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崛起最关键的君主秦惠文王(决定秦国皇长子扶苏命运的关键)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他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重,最后在沙丘宫驾崩。秦始皇在驾崩前向重臣们颁布了一些遗诏,其中一条就是让长子扶苏回来参加葬礼,但是这条遗诏被时任掌印的中车令赵高偷偷的扣押了下来,甚至在秦始皇驾崩后还伪造遗诏,让皇长子扶苏自杀以谢罪天下。接到遗诏后扶苏不听蒙恬劝阻,至此,本应走向皇位的扶苏在这场夺位阴谋中被逼自杀。
沙丘宫遗址
什么是法家思想其实有这样的结果,并不是一个赵高所能决定的,也不是从李斯倒向胡亥阵营的那一刻发生的,而是扶苏在为儒家辩护求情的那一刻,他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因为以法家立国的秦王朝已经将法家思想深深的植根于政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扶苏的冒险进谏,把自己置于站在了秦王朝统治思想——法家的对立面,这无异于把自己的政治前途完全断送掉。至于扶苏此举为何有如此严重的后果,这一切我们都要从秦王朝的立国思想基础——法家思想说起。
我们这里说的法家是指包括秦朝在内的先秦法家思想,他是顺应各诸侯国争霸的局势应运而生的。该思想产生于春秋初期,在战国末期趋于成熟,韩非子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人物,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将法家前辈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有机的融合。融合后的法家思想简单的来说,其核心理念就是君主通过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手段来达到富国强兵、治理好国家的目的。
韩非子图像
这里的法是指商鞅所提出的制定秦律,依照秦律作出“明赏罚”的机制;术就是申不害提倡的用人之术,君主通过观察群臣的言行,考核官员,同时也要不择手段平衡朝中权力关系,从而达到控制朝政的目的;势就是赵人慎到说的威权,主张君主要树立威势,君主掌控生杀大权,朝臣要绝对服从君主,以此凸显出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 而秦国的崛起,正是通过这种思想指导来完成的
秦国有着深厚法家治国传统- 孝公即位 商鞅变法。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此时的各诸侯兼并战争日益加剧,秦国也在寻求富国强兵之法。不久秦孝公希望利用高官和封地来吸引人才,发布“求贤令”。商鞅慕名而来,群臣二人经过相互试探后,惺惺相惜,秦孝公有胆识、有魄力,而商鞅有想法、有能力,二人一拍即合,就此在秦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变法改革。变法之后的秦国迅速崛起,并在西方站稳了脚跟,为秦国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商鞅图像
- 商君虽死,秦法犹存。由于商鞅的变法触及了秦贵族的额的利益,秦惠王即位后处死了商鞅,但是商鞅的法家思想成果却保留了下来。在法家的思想指导下,秦惠王仅仅用了十四年的时间就称霸西方,并成为了秦国第一个称王的君主。对外战争可谓是硕果累累,东取河西、汾阴、皮氏以及上郡十五县;西取义渠;南灭巴蜀之地;北擒赵将,甚至还帮助韩国攻打齐国。秦惠王能有如此的收获不能不说这是得益于法家的奖励军功措施,在此激励下出现了羑里疾、魏章、司马错、甘茂、张仪等知名将相。
秦惠文王雕像
- 武王修律,木犊佐证。秦惠王的儿子秦武王虽然在位三年就绝膑而亡,但是我们依然能找到武王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作出了很多惠民生的政绩。1979年在四川省青川县出土的“青川木犊”就有他让时任丞相的甘茂修订《为田律》的记载。内容涉及到修路、修桥、筑堤、疏通河道等惠及当地百姓的内容。可见秦武王也在积极通过修订农业法律条文,来保证民生。所以,由此可知法家思想在秦武王时期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青川木犊
