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排查几号开始(厦门有机会变大吗)

来源:台海网

12月8日由厦门市政府与工信部共同主办的

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

将正式启动金砖创新基地建设

有网友拍摄到

“金砖未来创新园”已在软三装修

金砖创新基地落地厦门

是厦门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的大好消息

引发网友遐想

《特区经济》杂志微信日前转载

知名博友“刘晓博”的文章

探讨“副省级城市”厦门会扩容吗?

厦门排查几号开始(厦门有机会变大吗)(1)

海峡导报记者 沈威 摄

上个月网友还给厦门发改委主任信箱留言提出厦门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实现扩容的建议厦门市发改委答复了网友,表示:关于行政区划调整,该职能隶属国家,我委无相关权限。

厦门“扩容”的话题再次引起关注作为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厦门有机会“变大”吗?

厦门排查几号开始(厦门有机会变大吗)(2)

海峡导报记者 沈威 摄

网友建议区划调整实现扩容

11月13日,有网友以“厦门扩容,迫在眉睫”为题,在厦门市发改委网站“主任信箱”留言称:“厦门土地比深圳还小几百平方公里,且被大山包围,所以厦门急切需要向南扩容。”“希望厦门能效仿深汕特别合作区模式实现扩容。或者干脆提升省里和国家进行区划调整,帮助厦门实现扩容。”

这名网友表示:“厦门和漳州应通过各种形式突破经济发展要素整合的交通壁垒和行政壁垒。”“避免闽南金三角的机会、资源、人才被两面的长三角珠三角不断地虹吸走。”“建议厦门市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在十四五规划机遇期,无论用那种方式,都要突破厦漳交通壁垒、行政壁垒,为整个闽南的未来担当、破局。”

厦门市发改委回复

我市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共赢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和生态环境共治共保等方面,扎实推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区域合作更趋融合紧密。关于行政区划调整,该职能隶属国家,我委无相关权限。

厦门排查几号开始(厦门有机会变大吗)(3)

01 其实

早在今年6月

国内多个城市曾进行扩张

一周内就有4城“扩容”

6月19日,四川省民政厅公布《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撤销新津县设立成都市新津区的批复》。批复指出,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新津县,设立成都市新津区。

厦门排查几号开始(厦门有机会变大吗)(4)

同在6月19日,“吉林发布”公布,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原由四平市代管的县级公主岭市改由长春市代管。

6月22日,山东省政府公布“关于调整烟台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通知指出,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蓬莱市、长岛县,设立烟台市蓬莱区,以原蓬莱市、长岛县的行政区域为蓬莱区的行政区域。

6月23日,据河北省政府网站消息,国务院批复同意河北省调整邢台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邢台县、任县、南和县,设立任泽区、南和区,并将邢台县区域分别划给襄都区和信都区。

正在迈出扩张步伐的,不只这些城市。今年5月,重庆主城都市区从9个区扩容到21个区,扩容后,重庆主城都市区面积、常住人口、经济总量分别达到2.87万平方公里、2027万人和1.8万亿元。

西安、成都、济南等省会城市也先后迈出扩张步伐。

厦门排查几号开始(厦门有机会变大吗)(5)

02 在福建,

近几年也有城市“扩容”。

↓↓↓

2017年11月,福州长乐撤市设区,撤销长乐县级市,整建制设立福州市长乐区。长乐撤市设区后,福州市扩展为六区。

厦门排查几号开始(厦门有机会变大吗)(6)

除了福州已完成一次扩容,省内还有其他市在谋划扩容,时间最近的一次就在6月。三明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提请审议我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议案》。会议认为,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时机成熟、条件具备,符合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需要,对扩大中心城市规模,提高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会议同意,按程序上报区划调整方案。

03 虽然都是“扩容”,

但各个城市还是有不同的路径。

根据分析和梳理

有以下两种方式:

↓↓↓

一是“外延式扩容”,直接通过吞并,做大省会或中心城市。6月长春的“扩容”就是如此,将原由四平市代管的县级公主岭市改由长春市代管。

此前,也有合肥“三分巢湖”、济南合并莱芜、成都代管简阳、西安代管西咸新区等,走的都是吞并之路。

通过这种方式“扩容”的城市,无论是经济总量、人口规模还是城市能级均得到明显提升。如济南合并莱芜之后,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二位,与青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二是“内涵式扩容”,把城市代管的“市县”改区,实行一体化、扁平化管理。近期成都、烟台、邢台的“扩容”,以及福建的长乐撤市设区、沙县撤县设区,都是采用这种方式。

县(包括县级市)和市辖区,虽然都归地级市管,行政级别也相同,但定位有很大不同。县(县级市)更偏向于农业管理模式,财政权、土地规划权都相对独立。

撤县(市)设区之后,虽然独立性有所削弱,但市辖区属于城区,与城市连为一体,规划统一、公共服务统一,有利于中心城区资源向周边辐射转移。“撤县设区”不仅名头上更加“好听”,还能扩大市区范围,提高城区人口规模,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有利于整个城市的发展。

04 多城已经行动,

什么时候会轮到厦门?

