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赣榆区最低气温多少(赣榆的昨天今天)
赣榆地处苏鲁交界的黄海之滨、海州湾畔,是江苏的“北大门”,也是历史悠久的徐福故里全区总面积1514平方公里,人口119万,下辖15个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赣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海域辽阔、物产丰饶,拥有108万亩浅海域和62.5公里黄金海岸线,享有“黄海明珠”的美誉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平安建设先进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14年7月9日,赣榆撤县设区,正式迈进融入主城、跨越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今天赣榆区最低气温多少?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今天赣榆区最低气温多少
赣榆地处苏鲁交界的黄海之滨、海州湾畔,是江苏的“北大门”,也是历史悠久的徐福故里。全区总面积1514平方公里,人口119万,下辖15个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赣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海域辽阔、物产丰饶,拥有108万亩浅海域和62.5公里黄金海岸线,享有“黄海明珠”的美誉。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平安建设先进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14年7月9日,赣榆撤县设区,正式迈进融入主城、跨越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一、赣榆的昨天
赣榆秦代设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史上,赣榆几易其名,公元530年至公元1130年更名为怀仁县;1945年至1950年为纪念抗日名将符竹庭将军,更名为竹庭县。1950年10月又复名赣榆,并一直沿用至今。两千多年来,赣榆通过不断学习积累和创新实践,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特点、特色和特质。
(一)赣榆特点——依山傍海
赣榆有山、有海、有平原,并且山地、平原、沿海各占1/3,自西向东梯次布局,犹如缩小版的中国地形图。俯瞰赣榆,又像一个竖起来的大拇指,现实版的“number1”。依山傍海的区位优势和地理特点,使赣榆与生俱来便有一种独特的山魂海韵。
赣榆的山庄严厚重。赣榆的山共有37座,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地区,整体上属于沂蒙山脉的余脉。37座山中,比较著名的有两座。第一座是位于赣榆西部的夹谷山,海拔304米,山不算高,也不算险峻,但却是历史上著名的齐鲁会盟之地。据《定公十年》记载:“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夏,会齐侯于夹谷”。“夹谷会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大事件之一。当时,孔子在鲁国做宰相,跟随鲁定公一同前往,以其智慧和谋略维护了鲁国利益,并促使齐国归还了之前从鲁国侵占的郓、汶阳等地。至今,山上还有明代“圣化亭”遗迹石阶坡段残基10余层,最长7米,最高约5米,还有会盟时所筑礼坛、所建圣殿、魁星阁、夹谷书院等遗迹,有“孔子相鲁会齐侯处”石碑1处,为明代万历四年(1576年)所立。夹谷山因“夹谷会盟”而名传千古,并引来了不少名人儒士来此参观游览。赣榆籍的明代光禄寺卿裴天佑作一首登山怀远诗:“翠微西近祝其城,当年齐鲁曾会盟。我欲登临寻圣迹,开樽东麓闻啼莺。”这里的“啼莺”并不是真的鸟叫声,而是山风吹过夹谷山石洞岩隙发出的阵阵鸣响,酷似黄莺啼鸣。因此,“夹谷莺啼”被列为“赣榆八景”之首。第二座是被誉为“中国抗日第一山”的抗日山。抗日山是全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体。赣榆是革命老区,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1941至1944年抗战期间,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以及滨海军区的广大军民先后四次兴工为抗战烈士树碑建塔,抗日山由此得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又多次拨款修建,最终形成由纪念塔、纪念亭、纪念堂、纪念碑、烈士冢和东西墓群为主的占地600余亩的大型烈士陵园,被评为国家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陵园在外观设计上与南京中山陵颇为相似,共有8个坡段363级台阶。关于363级台阶的由来,“363”的前两位数字相加是9,后两位数字相加也是9,并列起来就是99,象征着陵园内的4000多位革命烈士久久安息、永世长眠。每年清明节以及相关纪念活动期间,大量党员、群众、师生到陵园瞻仰先辈、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另外,为纪念“九一八”事变82周年、符竹庭将军殉国70周年,赣榆区联合央视新影集团共同制作了电视纪录片《抗日山》,于2013年在央视和江苏卫视等频道播出,反响热烈,并荣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2015年10月18日,周恩来、朱德、罗荣桓、任弼时、张云逸、黄克诚、谷牧、陈士榘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来到抗日山举行“缅怀抗战烈士”活动,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无限追思。
近年来,赣榆区充分依托夹谷山人文特色和资源条件,按照“山上人文景观、山下娱乐休闲、山坡绿色果园”的思路,狠抓夹谷山片区旅游开发,相继建成千余亩农家乐采摘园、3万平方米和平广场、集会广场和游客服务中心,并建成孔子出游群雕、景观大门、假山水池、十二生肖石雕等建筑群。目前,夹谷山片区已初步形成集农业观光、果蔬采摘、生态休闲、爱国教育、军事体验于一体的“红绿经典”旅游风景区,每年吸引各地游客30余万人次。
