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互联网学校教程(揭秘中大新华48字)

新华互联网学校教程(揭秘中大新华48字)(1)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部署,2020年春季学期实施“开学不返校,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开学预案,于3月16日正式开展线上教学,689位教师开设859门“网课”。从第一周的网络教学工作运行情况看,整体上运转有序、稳步推进;从学生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对第一周网络教学的整体满意度较高。

新华互联网学校教程(揭秘中大新华48字)(2)

线上教学第一周开课情况

新华互联网学校教程(揭秘中大新华48字)(3)

学生对第一周线上教学的总体满意度

新华互联网学校教程(揭秘中大新华48字)(4)

2月26日,王庭槐校长在微信群分享出“48字”线上教学思路

早在2月份,在老师们为线上教学筹备网课的关键时期,王庭槐校长就结合学校实际与疫情形势,提出了“网上精讲、指导自学,网络建组、团队合作,先学后练、互教互学,形式不拘、讲求实效,课程思政、德能并重,安全第一、防控不懈”的线上教学思路,并对这“48字”进行了专门解读,为正在摸索中前行的老师们提供了路径与方向。

王庭槐校长为老师们解读“48字”线上教学思路

“网上精讲、指导自学”。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已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的新模式,一堂网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浓缩精华才是硬道理,精讲内容需要课前的精心设计,让网络那端的同学切实感受到老师精讲每一堂课的用心与投入。网上精讲提供一张知识图谱,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引子”,这需要注意导学,指导学生主动自主学习,除了教科书外,学会查阅书籍、杂志、文献等,主动寻找知识、消化知识、实践体验知识,为自己的知识大树繁茂枝叶、扎牢根基。在此过程中,学会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自主时间管理、自主测评、查漏补缺、阶段性提高。

“网络建组、团队合作”。“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线上教学要有成效,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网上组成学习小组或团队。老师基于以往和当前教学过程中对同学们的相对了解和细致考察,科学地搭建起网络学习小组,让同学们自主发挥团队学习的互相交流,互相督促,先进带后进、发挥小组团队合作学习的潜力,引导每个小组选出团队中的“带头人”,带领团队开展合作式、互帮式、探索性、关联性学习。

“先学后练、互教互学”。线上教学是一个线上课堂与线下自学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线上课堂中的慕课学习、直播学习只是学习的开端,真正考验学习成效的环节是在课前的预习(目标设定)、课后的练习(知识建构)、课上的演练(学习成果展示)。“学习的本质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岀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进阶过程”,显然,这种带着问题、有目标的、团队式的翻转课堂,有效地促进了团队内部、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动、协作、讨论、激发乃至超越,进而实现比学赶帮、教学相长。

“形式不拘、讲求实效”。老师们学科背景、专业特点不同,在疫情背景下,所采取的网络平台、教学资源、技术辅助均不同。教学本就是一个再学习、再创造的过程,教无定法,不拘形式,和而不同才能百花齐放!老师们依据教学目标,形式多样地建构真正适合学生特点、专业特性的网络课堂,更有利于网络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新教法、新理念的涌现,才能让同学和老师们都真正学有所获、教有所成,这也是疫情防控特殊期倒逼反促互联网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

“课程思政、德能并重”。线上教学是立德树人的另一种载体,其过程依然是在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疫情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覆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新形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思政”课堂,为我们的老师提供了最鲜活、最现实、最全面的课程思政素材。“人无德不立”,这场疫情告诉我们: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乃至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高校的课堂与社会的稳定休戚与共,坚守“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同学们力所能及地讲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与道德观,是我们老师立德树人的义务与责任。因此,我们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且要在每一课堂中都注意人格德行的养育。

“安全第一、防控不懈” 。国内疫情形势虽持续向好,但国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防严控依然是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重中之重。守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自始至终都是第一位的,我们的老师在线上教学的同时,务必要密切关注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心理健康、言行取向等,按照“开学不返校、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管理求实效”的要求,在我们的课堂内外都要绷紧“安全第一、防控不懈”这根弦,确保师生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义务。

老师们分享应用“48字”指引线上教学心得

新学期以来,在“48字”线上教学思路的指引下,任课教师们纷纷积极作为,结合实际,主动探索出适合自身线上教学情况的网络教学方式方法,以下是部分老师的具体做法和应用心得分享。

药学院成燕琴博士:疫情下的网络教学经验分享

新华互联网学校教程(揭秘中大新华48字)(5)

