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解析及感悟(道德经第十三宠辱若惊)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④,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⑤;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⑥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⑦;爱以身为天下⑧,若可托天下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解析及感悟?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解析及感悟(道德经第十三宠辱若惊)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解析及感悟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④,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⑤;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⑥!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⑦;爱以身为天下⑧,若可托天下。

[通释]

受宠幸像得到惊喜,受羞辱像受到惊吓,把大的忧虑看得像身家性命一样重要。什么叫“宠辱若惊”?把受宠幸看作上等好事,把受羞辱看作下等坏事,得到宠幸就惊喜,失去宠幸就惊慌,这就叫“宠辱若惊”。什么叫“贵大患若身”?我有大的担忧的原因是我有自身的利益要求,如果我没有自身利益要求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所以看重把自身交给天下,才能把天下托付给他;乐意把自身交给天下,才能把天下交付给他。

[注释]

①宠辱若惊:受宠幸像得到惊喜,受羞辱像受到惊吓。宠辱,都用作动词,受宠幸,受羞辱。若,像,如。惊,用作动词,得到惊喜与受到惊吓。

②贵大患若身:把大的损失看得像要自身性命一样重要。贵,以……为贵,把……看得重要。大患,大的担忧,患,因怕失去权贵、财富等形成的担忧。身,自身,引申为身家性命。

③宠为上,辱为下:把受宠幸看成上等好事,把受羞辱看作下等坏事。宠”与“辱”前均省略了“以”。为,看作。上,上等,好。下,下等,坏。王弼本“宠为下”后漏“为上辱”三字,据唐景福碑补。

④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得到宠幸就惊喜,失去宠幸就惊慌;受到羞辱就惊恐,没了羞辱就惊喜。若,好像。之,代词,分别代指宠幸和羞辱。

⑤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我有大的担忧的原因是我有自身的利益要求。所以……者,……的原因。为,是。有身,有自身的利益要求。

⑥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如果我没有自身利益要求,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及,如果。

⑦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因此看重把自身交给天下,才能把天下托付给他。贵以身为天下,以把自身交给天下为贵,看重把自身交给天下。贵,以……为贵,看重。以身为天下,把自身交给天下。“以身为天下”是“贵”的宾语。以,把。为,交给,交付。若可,才能。若,乃,才。

⑧爱以身为天下:把自身交给天下可爱,乐意把自身交付给天下。爱,以……为可爱,乐意。“以身为天下”是“爱”的宾语。

[意义归纳]

本章通过对“宠辱若惊”的描绘和对“贵大患若身”的剖析,提出“贵以身为天下”“爱以身为天下”的主张。全章分为三层。

第一层:“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提出问题。

第二层:分析问题。再分两小层:

(一)“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描绘和分析“宠辱若惊”的表现。

(二)“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分析“贵大患若身”产生的原因。 一

第三层: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提出“以身为天下” 的主张。

[考辨]

“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王弼本为“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漏“为上辱”三字。查帛书甲乙本,此处为“宠之为下(也)”;查郭店楚竹简,此处为“宠为下也”,都没有“辱”,可见王弼本此处缺失是有原因的。 单取“宠为下”,必然不能与“宠辱”搭配,又不符合世情之逻辑。“宠辱若惊”与“贵大患若身”皆老子否定之世情。“宠为上,辱为下”,才符合逻辑。“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道德经》列举的在宠辱面前患得患失之人的认识和表现,这些人的认识不是《道德经》的认识。如果这些人能达到“宠为下”这么高深的认识就不会有“得之若惊,失之若惊”了,就不用“宠辱若惊”了。故据唐景福碑增补。

[解读与点评]

“宠辱若惊”只一句话,中间本无标点,展开解释时变成了两句话,中间加了标点;而且在“宠为上”“辱为下”的注释中,我又分别从两个角度解释,因为对“得之若惊,失之若惊”要分别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两个“得”,一个得宠,一个受辱;两个“失”,一个失宠,一个止辱;两个“惊”,一个惊喜,一个惊恐。“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如果单就“宠为上”而言,“得之”者,“得宠”也,乃“惊喜”之“惊”——可以弹冠相庆,得意忘形,因此最终带来“满招损”的结局;“失之”者,“失宠”也,乃“惊恐”之“惊”——会惊恐万状,忧心忡忡,甚至郁结成疾。如果单就“辱为下”而言,“得之”者,“遭受羞辱”也,乃“惊恐”之“惊”——会闷闷不乐,愤愤不平,因此而伤心而致伤身;“失之”者,“羞辱止”也,乃“惊喜”之“惊”——止住了羞辱也可能惊喜得忘乎所以。

什么叫“贵大患若身”? “贵大患若身”,就是把大的担忧看得像自身性命一样重要。为什么会“贵大患若身”呢?“为吾有身”,是我存在自身利益,自身有利益需求。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这其实是社会人的一种常态,古往今来,争权夺利、争名夺利的现象一直没有停止,有太多的人对权力趋之若鹜,如蚁附膻,如蝇逐臭。老子生活的时代的人们是这样,如今之人依然故我,有几人能跳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的怪圈呢?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也曾讨论名利财货与“身”的关系,提出三个疑问:“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随后间接给出一个结论:“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这似乎是本章内容的一个补充。

《道德经》推崇的是“无身”的境界。“以身为天下”,用今天的话讲是“把自身交给天下”。要注意“把自身交给天下”并不是“为天下献身”,而是“将自己融入天下”,“以天下事为己任”,明确自己是天下的人;不是把天下当成自己的——达到这个境界,当然可以可以倚重,可以信赖,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以身为天下”是无私忘我的境界,所以可贵,所以可爱,所以“若可寄天下”“若可托天下”。置身于争斗的漩涡之外,何等超脱!超然于物外,反而“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第七章)”。坊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不怕收入少,就怕死得早”,“知足者富”(第三十三章),无欲则刚,无欲就会无忧,保持无忧的良好心态就会健康。跳出名利场,置身纷争外,自然是另一番境界。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愿以此联共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