽很少言语,却乐于助人,每天放学后,总不声不响地留下来帮助同学打扫卫生,用爱心、勤劳、奉献感动了常春藤的每一个人。她就是常春藤教室清香怡人的茉莉花!“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远自过江船。山塘日日花成市,园客家家雪满田。”茉莉花,天赋仙姿,玉骨冰肌。愿你像茉莉花一样, “众叶薿(nǐ)薿开绿云,小蕊大花气淑贞。”

我给学生刘嘉宇写的颁奖词:他非常聪明,后半学期踏实认真,进步巨大。他相当可爱,是班上的开心果、表情帝、变相怪杰,浑身洋溢着幽默的细胞,举手投足都令人忍俊不禁。有时记性不好,会犯迷糊,偶尔会说出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时不时还会半夜给老师打电话:“老师,今天什么作业?”他很善良,与别人发生矛盾,从不记仇,同学们都喜欢和他玩。剑阁迢迢子午关,行人归路绕梁山。明朝枝头摇落去,开心果绽为人间……嘉宇,你就是常春藤班快乐的秘密武器!希望你新学期一路欢笑,勇往直前!希望未来的你“笑傲江湖”……

总之,班会课如何温暖起来、明亮起来,成为班级文化的点睛之笔,主要取决于班主任敏感的洞察力和创造力。

班会课的宽度

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有风干的知识、精确的训练、冰冷的分数,还应该有古典、浪漫、诗情和上品文化的熏陶,否则我们培养的生命就不够丰盈。

没有见过风景的人,会把盆景当作风景;即使见到了真的风景,也不应只停留在一处。对班会课而言,这两句话我觉得同样适用——而它恰恰最有赖于班主任“脑内存”的容量和品质。

班会课不能没有文化的宽度。没有了文化的宽度,班会课就是鸡蛋壳里的道场。大视野才有大格局,大格局才有大成就。现在孩子精神殿堂的高低,决定了他们未来成就“天花板”的高低。

我们的需求不能只停留在低层次的动物性生理需求,而应该有高层次的精神满足。我认为,教育应该从阅读开始,孩子只有在书香中成长,才能摆脱低层次需求的局限,才能在精神上拔节、丰盈。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父子二人饮茶,儿问:“为什么要我读书?”父答:“我这么跟你说吧。你读了书,喝这茶时就会说:此茶汤色透亮,气味幽香如兰,口感饱满纯正,圆润如诗,回味甘醇,韵味十足,顿觉如梦似幻,仿佛天上人间,真乃茶中极品。而如果你没有读书,你就会说:嗯,茶不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阅读可以让我们慢慢脱俗,并且可以改造我们的语言系统。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如果过了若干年,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

但阅读必须解决三大问题: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为此,我们班先后开展了《最是书香能致远》《怎样阅读一本书》《永远相信书籍的力量》《我向大家荐好书》《双11,我们抢点好书吧》等班会课。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我们还把经典电影引入班会,坚持每个月至少看一部电影。师生一起探讨真相与谎言、义务与权利、个人与国家、现代与传统、革命与非暴力、正义与公正、美丽与丑陋……

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有风干的知识、精确的训练、冰冷的分数,还应该有古典、浪漫、诗情和上品文化的熏陶,否则我们培养的生命就不够丰盈。若师生心中都有“桃花源”,即使“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也会如同身处“水云间”。

为此,每学期我们都会利用班会课开展多次诗会和名著知识竞赛,为孩子们营造“桃花源”,让他们的灵魂飘溢一点灵性和古典的诗情。

在班级文化的塑造中,我们还通过班会课“以文养心,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我认为,最好的班级文化,应该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和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教育者的责任在于唤醒、激活、点燃,用心灵去拨动学生的心灵。只学习如何成功的孩子,不可能成为卓越者,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班一直主张摒弃庸俗的成功学。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怎样赢,更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失败及失败后如何振作的方法和智慧。

上学期,我校举行男子篮球赛,我班队员奋力拼杀,但最后还是输了。几个队员哭得很伤心,甚至还有男生爆粗口……当时,我并没有批评他们。第二天等学生的情绪稍微缓解,我为他们上了一节微班会——“输了之后该怎么办”。我先放了一段视频,内容是2014年巴西世界杯一支球队输掉比赛后,队员没有立即离场,而是向球迷鞠躬道歉。我告诉学生:“赢要赢得体面,输要输得有尊严。文明体现在时时处处。输了之后该怎么办?是抱怨天气,抱怨裁判,抱怨对手,还是认真反思自己的问题?这都取决于自己。孩子们,我们该怎么办?”经过讨论,孩子们很快就认识到自己“皮袍下面的‘小’来”,当即决定向对手道歉。

班会课的深度和高度

教育需要有思想的技术,也需要有技术的思想。学会用有思想的技术培育种子,学会用有技术的思想呵护成长,润泽每一个生命,慢慢地静待他们灿烂花开,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教室,注定是一个要诞生规则与文化的地方。从社会学角度看,每一间教室都是一个生长中的“小国家”或“小社会”。有关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一切:行为与规则、规章与制度、道德与规范、榜样与底线……全都要同步建构而成。现在有什么样的教师和学生,就意味着我们这个民族有什么样的未来。

我始终认为,思想贫困比经济贫困、知识贫困更可怕。坦白说,多少年来,中小学的班会课很难与思想的深度和高度联系起来。唯有思想,才能还班会课以永久的灵性、质感与生命的活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认识,我们班经常进行“道德两难”微班会课。这样的班会课,一般都是选取一些鲜活的案例让学生讨论,而绝不是给他们一个外在的客观规律甚至“真理”。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道德两难对话,让学生看到这个世界的复杂性。

案例1:海因茨偷药

一个名叫海因茨的美国人,需要一种昂贵的特效药来挽救生命垂危的妻子,但他没有那么多钱。若偷取药品,他就违背了社会“不许偷盗”的规则;若遵守社会规则,他就只能让妻子等死。假如你是海因茨,你会怎么选择?假如海因茨选择了偷药,作为法官,你会怎么判决?

对于这个案例,学生争得面红耳赤。通过引导和点拨,我不断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通过多元深度对话,形成共识,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文化认识和辨析能力。

案例2:家国情怀

去年10月31日,我校第八届科技节开幕了。为此,我们开了一个微班会。我先问学生:10月31日是什么日子?为什么学校科技节放在这一天开幕?不少学生只知道这一天是西方的万圣节前夜。我告诉学生:这一天也是我国“中国航天之父”和“导弹之父”钱学森的逝世纪念日。我们只知道西方的万圣节,却不知道为我们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钱学森。我继而带领学生讨论,并铭记那些让我们在国际上挺直腰杆的科学家。

案例3:法、情、理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打动人心、发人深省的好电影,我决定围绕这部电影上一次班会课。我把电影的故事梗概印发给学生,又带领学生观看了一些精彩片段,然后让学生讨论:

这出荒诞的悲剧到底是谁的过错?投入昂贵成本研发“格列宁”的制药公司做错了吗?保护知识产权、依法捉拿走私贩子的警察做错了吗?千里迢迢冒着牢狱风险低价销售救命药的主人公程勇做错了吗?

好像谁都没错,但好像谁都有错。我与学生一起探讨了种种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药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医药公司的商业困境。我想让学生明白:法、情、理一直是几千年来难以权衡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我们自己深入思考。

最美的时光在路上,我们一直在努力做有温度、有宽度、有高度和深度的班会课。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11月07日第10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