药学院成燕琴博士

这学期,我教的课程有两门是专业必修课“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这两门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同时,也是同学们比较难啃的课程。各种各样的结构式和物理化学性质,即便是线下教学,很多学生都会有一脸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的表情,线上教学一定需要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预习、听课、小组建设到学习内容测验各个环节,都进行多资源预备,多渠道方式展开,以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王庭槐校长提出的“48字”线上教学思路,为我们开展线上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结合“网上精讲、指导自学,形式不拘、讲求实效”,我和徐娟娟老师着手录制了各章各个知识点的讲解视频,上传至学习通平台,同时在平台也丰富了电子版教材和章节知识内容,学习通课程的建设工作一直在扩充完善中;另一方面,从线上寻找和筛选了适合学生学情的慕课资源。同时,做足准备进行线上直播教学,通过团队备课,确定了课程直播采取腾讯课堂平台,学生可以同时看到ppt和老师;ppt播放讲解的同时可以进行板书书写;可以选择回看腾讯课堂视频;学生可以举手参与课堂互动,更可以在讨论区文字回复,反映出学生实时听课效果。这就给了教师更好地设计课堂的机会,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的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避免填鸭式塞知识。学生在直播课上思考和参与的过程也会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增加自我肯定价值感。因此,我们团队决定尽量保证上课时间在腾讯课堂进行重点难点解析和问题讨论答疑。

“网络建组、团队合作”提醒我们,在建课过程中注重团队的力量,不会的就谦卑请教学习、有好的想法就积极主动分享、多沟通、群策群力、大家劲往一处使。学习是需要学生主动思考构建知识的过程,要尽量给学生提供有创意的小组项目,创造团队合作的机会。这周已经完成了分组,开始了“选出一个或者多个药物,分析它(们)的开发上市过程”的小组项目。这其中也给了学生“先学后练、互教互学”的锻炼。为了落实学习效果,我们团队还准备了大量的习题资料,建立了各个章节的章节测验和主题讨论,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练习的机会,并针对普遍问题在腾讯课堂讨论学习,不懂的问题我通常会先选学生举手连接麦来进行解析,给已经掌握的同学机会,同时其他同学可以在讨论区文字参与讨论,这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参与度和主动性。

外国语学院:以“48字”为指引,做足教学前、中、后期准备

大学外语教学中心全体老师在外国语学院负责人的组织下,以“48字”线上教学思路为指引,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教研教学工作,为特殊时期下新学期的教学做足前、中、后期准备。

“网络建组、团队合作”——大学外语课程涉及通用英语、艺体类英语、大学日语以及逸仙新华班、英语卓越班教学。为确保教学顺利进行,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何瑜老师在2月9日组织各级教研组长及时开展了线上会议。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和讨论,紧紧依托外教社、外研社提供的成熟的教学资源,严密地制订了前六周的线上教学计划。

新华互联网学校教程(揭秘中大新华48字)(6)

早在2019年下半年,大学外语教学中心就全面推广泛雅平台、We learn、FIF学习APP,为此次网络教学做好了平稳过渡。老师们更是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赖宁艺老师则化身为技术顾问,帮助老师们解决技术困难;王文婷老师自发式地制订并且分享了开学第一节课的PPT模板,其余老师则可根据自身风格与教学实际进行灵活增删内容。

新华互联网学校教程(揭秘中大新华48字)(7)

“形式不拘、讲求实效”——大学英语各教研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整合多种线上资源平台,确定了以超星泛雅平台、外教社随行课堂、U校园三个平台为线上授课主阵地,另以腾讯会议、QQ群课堂、微信群等作为建立师生之间交互性沟通平台。开学前一周,大英老师们便迅速根据学生班别和名单在各类平台上建立班级群,并认真做好为期一周的系统试运行测试,保障开学后做到全线覆盖的无死角沟通、实时跟进学生学习状况,保障学生学习成效。为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老师们更是采用多种签到方式进行签到,广受好评。

“网上精讲、指导自学,先学后练、互教互学”——以阅读精讲的“选词填空”慕课为例

1.先练后精讲:

A.找差距,带着问题学:第一部分的导入练习以2015年12月六级真题为例,做题时长为10分钟。通过此练习,帮助学生了解选词填空的薄弱环节。

B.精讲解题技巧,提高阅读能力:针对第一部分的练习,播放25分钟的短视频2个。视频详细的讲解了选词填空涉及的三大考点,即语法知识、固定搭配、语义衔接与逻辑衔接,以及解题步骤。并列举相关例子。

C.精讲文章内容,助表达素材积累:英语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解题,而是透过语言学习内容,进一步积累交流的素材。本部分采用思维导图分析文章逻辑和框架结构。每一层次使用不同的颜色,方框里面的基本为名词,而横线上均为动词或动词词组。主次分明,重难点突出,逻辑清晰。

新华互联网学校教程(揭秘中大新华48字)(8)

15年12月六级考试真题,何瑜老师制作的真题思维导图

2.指导自学:

根据教师给出的思维导图,同学们掌握文章的重点词汇、理解文章句子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构思维导图,便于自己复述。此练习为加深学生对篇章的印象,了解全文内容,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先学后练:

精讲解题技巧的视频后是配套练习1篇,同时配备详细解答。每一篇章都应该精读,尤其是四六级考试选择的文章,均来自权威报刊,并经过提炼、修改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水平。因此此部分选词填空后,也应该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析。通过此部分练习,熟悉解题技巧,同时积累了写作素材。

4.互教互学: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通过泛雅平台分享思维导图,并复述Nokia手机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同学们之间互相点评,任课教师也给出提高建议,从而达到互帮互学、互教互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与思辨能力。

经济与贸易学院吴喜龄:应用“48字”指导线上教学心得

1.提前学,提前练,网络建组,团队合作,提前熟悉网络平台心不慌。

在2月8日学校提出做好网络教学相关准备时,本人积极提前熟悉和学习网络平台的操作,先学后练,组织骨干团队教师进行网络平台实践,互相交流平台使用经验,结合使用的熟悉程度、便利性和流畅性,仔细甄别和选择功能合适的网络教学平台,推荐超星学习通和腾讯课堂作为网络教学主要平台,并将学习成果和实践写成操作手册,分享给经贸学院的老师们,促进大家共同为网络教学做好准备。

2.践行“网上精讲、指导自学”,认真备课,精巧设计网络课堂。

在课程准备和课堂实践方面努力做到:

一是明确教学目标,上传丰富的教学资料,为网上精讲,指导自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库。以经济学原理为例,开学第一周是导论与宏观经济学的概述,条目清晰上传主要教学内容:1.萨缪尔森经济学电子书2.教学进度表3.每章节的学习要求和目标4.分章节的电子课件5.独立知识点的学习视频 6.每章节的小测,试题库7.答疑与讨论8.作业库。

二是合理设计网络课堂的学习,践行“网上精讲,指导自学,形式不拘,讲求实效”原则,促学生学习热情。

第一节课:“网上精讲,促学习热情”。腾讯课堂直播约40分钟,介绍新学期课堂规则与要求,温故知新,通过小知识抢答,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剩下5分到学习通完成1.1节的小测。

新华互联网学校教程(揭秘中大新华48字)(9)

第二节课:“指导自学,认真看慕课”。通过第一节课的引导,第二节课规定时间,让学生到学习通观看1.2节的慕课教学内容,完成任务点和小测,并通过统计数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第三节课:“答疑解惑,形式不拘,梳理知识,讲求实效”。第三节课,腾讯课堂直播间,总结知识点,进入快速抢答,考察学生学习效果;见证历史:美股一周熔断3次,插入课外小视频:股市熔断来世今生,设计讨论经济热点问题——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结合热点,布置本周作业,要求拓展学习,搜集文献,了解股市波动的影响因素;推荐阅读:人物传《道琼斯》,并提前告知下周课程预习和准备,让整个教学内容充实而紧凑!

新华互联网学校教程(揭秘中大新华48字)(10)

3.互学互鉴,做好网络教学课堂总结与反思。

一是课后及时追踪考勤,关心与追踪学生。下课后2小时内,请学生填写问卷,了解学生当堂课程的网络情况,学习感受和建议,促进教师更好的反思教学,改善网络教学,促进互教互学,互学互鉴。

二是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精准解决问题。关于考勤,部分学生在腾讯课堂收听显示只有1分钟或低于1分钟的,一对一咨询网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对于反馈举手功能不能使用的,检查其是否下载了腾讯课堂APP,解释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于部分学生网络状况不佳的,回复其24小时内可以到指定网址观看重播等。

三是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反思。为更好将“课程思政、德能并重,安全第一、防控不懈”融入专业课程,采取润物细无声教学法,用教师自身认真的态度去影响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同时,在教学的节奏安排,时间把握更精细,使学生尽快适应网络课堂,并尽可能帮助遇到的问题学生,特别是还不太时应网络教学的,不适应电子版教材的,寻求解决,多一些鼓励,确保网络教学给学生带去更好的体验,与学生共克时艰。

四是积极开展网络听课,与其他同事互学互鉴,提升技能。网络课堂的开展为我们更便捷、近距离的学习其他同事好的教学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平台。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优点,可以互鉴互学,经贸学院国贸的教师们每天都会安排教师到各位老师的课堂去当学生,互相学习,老师们表示“这些天,网络教学技能火箭速度般晋级进阶”。


在接下来的线上教学过程中,相信有系列线上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规范,有“48字”线上教学思路的指引,有“新华家规”教学传统的激励,中大新华师生在疫情背景下开启的这场线上教学改革探索之旅,一定会顺利推进并收获颇丰。

采访整理 | 新闻中心

文字 | 李波 成燕琴 何瑜 吴喜龄

沈美辰 王文婷 赖宁艺 于铭华

编辑 | 王宇阳

审校 | 刘 英

责编 | 李 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