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26岁时中箭身亡,大乔才20岁,孙权是如何照顾嫂子的?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让原本毫无关联的曹操与二乔,自此生出了“绯闻”。人们难免会好奇:大乔与小乔有多美丽?就连曹操也“念念不忘”?

历史上,大乔与小乔被冠以“国色”之称,后分别嫁给孙策与周瑜。而这对连襟,恰好又都是少年英才:孙策辗转江东,仅用几年时间便打下东吴基业;周瑜羽扇纶巾,却在谈笑之间大破曹操,成了江东百姓眼中的英雄。

孙策26岁时中箭身亡,大乔才20岁,孙权是如何照顾嫂子的?(1)

只可惜,“英雄配美人”的理想结合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小霸王孙策在打猎时遇刺,因面颊中箭不治而亡,年仅26岁。此时人们不禁要问:

年仅20岁的大乔,最后去哪了?

接过兄长基业的孙权,又是如何照顾这个嫂子的?

传说中的大乔

在民间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中,大乔的结局并不算好。大概经过是:孙策遇刺以后,大乔思念亡夫,日夜哭泣,几个月后便悲伤离世。

这个凄美的故事,出自清代小说《庸盦笔记》,虽解答了人们的疑问,但很明显,它只是后人杜撰的。

就像刘备的妻子孙夫人,在正史记载中,她最后回归了江东地区。可在后世传说中,孙夫人却结局悲凉:她听到刘备战死夷陵的谣言,悲痛不已,大哭一场后便投江自尽。这个故事,同样得到了许多人的“转发、点赞加收藏”

孙策26岁时中箭身亡,大乔才20岁,孙权是如何照顾嫂子的?(2)

为什么人们更愿意相信大乔与孙夫人的悲剧命运呢?

一方面,悲剧更容易引发人们的同情,给世人带来更加难忘的感受;另一方面,在封建时代,女子为丈夫守节甚至殉夫,乃是“理所应当”。元明时期,朝廷还曾为一些烈女立牌坊。正是在这种宣传下,人们才更愿意相信大乔日后的悲惨结局。

虽说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也有了交代:孙策临终前,让大乔去照顾自己的母亲吴国太。但更多的人还是坚持认为:孙权没有照顾好她的嫂子,以至于后者结局凄凉。这个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

不妨回到正史记载中,探寻一下大乔的蛛丝马迹。

大乔的身份问题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意思是说,孙策在攻打下宛城后,听说当地名士桥公的两个女儿有国色天香之貌,于是便和好兄弟周瑜一人分了一个。

孙策26岁时中箭身亡,大乔才20岁,孙权是如何照顾嫂子的?(3)

这里有两个细节需要注意:

首先是孙策的立场问题。他以入侵者的身份攻打皖城,这才得到大乔。记载中虽没有提到大乔的主观意愿,但可以肯定:孙策是把大乔抢来的。正如张飞当年抢了夏侯渊的侄女一样。

其次是二乔的身份问题。古人云“娶妻纳妾”,孙策既然是“自纳”大乔,说明后者极有可能是妾,而非明媒正娶的妻子。

古人男子娶妻的年龄一般在14—20岁。孙策纳大乔时,已经24岁,更为关键的是,孙策还有一子二女。须知,孙策纳大乔后的第二年便遇刺身亡,说明这几个孩子并非都是大乔所生。这便意味着,孙策的孩子可能有一个是大乔生的,也可能一个都没有。

孙策26岁时中箭身亡,大乔才20岁,孙权是如何照顾嫂子的?(4)

一个无后的妾室,会面临什么样的结局呢?

须知,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正妻与小妾的地位千差万别。因此,大乔最后的结局必然是不太好的。

据《诗经·邶风》记载:“绿衣黄裳,心之忧矣。”古人认为颜色要分正色与次等的间色,黄色为正色,绿色为间色。

这里的“衣”就是上衣,多用正色(青、白、黑、黄、赤)为配色,而“裳”则是下衣,所用配色不能逾越上衣的配色。因此,“绿衣黄裳”的意思就是指:夫人失位而贱妾上位,有违纲常伦理,这才令人感到忧心。

孙策26岁时中箭身亡,大乔才20岁,孙权是如何照顾嫂子的?(5)