赣榆的海韵深源远。赣榆海岸线总长62.5公里,其中拥有江苏最长的沙质海岸,被誉为江苏“北戴河”。新城向东浅海8公里,是有“秦山古岛、黄海仙境”之称的秦山岛。秦山岛面积0.1928平方公里,长1000米、宽200米,呈狭长状,分为东、中、西三峰。岛上名胜古迹众多,有千年古亭、李斯碑、徐福井、天妃宫、受珠台、秦东门、棋子湾、古炮台等20余处主要景点,被国家海洋局列入第一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秦山岛上有“三绝”。第一绝是秦山神路,全长2.6公里,全部由石英卵石积淀而成,是中国最长的海中大道,也是独步华夏、绝无仅有的海中奇观。踏在神路上面,犹如在水中行走、海中漫步,妙不可言。据说全世界仅在日本的宫崎县有一处类似景观,但无论是规模还是观赏价值都比秦山神路逊色不少。第二绝是将军石,在秦山岛东峰悬崖下,耸立约20米高的两座海蚀岩柱,威如将军,所以渔民也称其为“大将军”和“二将军”(今“二将军”已坍塌,唯存“大将军”)。这些石柱,不仅是连云港乃至江苏省海岛风光一绝,在全国沿海风光带中,像这样的海蚀型将军石也是为数不多、较为罕见。第三绝是海市蜃楼。只要天气条件适合,往往能在秦山岛上看到海市蜃楼奇观。
(二)赣榆特色——徐福文化
赣榆是徐福故里,中国徐福文化的发源地。徐福,字君房,齐地琅琊(今赣榆金山镇徐福村)人,秦代著名方士,相传也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甚高。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徐福受秦始皇之令,率童男童女三千人东渡瀛洲,为皇帝寻找长生不老药。瀛洲就是现在的日本。据《日本国史略》提到:“孝灵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来。”在一定意义上讲,徐福,不仅是人类驾驭海洋的历史第一人,也是开启中日文化交流历史的第一人。至今,在日本的和歌山县仍有以秦为姓的日本人,有些人家的家门口仍然刻着“秦”字。如今,在赣榆金山镇泊船山风景区内有一座徐福庙、兴会寺,每年都有大量中外游客前去祭拜和参观,包括日本前首相羽田孜等人。
近年来,国内外对徐福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徐福学术研究、祭祀等文化活动不间断举办,徐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成为赣榆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2019年10月25日-27日,隆重举办了第十一届徐福故里海洋文化节暨2019赣榆发展大会,将徐福文化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融为一体,通过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校地联盟,进一步提高全区科技创新能力,增进与日韩等国经济文化交流,为连云港市“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三)赣榆特质——实干进取
赣榆地处苏鲁交界,历史上受齐鲁文化影响深远,民风的母体为齐鲁风俗。赣榆人说胶辽话,吃煎饼,重情义,具有北方人刚健粗犷、憨厚实在、敢闯敢拼的鲜明个性。同时,赣榆受江淮文化影响也比较大。因此,赣榆人又具有南方人追求上进、善于经营、吃苦耐劳的内在品格。用一个词概括赣榆的特质,就是实干。2012年—2014年,赣榆分别位居全国百强县第96位、93位、91位,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第90位、86位、84位。2015年以来,均位居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第80余位。2019年,位居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29位。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是全区上下团结一心、艰苦创业,靠的就是这种“有激情、敢担当、能落地”的实干精神。可以说,实干精神既是一面旗帜、一种导向,也是一股强大动力,引领、推动全区上下凝心聚力、拼搏进取,破解一道又一道难题、攻克一座又一座堡垒、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干精神也是新时代赣榆精神,已经深入全区广大干部的骨髓,成为赣榆广大干部最鲜明的个性和最显著的特质。
二、赣榆的今天
近年来,赣榆区积极抢抓一系列战略机遇,深入推进沿海开发,以“港口大型化、产业集群化、镇村特色化、城乡一体化、服务品牌化”为发展导向,确立了“港口带动、产业强区、创新引领、融入主城、协调发展”五大战略,取得可喜成绩。
城乡环境: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宋庄镇获评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宜居成就奖,国家卫生镇达12个。创成全国生态文化村1个、省级绿美村庄15个、“美丽库区、幸福家园”示范村3个,黑林镇小芦山村省级特色乡村全面建成。
民生事业:综合运用产业扶贫、医疗扶贫等多种手段,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教育现代化综合得分全省领先,高考荣获全市“二十一连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4%以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45%,区人民医院创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创新事项:建成全国首家道德模范纪念馆。政府机构改革平稳有序,部门设置和职能配置得到优化。“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一枚印章管审批”实质性运转,“3550”常态化运行。柘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省评估验收。
三、赣榆的明天
撤县设区后,赣榆正式成为大市区重要一员,开始加快融入主城。未来,赣榆将大力实施“港口带动、产业强区、创新引领、融入主城、协调发展”五大战略,着力壮大产业支撑,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城乡统筹,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着力锤炼队伍作风,建设经济实力强、人民群众富、生态环境美、文明程度高的全面小康新赣榆。