- 法术治国,昭王问儒。由于秦武王死后,秦昭襄王即位。他在位期间就取得对六国战争的绝对胜利。而能支撑起这么大规模的战争,主要得益于秦昭王即位之后依旧贯彻“法家治国”的基本国策,大面积推广奖励军功政策。无论出身如何,有能力就会赐予相应的官爵。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白起,白起最开始的官职是左庶长,攻打新城胜利后,官职提升至左更,伊阙之战后晋升为国尉,再下安邑后升为大良造,占领郢都后又被封为武安君。所以说是法家的奖励军功的政策让秦人前赴后继的投入到前线战场,使秦国有足够的资本打压其他六国。而在后来面对功高震主的白起,为了维护君主的权威,对白起痛下杀心。
- 秦昭襄王是法家思想的忠实践行者,故而对儒家思想持有高度的怀疑态度。昭襄王曾与荀子(孙卿子)有过一段对话,上来直接就质疑儒家的人对治理国家没有什么好处吧?后来荀子也离开了秦国。要知道荀子可曾是稷下学宫的“校长”,学识在当时的时代是数一数二的,即便如此,也没能留下。可见儒家思想在秦昭襄王时期就不受秦国统治者的待见。
《荀子 儒效》:秦昭王问孙卿子曰:“儒无益于人之国”。
荀子头像
- 孝文早卒 庄王尊先。秦昭王去世后,他的儿子秦孝文王即位没几天就去世了,然后由他的孙子异人即位了,这就是秦庄襄王。庄襄王在位期间也是继承了前人的法家治国思想,而且还灭了东周君,至此周朝彻底灭亡。
贾谊所说的奋六世之余烈 ,也就是秦始皇之前的六位君主,他们都是以“法家”思想为执政指导思想,奖励军功,鼓励发展农业,积极调动秦人生产和战斗的积极性。同时秦国君主通过法、术、势等手段相结合控制着朝野,可以说法家思想不仅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同时也让秦国屹立西垂,称霸与东方六国。秦国在法家思想经过一百多年的浸润,早已深入秦国统治者乃至秦人的基因里,法家治国的思想可谓是根深蒂固。到了秦始皇时期,对法家更是倍加尊崇。
如果说一百多年的法家文化沉淀无法影响到包庇儒家的扶苏继承皇位,那么扶苏的父亲,大秦秦帝国的创建者——秦始皇,就是扶苏无法翻越的法家大山。因为秦始皇是一位更加狂热的法家信徒。
公元前247年,秦始皇继承王位,接着又在“奋六世之余烈”的基础上,又经过26年的打拼最终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而秦国能完成如此壮举,“法家”思想在这里面的作用功不可没。即使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身边也安排了一个法家人物作为他的左丞相,这个人就是法家代表性人物之一李斯。尤其是在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开始“焚书”,秦国更是成为了一个“唯法独尊”的王朝。可见,法家思想在此时已经到了不可动摇的地步。秦始皇对法家的狂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看出来:
- 为一人而攻一国。秦始皇在发动统一六国的战争过程中,锐意创新,任人唯贤,尤其是对懂得法家理论的人才更是极度渴望,韩非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秦始皇在读完韩非子的著作之后,甚是感慨,极为赞赏,直言能与此人交游,就算死了都值得。可见秦始皇当时对这种法家理论已经痴迷到何等地步。甚至不惜为了韩非子一人发动了对韩的战争。
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因为天下大一统在此时已经成为了可能,并且也是大势所趋,但是在理论上缺少相应的伦理基础,而此时,韩非子的理论恰与秦始皇的的想法不谋而合,为秦国统一天下的需要提供了执政纲要,故对韩非子的法家理论倍加推崇。为一人而攻一国的疯狂举动,可见当时秦始皇对法家思想的狂热追逐。
- 任用法家人士作为丞相。与韩非子师出同门的李斯也是法家人物,上书《逐客令》之后,得到秦始皇的重视,官场之路平步青云,最后做到了左丞相之位。秦始皇更是听从李斯建议,焚书尊法,废分封、设郡县、收兵器。这是大刀阔斧的改革都是古人未曾涉及的,秦始皇能听从法家人士建议,并且愿意冒险一试,可见他对法家思想是何等的信任。
丞相李斯图
- 惜法家人才,爱子以法家为师。中车令赵高曾因犯了秦律,被蒙毅判以死刑,但是由于赵高精通律法,秦始皇比较喜欢他,不仅赦免了赵高的死罪,而且还让他官复原职,甚至还做了公子胡亥的老师,在万事讲究秦法的环境下,可见秦始皇对法家人士是多么的宽容。这也正是证明了秦始皇对法家是多么的重视,所以说从这里来看秦始皇依旧是法家思想的忠实的支持者。
赵高影视作品形象
为什么扶苏帮儒家群体说话就会被驱逐出权利中心- 统一六国后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存在着根本矛盾。
