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和赏析(诗集赏析0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人:一见如故之人

西辞:因为广陵(扬州)在黄鹤楼的东面,所以“西辞”。

烟花:如烟的花丛,形容太浪漫。此“烟”非单薄炊烟,而是如江波之烟,群山之雾,延绵无际状。

三月:正是阳历四月,正是山花烂漫,正是花团锦簇时。

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一条船。

碧空尽:在碧蓝的天空消失。

尽:消失。

浩浩江面,只有一只船吗?不信,大唐盛世,阳春三月,正是人们出行的绝佳旺季。

“孤帆”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尽”的时候,还在看,视线未回,“惟见”是佐证。到了这个时候,浩渺长江才入眼帘。

之前是只见“孤帆”不见长江。丝毫不显李白的低,年轻外向的他反而可爱。离别本苦,阅历尚浅的李白体会不深,此诗所表达的情感也并不深邃,但却流传千古,凭什么?凭的是驾驭文字的超凡能力,清丽流畅,当然还有真诚。


【古诗写作背景】:

出了三峡就算出蜀,李白724年秋就到了三峡,而725年秋才踏上了湖北的土地。咋这长时间?长江流得慢了?

还是三峡截流了?统统不是。进入三峡后,李白慢了下来,走出船舱,在三峡周围溜溜达达,赏起了风景。

第一次三峡之旅,谁愿潦草错过? 他竟然玩了将近一年,李白非官迷入仕的心,因此不急。徜徉于三峡的美丽,年轻的李白是否乐不思蜀?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这是李白在三峡期间的《巴女词》,借助巴女的口吻,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十月三千里:十月的日子里,江水湍急,一日能行三千里。如箭,若飞,三千里,均属夸张,表达了巴女送郎时的不舍,当然就是李白的不舍。)

豪放文人往往隐藏细腻,眼望巴蜀上空的云彩,表情严肃的李白,轻轻地挥了挥手。

湖北的第1站,就是荆门山,写了几首诗,略过。

下一步去哪儿呢?李白打开了《中国旅游手册》。

江陵成为李白的首选,江陵有什么?

司马承祯,唐代著名道士。曾受到李隆基皇帝的亲切接见,道教正一派第四代传人,四大宗师之一,这位超重量级人物就在江陵。

对于慕名而来,对道教有着非同寻常的李白,大明星司马承祯没有耍派,很是客气,经过一系列天南地北的交谈,司马承祯点头不断。

“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这二句是对李白的首肯。

啥意思?

“有仙风道骨”,这句容易,就是说咱们的大诗人秉有与生俱来的道家素质。

不易明白的是第2句。

茫茫宇宙,上下方位一般人认为有界,就是天和地,人眼所能及。那么前后左右呢?判断无界属正常。

无界给人的感觉就是不踏实,就像人是怎么产生的,没有令人信服的说法时,就必须指定一个上帝一样。无界太虚空,于是就用八极表示它们的边界。八极在哪儿?谁也没见过,普通人踏破铁鞋也白搭,只有神仙。

第二句的意思就是,你李白有成神仙的极大潜质。

李白的终极目标就是成仙,这顿猛夸,让他兴奋不已。难得的是,头脑还算清醒,“现在的首要是入仕,成仙是以后的事”。

乐颠颠地离开司马承祯后,再一次打开《中国旅游手册》,下一个目标——湖南洞庭湖。

洞庭湖没有留下诗作,怏怏而过,为什么?难道伟大的洞庭湖在李白眼里不够烟波浩渺吗?

不是,发生了一件事。

无独有偶,李白离蜀并非自己一人,他有一伴,名叫吴指南,在游览洞庭湖期间突然病故,令李白哀伤和发愁,回去后,怎么向朋友的家人交待?

将朋友安葬后,李白很快离开这个伤心地,远远地离开,这次他直奔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

在武昌,李白登上了著名的黄鹤楼,想留下笔墨,抬头看见了崔颢的《黄鹤楼》在上面挺着,说了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挨了一小闷棍。

此说法真假不知,出自《唐诗纪事》。

但李白武昌之行不虚,巧遇了一位大哥级人物,就是孟浩然。

这是726年的事,李白26岁,孟浩然38岁。

此时的孟浩然,还未进京科举,正处郁闷期,干谒无助,求仕无门。

李孟俩人有极其相似的多面,都不愿参加科举,都想通过举荐,都是骨子里风流潇洒。所不同的是李白里外皆洒,而孟浩然则内洒外矜。

26岁的李白刚刚出道,孟浩然享誉江南,小弟见大哥,在李白的眼里,此时的孟浩然就是座山,仰视。

猜,李白所信服的好像只有孟浩然。

忍不住还要说,内洒外矜型人物极易产生气场,表面沉稳,但小言小行就可能让人大跌眼镜,给人的反差很大。也许年轻的李白在孟浩然面前,略感单薄。

此时的孟浩然去广陵(江苏扬州),路过武昌,历史性相遇,李白写诗相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和赏析(诗集赏析0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