(一)把握“开放融合”的时代特征,全力开创陆海统筹新局面。把“一港一铁”作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纵深推进沿海开发的主抓手,坚定不移做大港口、攻坚铁路,构建陆海统筹、南北交融、互联互通的开放格局。一是做大港口主龙头。加快港口防波堤二期A段、10万吨级航道延伸段、三突堤围填海、港区铁路专用线工程一期建设,推进兖石铁路连接线、15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做好新增泊位口岸报批。推进临港综合物流园省级示范园区创建,完成吞吐量1400万吨、集装箱4万标箱。二是集成交通新枢纽。完成402省道赣榆南环段部分路基工程,推动赣榆至海州快速通道先导段建设。公路密度达1.99公里/平方公里,“一铁两高七干线”便捷交通网络加速形成。完善县乡路网,实施青班线、赣柘线县道大中修23.4公里。强化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山海景·赣榆路”特色品牌创建,全力打造“畅安舒美”出行环境。配合做好连临客专、沿海铁路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于我有利的路由及站点规划。加快建设一类开放口岸,以开放促开发,打造连云港双向开放的北翼门户、长三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圈之间的战略支点、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腹地。
(二)把握“转型升级”的时代要求,全力推动产业强区新突破。坚持做大总量与转型升级“两手并重”,强化产业集群发展、链式发展,全力突破工业、提升农业、繁荣三产,打造苏鲁交界产业强区。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抢抓连徐、连镇高铁渐次开通机遇,完善招商机制,健全招商网络,瞄准上海、苏南、山东半岛等产业集聚、客商密集区域,紧盯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领军型、龙头型企业,聚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海洋食品等重点产业,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积极开展以商引商、乡情招商、驻点招商等活动,举办金秋经贸洽谈会,继续跟踪一批重点在谈项目。守牢安全环保底线,按照“有规划体系、有产业定位、有配套设施、有储备土地”要求,完善镇级工业集中区载体体系,加快自控设备、循环经济等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形成“大中小齐上、东中西联动、区镇园并进”发展格局。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按稳定粮食生产,新建高标准农田7.3万亩、高效农业6000亩,建成市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3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个,打造紫菜、水果、蔬菜等一批特色品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新增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10个。落实恢复生猪生产各项政策,做到保供稳价,创建“部省两创”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5家。按照“减面积、提品质、创品牌、增效益”思路,规范水产养殖业发展,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保持37万亩以上。完善渔港布局规划,健全渔港投资运营监管体制,推动海洋渔业健康发展。整合海产品供应链条,加大电商食品行业监管力度,塑造本土电商品牌。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确保质量安全,农产品出口额稳中有增。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港口、城市、山海等优质资源,强化“互联网 ”思维,推动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加快运营二道街文化街区,继续办好海鲜美食等节庆活动,串联特色旅游元素,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全季旅游新品牌,创建省级乡村旅游区2个。
(三)把握“城乡一体”的时代趋势,全力构建区域融合新格局。坚持完善功能、放大特色、提升品质,打造黄海之滨宜居城区。一是坚持岛城湾一体开发,倾力打造“亲海之城”。坚持“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推进“大海湾”战略,彰显“江苏近海亲海第一城”的鲜明特色。加快西部高铁新城拓展片区建设,续建琴岛天籁“2 2 2”景观工程,陆岛交通码头、徐福广场建成投用。加快总部经济区建设,开工建设海州湾大厦,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二是坚持商贸城同步提升,倾力打造“亲商之城”。坚持划行入市,规范经营,规划建设汽车修配、汽贸物流、建材、水果批发等专业市场,形成布点合理的市场体系。有序推进保障性、政策性住房及普通商品房开发建设,积极探索货币化安置、保障新路径,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三是坚持区镇村特色建设,倾力打造“亲民之城”。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投用莒城湖水厂,铺设供水管网450公里,全面关停小水厂,区域供水全覆盖,基本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深化“厕所革命”,推进农村公厕建设,基本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加快建设25个新型农村社区,确保改善农民住房条件5000户。开展黑臭水体整治,改善农村水环境。健全秸秆收储体系,推进机械还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打造 “美丽库区、幸福家园”示范村3个,班庄镇前集村特色田园乡村基本建成。