无论是地域面积、人口还是经济总量,厦门的发展一直受到一个“小”字的困扰。毕竟,仅1700平方公里的面积和400多万的常住人口,对于一个区域中心城市来说,确实是偏小了。

海峡导报记者常海军 摄

实际上,上述两种城市扩张模式中,厦门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二种模式,这也是厦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结果。

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县的行政区划在厦门消失。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厦门行政区划大调整,将此前的七个区(开元区、思明区、杏林区、集美区、鼓浪屿区、同安区、湖里区)优化调整为六个区,也就是现在的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

厦门排查几号开始(厦门有机会变大吗)(7)

区划调整后,厦门各区管辖面积、人口规模、经济总量趋于均衡,各区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特别是近年来,厦门大力推进跨岛发展,岛内外差距不断缩小。2010年,国务院又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更是为厦门的跨越发展打破了体制机制上的障碍。

“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厦门的发展也驶入快车道。厦门正构建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持续迈向国际化,发展新动能,打开加快发展新空间。2019年7月,厦门推出21条扶持措施,建立企业培育库,推动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倍增发展。

2019年在福建的各设区市中人均GDP,厦门最高达到142739元

来自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福建人均GDP为107139元除港澳台地区外仅次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排名全国第五

事实上,厦门小而美,也是一种优势。

05 “从长远看,厦门和深圳都最应该扩容”

知名博友刘晓博认为,目前,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的经济总量都排在世界前12名以内,南非也排在35名以内。5个国家联合起来做点事,还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此前青岛曾拿下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大利好,但相比之下,金砖5国的经济总量更大一些,所以厦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的“含金量”还是非常高的。

厦门排查几号开始(厦门有机会变大吗)(8)

海峡导报记者 常海军 摄

5大计划单列市里,厦门经济总量最小,GDP在2019年不到6000亿,比深圳的南山区还小一些。而大连突破了7000亿,青岛和宁波都在逼近1.2万亿,深圳则接近2.7万亿。

五大城市汇聚的资金总量分别为:厦门1.16万亿,大连1.46万亿,青岛1.79万亿,宁波2.09万亿,深圳8.39万亿。

在刘晓博看来,虽然存在上面提到的弱势,但厦门人气非常旺,是过去10年里福建省小学生人数增长最快的城市。

2009-2019福建省各城市小学生人数(在校生)增长率排名(万人)

城市20092019增长率

1

厦门市

17.834.895.5%2泉州市52.580.252.6%3宁德市17.926.749.0%4龙岩市16.322.839.8%5三明市15.921.434.9%6福州市44.658.932.0%7莆田市21.727.727.8%8漳州市34.238.412.2%9南平市18.920.58.7%福建省239.8334.439.5%全国10071.510561.24.9%

厦门城市非常漂亮,自然条件甚至超过深圳,堪比三亚。但另一方面,厦门在产业上有点“小深圳”的意思,互联网、IT、新经济非常发达。在福建虽然福州、泉州、厦门三足鼎立,但厦门全国特征最强、地方特征最弱,外来人口和资金更喜欢厦门。

中国主要城市陆地面积一览表城市陆地总面积城市陆地总面积

重庆

82402济南10244哈尔滨53100西安10108拉萨29518宁波9816长春24651武汉8494南宁22112苏州8488昆明21473贵阳8034呼和浩特17224南通8001杭州16596西宁7649北京16410郑州7446石家庄15848广州7434成都14605南昌7402乌鲁木齐14216太原6999

烟台

13747南京6597大连13237上海6340兰州13085无锡4627沈阳12948佛山3798福州11968东莞2465天津11946海口2284长沙11819深圳1997温州11613三亚1920合肥11445厦门1699青岛11282香港1106泉州11015澳门33注:表格里的单位为“平方公里”

从陆地面积上可以看出,除了香港、澳门这种特殊地区外,厦门面积是最小的,甚至比深圳还小。刘晓博认为,从长远看,厦门和深圳都最应该扩容。

网友“白羊”撰文认为,民间讨论的厦门扩容方案,大致有三个,可具体分为小扩、中扩、大扩。

“小扩方案”,指合并龙海市。龙海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2019年GDP约为1100多亿,约占漳州四分之一,是漳州除主城区外最发达的地方。厦门面积将增加了40%。

“中扩方案”,指纵深向内陆扩容,纳进长泰等两三个县,面积将有望与广州相当,常住人口也可能突破700万。

“大扩方案”,指厦漳合并。合并后,新厦门的面积将达1.4万平方公里,已与成都相当,GDP破万亿大关。

厦门排查几号开始(厦门有机会变大吗)(9)

刘晓博认为,厦门如果未来扩容,还是从漳州寻找空间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比如龙海市的部分和长泰县的全部可以考虑划给厦门,这样可以避免福建整体结构的“伤筋动骨”。

但这些设想,只是部分热情的网友们的坊间流传,并没有任何官方谈及这些内容,纯粹从厦门偏小的现实出发,想变大。

毕竟,行政区划调整总体上比较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实现外延式的“硬扩容”并非易事。厦门是计划单列市,在财政上与省里是“分灶吃饭”。刘晓博也认为,至于扩不扩容,什么时扩,都很难说,要看中央的决策了。

06 假如中国要再做大一批中心城市,

厦门是否有机会?

