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鬼写妖的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总第2077期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二十二日夜,天寒地冻,万籁俱寂。一颗大星从天幕划过,坠落在山东淄川蒲家庄的上空。“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人们纷纷在猜测议论,这是哪个了不起的大人物走了?未几,小说家蒲松龄家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在寂静的夜空显得格外凄厉。
“人生七十古来稀”,进入这一年,蒲松龄已76岁高龄,身体日渐衰弱,精力不济,明显觉得不如去岁。除夕时,他还照旧年习惯,强打精神,搜肠刮肚,勉力写诗一首《除夕》为庆:“三百余辰又一周,团圞笑语绕炉头。朝来不解缘何事,对酒无欢只欲愁。”可是,字里行间丝毫不见欢欣之意,反倒是充满惆怅,心情灰暗,隐约露出莫名的不安,或某种不祥的预感。
因为精通易经,他平时经常给人也给自己算卦,春节期间他又悄悄地自卜了一卦,大不吉。自觉自己大限已到,快走到了人生尽头。于是,就开始为告别人世做准备。
正月初五是他父亲的祭日,他不顾家人再三劝阻,执意率儿孙去祖坟拜扫祭奠。当时天冷风冽,滴水成冰,劳累加上风寒,还有情感刺激,归来后他即身体不适,开始咳嗽呕血,茶饭不思,夜里睡不着觉。
就这样捱了十来天,虽也不断汤药,请了几个大夫前来诊治,但病情始终不见起色,反有每况愈下之势。上元节,他把弟弟鹤龄请来,同居一室,开始交待身后事宜。
蒲松龄在家排行第三,上头有两个秀才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哥哥娶的都是泼辣凶悍女子,常常欺负老实本分的蒲松龄与弟弟鹤龄,搅得家宅不宁。特别是在分家时,她们俩大吵大闹,把家里的好房好地都争到手,可怜蒲松龄只分得二十亩薄田,三间草房,二百四十斤粮食,几件破家具。所以,他与两个哥哥基本上不来往,素来与厚道的弟弟亲近,家里有了大小事都喜欢找弟弟商量。
他74岁时,相濡以沫的妻子刘氏因病去世,他悲痛欲绝,倍感人生无常,生趣寡淡,现在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他这一辈子,深感亏欠妻子太多,每每内疚不已。他长年累月都在外边奔波,不是科考,就是当幕僚,卖文卖字,更多的时间是当教书先生。家里的一大摊事都交给妻子打理,上有老下有小,且家境贫困,左支右绌,多亏了妻子全力支撑,殚精竭虑,才使得这个家能维持下去,孩子们也都长大成人。
“文章憎命达”,诗文穷而后工,蒲松龄自然也没有例外,他穷了一辈子。虽然他少年时即才华尽显、崭露头角,但成年后却屡屡受挫,不如人意,从来没有过一官半职,仅做了一年多地方小官的幕僚,多数时间是做私塾教书先生。据说在他出生之前,父亲梦见一位面黄肌瘦的病瘦和尚进屋,后来,他就常以“病瘠瞿昙”降生自况。并且在面对潦倒穷困的生活时,常这样调侃,也难怪一辈子穷苦,谁让自己是苦行僧转世呢!他曾作《除日祭穷神文》自嘲,言:“穷神,穷神,我与你有何亲,兴腾腾的门儿你不去寻,偏把我的门儿进?难道说,这是你的衙门,居住不动身?你就是世袭在此,也该别处权权印;我就是你贴身的家丁、护驾的将军,也该放假宽限施施恩。你为何步步把我跟,时时不离身,鳔粘胶合,却像个缠热了的情人?”
不过,蒲松龄40岁这一年,碰上个贵人毕际有。毕际有是个大户,几代为官,广有积蓄,且知书达理,乐善好施,听闻蒲松龄贫困潦倒,无以生计,本想接济他银两,又怕伤他文人的自尊心,就高薪请他来家教私塾。活不重,钱不少,府里上上下下都很尊重他,温暖着他近乎枯槁的心。此中情义,蒲松龄心里何曾不明白,一面尽心尽力教书育人,一面苦心孤诣地撰写《聊斋志异》,他在毕际有家教书整整三十年,也保证了后半生的经济收入。不夸张地说,若没有毕家的“送温暖”,蒲松龄能不能活下去都成问题,还写什么神怪鬼狐呀。
蒲松龄和弟弟彻夜长谈,都谈了些什么,谁都不知道,家人只是隐隐约约听到几句。说的最多的,就是因为蒲松龄科举屡屡受挫,名落孙山,没有光宗耀祖,觉得很对不起祖宗先人。蒲松龄天资聪颖,苦读数年,文章才学自然是一流的,但要入考官的法眼,须有银两打点,显贵推荐,这些条件他都没有。再加上他的行文风格和八股文模式也不大契合,所以,他虽然19岁就以第一名的成绩中了秀才,后来却屡屡铩羽而归。直到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得了个“安慰奖”。说到这里,两人十分伤感,抱头痛哭。
正月二十二的早晨,悲伤过度的弟弟鹤龄不幸去世,还没来得及发丧、入殓,晚上,哥哥松龄也倚窗危坐而卒,与弟弟算是“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一颗文坛巨星就这样陨落天际。好在他为我们留下了《聊斋志异》,留下了《胭脂》《画皮》《倩女幽魂》《龙飞相公》《辛十四娘》《宦娘》《连城》《侠女》……此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
300多年后的一天,我慕名来到蒲松龄故居凭吊。这是一座幽雅古朴的庭院。房内,“聊斋”牌匾迎门高悬,匾下挂着蒲松龄肖像,两旁是郭沫若手书的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几百年来,评价蒲松龄的诗文很多,我以为就这一联写得最为传神、简洁且达意,蒲先生若地下有知,定会手捋胡须,浮一大白,朗声赞曰:知我者,郭君也!
本篇审稿 吴天敏 组版 师海波
作者简介
陈鲁民,1954年出生,大学教授,杂文家,河南省杂文学会名誉会长,郑州市作家协会顾问。出版20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