从这个例子中,不难看出古代社会对小妾的贬低与歧视。或许,孙权会看在孙策的面子上,对大乔有几分善待,但他绝不会太上心。毕竟,他连自己的亲妹妹都能送给刘备,用来见证孙刘两家的结盟,更别提无所依靠的孤女了。

在此情形之下,大乔若独自生活,她面临的最好结局:便是平平淡淡地找一个地方安稳度日,最好在孙策墓的旁边,这样才会引起孙权的同情心,以保证她晚年的衣食无忧。

再嫁后开启新生活

或许有人会同情“国色天香”的大乔,觉得她可能会再嫁他人,开启一段新的生活。客观来说,这种情况只是小概率事件;不过,站在两汉时期妇女地位的变迁历程看,大乔再嫁他人这件事,还真有可能实现。

两汉时期出了不少才女,如班昭、卓文君、蔡文姬等人。尤其是东汉名士蔡邕之女蔡文姬,非但与大乔生活在同一时代,还曾青史留名。而这个才女,就曾先后三次嫁人。为何蔡文姬多次嫁人,却没有被批评呢?

孙策26岁时中箭身亡,大乔才20岁,孙权是如何照顾嫂子的?(6)

原来,两汉时期经常会出现女子改嫁、再嫁的例子,世人早已见怪不怪。汉武帝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卫青,曾迎娶皇帝的胞姐——平阳长公主。而这位颇有个性的长公主,此前已经嫁过一次人了,直到后来,她才挑中了卫青。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皇家特权,平阳长公主既然是汉武帝的长姐,自然有权力选择他人。但实际上,这种改嫁、再嫁的风气早就有了。如西汉开国名臣陈平的妻子,便曾五次嫁人。

由此可见,汉代妇女不管什么阶层,在婚姻方面都有较高的自由度。非但如此,她们还能主动提出离婚。汉代名臣朱买臣年轻时,无所作为,整日只会读书,她的妻子认为丈夫没有出息,在苦劝无果后,便主动离开朱家再嫁他人。

孙策26岁时中箭身亡,大乔才20岁,孙权是如何照顾嫂子的?(7)

除了有再嫁的,还有自由恋爱的,比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如大乔一般,卓文君也是寡妇,在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后,她竟然放弃了家中的优渥条件,选择与司马相如“私奔”。

有意思的是,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的朋友们在听说小两口靠摆地摊度日后,都纷纷劝说好友承认这个女婿。最后,卓王孙终于妥协,给女儿送去了很多嫁妆和仆人。

这个饶有趣味的小故事,体现出了汉代社会对女子的包容: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离婚再嫁,她们都很少受批评指责。当时还有人说过:“夫妻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可见对婚姻之事,汉代人看得很开。

反观后世,起码在婚姻方面,女子要吃很多亏。著名词人李清照在嫁给张汝舟之后,发现后者只是贪恋自己的财富,于是便向官府提出合离。

孙策26岁时中箭身亡,大乔才20岁,孙权是如何照顾嫂子的?(8)

按照宋代法律,女子提出离婚,不管是谁的错,都要去坐牢,而男子休掉妻子,却什么代价都不用付。因此,哪怕李清照家里有些背景,她还是在牢狱中待了一些时日,这才成功远离“渣男”。

为什么汉代的婚恋观,就比较自由呢?

首先,汉代妇女也是生产中的主要劳动力。史料中记载,男女经常一起下地干活。劳动最光荣,正因如此,汉代妇女也算有一些社会地位。

其次,儒术虽大行于世,但它自上而下地贯彻到民间,还需要长达数百年的时间。所以,世人还没有被纲常伦理严格约束,在行事作风上较为自由。

孙策26岁时中箭身亡,大乔才20岁,孙权是如何照顾嫂子的?(9)

孙权的家族中,也有自由婚恋的例子。孙坚年轻时,曾求娶吴夫人,但后者的家属并不看好,可在吴夫人的坚持下,两人最终喜结连理。这么看来,倘若大乔选择改嫁他人,也是有可能的。

只是,以大乔的出身与过往来看,她就算再嫁他人,恐怕也很难当正妻。如果她幸运一点,说不定会遇上个好人家;可若是倒霉的话,或许会遇到各种恶劣的情况。到那时,大乔还不如去依附他人。