(四)把握“改革创新”的时代脉搏,全力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高扬改革创新主旋律,谱写高质发展新篇章。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内生活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加强存量资产盘活,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放管服”系列配套政策,启用云昇广场“市民之家”。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全面落实扶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28条意见,集中力量会办解决一批民企发展问题,让企业轻装上阵。深化国有企业管理机制改革,转变政府监管模式,推动国企平台实体化转型和市场化运作。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和宅基地使用权证书发放,加快打造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成投用镇级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二是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实施创新引领战略,汇聚创新要素、构筑创新平台,以“海州湾英才计划”为统领,放大人才新政20条、科技创新10条等政策优势,加快集聚创新人才,继续办好“凤还巢”等系列活动,推动在外高端人才智力回归。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产业链布局人才链,聚焦石化、海洋等重点产业,加快集聚一批行业领军人才,推动产业人才深度融合。优化配套服务,在创业环境、教育医疗、住房保障上厚扶人才、优待人才,让各类人才干事有舞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强化与中科院海洋所等院校合作,共建海洋产业研发平台,建设紫菜研究院、海洋大健康产业研发中心,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五)把握“生态文明”的时代内涵,全力塑优绿色示范新品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生态发展,展现“生态赣榆”的现实模样。一是坚守生态本底,守护“自然美”。倍加珍惜呵护赣榆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守红线、善留白。打造生态屏障,构筑绿色廊道,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二是强化生态治理,塑造“环境美”。全面落实“河长制”“湾长制”“断面长制”“管长制”,加强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用柘汪临港产业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完成金山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常态运行镇级污水处理厂。围绕“治企、管车、控煤、降尘、禁烧、联防”12字方针,推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开展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停限产等应急减排措施,PM2.5浓度、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省定标准。强化河流断面达标精细管理,推进100条镇级河道和78座小水库“两违三乱”治理。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依法规范地下水取用行为,创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成3万吨/年危废焚烧项目,提升危废处理能力,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行为。健全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加强环境执法与司法衔接,保持生态环境执法监管高压态势。三是狠抓环境整治,展现“家园美”。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强化生态红线区域管控,严格环保准入门槛,推进化工企业搬迁。完成绿化造林3.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平方公里。开展海岸线生态修复4公里,不断改善近海水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细胞工程,创成省级示范镇2个、村1个。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努力增强全社会环保意识。
(六)把握“普惠共享”的时代追求,全力彰显全面小康新成效。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以精准帮扶为抓手,补齐脱贫攻坚这个最大短板。坚持产业扶贫,充分发挥产业项目的基础性作用,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认真开展脱贫“回头看”,巩固脱贫成果,提高兜底标准,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监测和帮扶,减少和防止脱贫人口返贫,省定、市定经济薄弱村巩固提升,石梁河片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达到区平均水平。落实居保扶贫政策,全力实现贫困人员参保登记、代缴保费、待遇领取3个100%。二是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扛起改善民生这个最大责任。完善就业信息网络,设立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基金,推动就业稳总量、调结构、提质量,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动教育高质发展,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打造健康城市,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改扩建区级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率达90%以上,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服务体系,推动企事业用工社会保险应保尽保,落实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向困难群体倾斜政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异地就医联网覆盖率达100%。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低保户、五保户等救助保障标准,完成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残联精准康复服务行动试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