秦始皇即位时,天下大一统的趋势已经是定局,六国的统一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法家思想目的是建立一个统一的、皇权专制的国家,在韩非子的《五蠹》中更是强调“儒以文乱法”。而此时的儒家尚未诞生大一统的观念,甚至持相反的观念,因为儒家思想脱胎于周礼制度,宗法分封的观念根深蒂固,再加上儒家强调有温度的仁政思想,这与秦国强调一统天下和刑罚冷酷的法家思想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统一了思想,可谓“罢黜百家,独尊秦法”。而恰恰就在这个背景下,扶苏提出对儒家人士的宽容,不难想象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对儒家人士的宽容,为儒家辩护,就是对儒家思想的纵容,就会使反对皇权专制的思想到处蔓延,这些都是秦始皇极其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扶苏的提议必然惹怒秦始皇。被贬边塞,离开权利中心也是合理的情况
- 儒家刚刚惹怒秦始皇
其实当初扶苏触怒秦始皇不仅仅是涉及儒法大环境不相容的问题,而且还包括了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问题。扶苏谏言是坑儒的问题,之所以秦始皇坑儒,是因为一些儒生在背后指责秦始皇的过失,不仅如此,指责秦始皇的这些儒生,还都是秦始皇花重金请来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并且一直好吃好喝的供着他们。结果到最后不仅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而且还“吃里扒外”反过来指责秦始皇。这种做法着实让人不能接受。在这种时间节点上扶苏为儒生们求情,秦始皇难免会受到情绪的影响,重罚皇长子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千古一帝 秦始皇
- 法家思想反噬了扶苏的机会
当然,扶苏为天下的儒生说话,并不能代表扶苏就是儒家文化的拥护者。毕竟扶苏是在有着浓郁法家文化氛围的秦国长大的,更何况他还是法家狂热分子秦始皇的皇长子。扶苏最终没能登上皇位除了赵高的运作,还有一个重要人物的倒戈,那就是李斯。根据史记的记载,李斯最开始并不想明确站队支持谁,但是后来在赵高的游说下,李斯最终同意站队胡亥。让李斯心动的缘由是胡亥登上皇位后,可以保住他的高官厚禄以及相应的地位。那为什么扶苏上台后他的地位就不保了呢,这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斯懂得秦国的君主都深受法家文化影响,法家的帝王之术可谓是为了皇权巩固不择手段。就像赵高所说的那样,秦国的丞相还没有能传给下一代的,甚至大部分丞相都没有善终。
《史记 李斯列传》: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
所以说也正是这之术法家的君主之术吓得李斯趋利避害,最后选择支持胡亥继承皇位,也正是这君主之术让扶苏断送了回咸阳的机会。君主之术也是法家思想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法家在群臣心中的威慑力影响到了对君主的支持。
结语无论是从秦始皇之前的秦国统治思想环境还是说秦始皇执政时期的文化环境来看,法家从商鞅变法开始,一种贯穿着秦国发展的始终,法家思想为秦国的强大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可以说当初如果秦国没有重视法家,就不会有统一六国的秦国。毫不夸张的说,法家是秦国的立国基础,秦国历代君主将法家思想奉为圭臬,法家治国的理念不容有松动,秦始皇时期更是不允许对法家有一丝的不利。扶苏在敏感关键时刻谏言护着儒家,其表现令秦始皇大失所望,故将其排除到权利中心之外,去北方的守卫做了监军。 再者,以李斯为首的秦国朝堂重臣多是法家的支持者,如果扶苏即位,儒家得以存活,势必对法家造成很大的威胁,仅凭这点,扶苏就得不到朝堂中法家当权派的支持。
正所谓,孝公商君开盛秦,秦国立法有七世。世世皆受法家恩,恩泽秦国满乾坤。坤舆万里法为尊,尊法抑儒是根本。本朝长子护儒生,生死难料守长城。城在无患皇嗣换,换来遗诏心已乱。乱中了却身后事,事事早已尽看穿。
扶苏之墓
参考文献:《史记 秦本纪》《史记 秦始皇本纪》《史记 李斯列传》《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史记 商君列传》《汉书 百官公卿表》《通典 卷三十一》《荀子 儒效》《韩非子 五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