身无一技之长,大乔只有两个依附对象,一个是孙策之子孙绍,一个是自己的亲妹妹小乔。

照顾孙策之子长大

孙绍的生卒年不详,因此他有可能是大乔所生,也有可能不是。

先看第一种情况,孙绍为大乔所生。或许,正是因为孙策无子,他才会纳大乔为妾室。前面提到,孙策与大乔结合不到两年,便遇刺身亡,那么,孙绍也就一岁左右。母凭子贵,大乔不仅能得到孙策看重,也能在丈夫去世后,继续得到孙权的照顾。

孙策26岁时中箭身亡,大乔才20岁,孙权是如何照顾嫂子的?(10)

对于兄长之子,孙权本就会加以善待;更何况,这个一岁的孩子也不会威胁到孙权的地位。可以预见,大乔母子必然会被孙权好生照顾起来。待孙绍成年后,他受封吴侯,倒也能带着母亲大乔享福了。

孙绍后来被孙权改封为上虞侯,那么大乔也必然会跟着自己的儿子前往上虞,并在孙权的监管下度过余生。相较于其他情况,这已经算是不错的结局了。

再看第二种情况。实际上,大乔更有可能只是孙绍的养母,甚至与孙绍都没有太多往来。这便意味着:孙绍的年纪要大了一些,甚至已到了记事的年龄。如此一来,孙权难免要留个心眼。

孙策26岁时中箭身亡,大乔才20岁,孙权是如何照顾嫂子的?(11)

众所周知,孙权的基业,来自于哥哥孙策之手;按理来说,身为孙策之子,孙绍也有资格参与夺嫡,而且,他也是有人支持的。

孙策虽然去世,但江东的元老集团——淮泗武将们,仍有不少人存活。

《三国志·孙策传》记载,孙策为人大气,作战也非常勇猛,故而他深得其麾下将士的爱戴。眼下,若孙绍有资格夺嫡,这些老臣确实有可能去支持他。考虑到这种情况,孙权在称帝之后,只是追封了自己的父亲为帝,却将哥哥追封为了长沙桓王。

由此可见,对于已经长大的孙绍,孙权还是有些不放心的。这正是孙绍在江东朝堂上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在参与孙权称帝时表过态,其余时间竟再无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大乔跟随养子孙绍,也必然不受待见。这仍是一种较为悲剧的结局。可见,大乔不如选择去投靠自己的妹妹。

跟随妹妹一起生活

历史上的周瑜,活了三十六岁;在孙策遇刺身亡时,他也才二十多岁。这便意味着:小乔与周瑜结婚也有十来年了。在此期间,小乔除非无法生育,否则必然会为周瑜生下孩子,再加上两人十余年相处下来的深厚感情,可知小乔的生活还是比较滋润的。

孙策26岁时中箭身亡,大乔才20岁,孙权是如何照顾嫂子的?(12)

在世人印象中,大乔与小乔未出阁前常待在一起,感情十分密切。姑且按照这种说法,大乔如果跟随妹妹小乔一起生活,虽然也是寄人篱下,但总比一个人孤零零的要好。

而且,在周瑜去世后,小乔的晚年生活也能保持得相当不错,因为周瑜的子女们都很“争气”。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长子为周循,后升为骑都尉,大概能掌管一个营的兵马,后来还娶了孙权之女儿孙鲁班为妻;

周瑜次子为周胤,为人低调,但也当了个兴业都尉,他同样娶了孙氏宗室之女;

周瑜还有一女,名字不详,但她却嫁给了太子孙登。虽然孙登早夭,但凭借孙权对长子的器重,其生活质量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孙策26岁时中箭身亡,大乔才20岁,孙权是如何照顾嫂子的?(13)

虽然这些人都没有爵位继承,看上去不如孙绍;但真实情况却是,他们的生活要比孙绍好得多。孙绍虽有侯爵之位,却不受重视,甚至没有像样的官职;而周瑜子女的官职和联姻对象,已经证明了一点:周氏仍维持着自己在江东的上层地位。

按照惯例,他们的家人往往会被安排在东吴都城建业“养老”。所以周瑜去世后,小乔也大概率会被安置在建业,继续过她的富贵生活。

这么一来,倘若大乔选择与自己的妹妹一起生活,起码她在各方面的条件、待遇都能保证。而且有妹妹的家族在,大乔也算是有个不错的依靠。只是不知道,大乔会不会喜欢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

参考资料:《三国志》《汉书》《史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