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问为什么说宋庆龄为第二次国共合作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每周一问为什么说宋庆龄为第二次国共合作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每周一问为什么说宋庆龄为第二次国共合作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每周一问为什么说宋庆龄为第二次国共合作作出了特殊的贡献)(1)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继续南侵,一方面,严重损害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及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另一方面,人民反对不抵抗政策的怒潮已很难压制,而“剿共”又总不得手。于是蒋介石一面开始进行抗日准备,一面继续军事“剿共”,同时施展出新的一手:找共产党谈判,企图用政治手段解决共产党问题。他派出几路人马,“打通共产党的关系”,其中一路是宋子文。宋子文来找宋庆龄,请他姐姐设法与中共联系,将国民党愿意谈判的讯息传递过去。宋庆龄早已宣布与国民党中央断绝关系,但是出于民族大义,她欣然同意做这一工作。就这样,国共分裂后,于民族存亡关头,宋庆龄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1936年,中共中央估计到在新的形势下,蒋介石政府有可能改变对日态度,因此放弃了“反蒋”口号,开始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9月中旬,中共中央正式派潘汉年为代表到南京与国民党谈判。潘汉年与国民党谈判前,特地到上海拜见宋庆龄,并转交了毛泽东写给她的亲笔信。信中表示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她的敬仰之情,认为“1927年后,真能继续孙中山革命救国之精神的只有先生与我们的同志们”,希望她“利用国民党中委之资格”,敦促国民党中枢迅速改变错误政策,实行抗战。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扣。宋庆龄虽长期与蒋势不两立,并一直受到蒋介石指派的特务威胁和迫害,但她在12月13日即事变发生第二天得到消息后,立即决定飞陕,劝张学良释蒋,条件是蒋答应抗日。在中共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事变很快和平解决,宋才未及西行。但在当时国际国内各种政治势力中,宋是最先从正确的立场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的。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结束。为巩固和平,促使国共合作、全国抗战的局面早日实现,1937年2月10日,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前夕,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了停止内战、实行民主自由等五项要求,同时作出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等四项保证。宋庆龄接受1936年毛泽东信中的请求,一改大革命失败以后对国民党中央的抵制态度,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以中央委员的资格,参加了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在三中全会上,她领衔与何香凝、冯玉祥等13人联名提出了“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尽管由于国民党内亲日派和顽固分子的阻挠,提案未被通过。然而,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历史趋势已经不可阻挡,所以大会原则上接受了中共的要求。会后,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叶剑英与蒋介石、顾祝同等多次进行了关于国共合作抗日的谈判。7月15日,中共中央交付给国民党一个为宣布两党合作成立的宣言,双方约定随之发表蒋介石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8月初,周恩来、博古、林伯渠在庐山与蒋介石谈判后,经过上海,特地向宋庆龄通报了谈判的情况。宋在家中热情接待了他们,并表示坚决拥护共产党关于成立国共合作的宣言。因此,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中宋庆龄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韩广富 曹希岭 主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

每周一问为什么说宋庆龄为第二次国共合作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每周一问为什么说宋庆龄为第二次国共合作作出了特殊的贡献)(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