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聚焦五个振兴)
今年以来,清水县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聚焦“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精准把握“二十字”方针,紧紧围绕“五大振兴”,按照“产业定带、带上选村、分类推进”的思路,采取建设“达标村、精品村、示范村”的路径,统筹推进“省级乡村示范县”建设,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力有序推进。
坚持以产业振兴为核心,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紧紧围绕“优化结构、提质增效”,全力推动富民产业建设,确保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当家产业”的目标。一是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坚持发展“果品、畜牧、中药材、蔬菜、小杂粮”五大产业不动摇,积极构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推动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二是培育提升新型产业。围绕建设“陇东南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投资12.11亿元建成光伏扶贫电站102.4兆瓦、风电站60兆瓦,新能源产业既优化了县域经济结构,又带动了1.16万户已脱贫户和123个已退出贫困村稳定增收。同时,把发展新型产业与乡村清洁能源工程有机结合,围绕建设“户用分布式光伏试点县”,在重点乡镇、重点村推广实施分布式光伏,确保乡村建设有亮点、有看点。三是创新产业帮带机制。投资1.2亿元建设食用菌、花卉、中药材、肉牛养殖、加工物流五个特色产业示范园和农产品展销配送中心,通过“入股分红、园区务工、技能培训”等11种模式,带动9500户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坚持以人才振兴为关键,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活力。围绕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狠抓人才引进培育,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是强化劳动技能培训。组织开展“送培训下乡、送岗位到户”等活动,完成各类劳动力技能培训5400人,推广“互联网 协会 市场 劳务站”模式,输转城乡劳动力8.22万人,创劳务收入10.2亿元。二是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引导大中专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合作社就业,充分发挥他们经营有知识、创业有劲头的作用,推动合作社创新发展。三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举办各类培训班268期,完成乡村实用人才培训2.18万人次,不断提升了人才队伍能力素质。
坚持以文化振兴为保障,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以培育新时代农民为着力点,积极厚植乡风、教化民风、培育新风,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培树文明新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国家级试点工作,积极开展“街谈巷议新时代”“百名讲师进基层”等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提振致富信心。创新开展“群众考干部、干部晒作为”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弘扬传统文化。依托闲置校园、特色民居,建成郭川赵那等乡村记忆博物馆9处,组建乡土文化人才队伍260支,实现了村村都有民间文化社团、文艺演出队伍、乡土文化人才全覆盖的目标。常态化开展清水小曲、木人摔跤等本土特色文艺演出,充分发挥了文化润心固本作用。
坚持以生态振兴为支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生态宜居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绿色发展全面推进。一是持续绿化美化环境。今春完成各类生态造林2.5万亩,栽植公路行道树106公里,沿路种植各类花卉760公里,完成村庄节点绿化35处,全面形成了“一路多景”“一村一景”的景观印记。二是纵深推进“垃圾革命”。巩固深化全域无垃圾治理成果,农村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处理、利用”体系实现了全覆盖,清水县被评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县”。依托村级公益性岗位组建了2922人的村组保洁队伍,实行全天候清扫保洁,确保了全域无垃圾治理的长效化常态化。三是全面实施“厕所革命”。根据村庄基础条件和设施配套情况,推广“水冲式、干封式、双瓮漏斗式和三格化粪池式”四种模式先后完成改厕4.5万户,新建行政村公厕278座,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常住户数的86%。四是扎实开展“风貌革命”。积极实施“三化”工程,自然村巷道硬化率、亮化率、绿化率分别达到82%、75%和86%。探索创新出“易地搬迁型、旧村改造型、灾后重建型”等新村建设模式,累计建成各类新村205个,农村砖房率达到92.8%,全县农村环境实现了“有新村、有新房、有新貌”,清水县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和“国家卫生县城”。
坚持以组织振兴为保障,构建乡村现代治理体系。大力推行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优化调整村书记122名,260个行政村大学生村文书实现全覆盖。大力推广“党组织 ”“村社合一”模式,组建合作社1044个,鼓励支持村干部、农民党员领办创办新型经营组织181个,切实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健全了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基础治理体系,形成了“辖区成网、网中有格、格中有责、责任到人、管理到位、服务到家”的动态治理服务长效机制,着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影响力和组织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