↓↓↓

《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即将到期。之前公开报道,厦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到2040年,建设目标将定位于国家中心城市。

从2010年首批国家中心城市开始,十年来,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9座城市入选。

与这9座城市相比,厦门无论是陆地面积、人口数还是经济总量,都还不是一个量级的。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仅凭目前的体量,难度不小。但厦门处于海峡两岸之间的区位比较特殊,有一定的区位优势。目前,全国已有至少10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包括青岛、济南、沈阳、杭州、南京、长沙、福州、南昌、合肥等。

厦门排查几号开始(厦门有机会变大吗)(10)

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每日经济新闻》12月3日刊文《剑指国家中心城市,福州这次赢了厦门?》称,不久前福州提出,“十四五”期间,将通过“强省会”和“强门户”,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福州争创国家中心城市,首次官方“盖棺定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指出,事实上,福州和厦门都有意争取国家中心城市,两座城市原本各有优劣,并没有一方有绝对优势。相对而言,福州有省会的定位。

对于此次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福州也拿出前所未有的“大手笔”——不仅提出将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建成区从现在的301平方公里扩大1倍至600平方公里,同期城区人口也将力争达到500万,推动跨入特大城市行列。丁长发认为,当城市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后,包括财政、土地、城市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也将有望跟进。更有甚者,福州渴望多年的副省级城市定位亦可能落地。

对于厦门的发展,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认为,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明确行政区划方向为培育新城市,瘦身收缩型城市。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产城融合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对于厦门市岛内规划和产业布局,厦门岛内规划为总部经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旅游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软件业等。同时,全力招商引资,做大厦门城市规模,争取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改善营商环境。

“纵向比较,福州和厦门已经有了进步,但和其他省份的城市,短板还是比较明显。”丁长发说,“我们要摆正位置,北边的长三角和南边的珠三角,都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对福建人才、技术的虹吸效应都比较大。”

07 那么,厦门的扩容,

到底有没有戏?

接着往下看

↓↓↓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罗思东教授:

“我的观点,厦门市一定要‘扩容’,否则依现有的城市能级,无法与国家赋予厦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相匹配。”

厦门排查几号开始(厦门有机会变大吗)(11)

公开资料显示,福建省内发展比较均衡。2019年厦门市GDP5995.04亿元,漳州市GDP4741.83亿元,相差并不大。未来情况,要看发展了。

罗教授说,国家赋予厦门区域中心城市、龙头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的重大定位,厦门也提出要争当全国中心城市,但厦门地域那么小,与周边相比,本身又没有足够强的科技实力和服务能力,科技上当不了区域的“硅谷”,工业上与周边相比也底蕴不足,提升自身“内涵”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当龙头城市,靠目前的体量,不“扩容”不行。

罗教授举例说,厦门近年来致力于建设多条千亿产业链,几条千亿产业链确实是建起来了,但大部分龙头企业都是外资。如果有像深圳、杭州那样打造出本土的龙头企业,对周边的带动辐射作用也就强了。

厦门排查几号开始(厦门有机会变大吗)(12)

在罗教授看来,海峡西岸还是缺少一个真正的龙头城市。谁来当这个龙头城市,国家对厦门寄予厚望,厦门市应当更加积极作为、敢于作为,进一步打破“小岛意识”,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把更长远的目光放在跨厦门湾的跨岛发展。

08 如果短期内合并行政区域的“硬扩容”

很难办到,

还有没有别的路径?

↓↓↓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李德国表示,此前深圳圳释放的一个重大信号,就值得厦门借鉴。

6月12日,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发表整版文章,标题为《 “三区”叠加 扩权赋能 探索建设大深圳统筹合作示范区》。文章的核心观点是:建议深圳扩权不扩容!

文章说,深圳过去已经历了三次扩容,每一次扩容,都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带来了发展的飞跃。但这一次,深圳都市圈不是寻求行政区划上的扩容,而是借助飞地经济、同城化、经济圈,做大做强自己的统筹范围。

如何建设大深圳统筹合作示范区?文章提出了探索的思路。在制度设计上,提出参照深汕合作区模式,统筹合作示范区在行政体系方面,全面对标深圳组织人事的管理制度、科层制度、薪酬制度,加大统筹合作示范区内的干部双向交流力度。统筹合作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税收存量归当地所有,增量部分由五地政府在协商基础上按比例分成。

扩权赋能上,提出赋予深圳经济、社会、民生事务等方面的省级管理权限,享有省一级立法权、省一级政策制定权、规划审批权、对外经济合作权、金融和税收等宏观经济调控权、项目审批权等,在不改变原有行政区划的基础上,由深圳主导规划、国土、交通、建设、环保、科技、金融和社会事务等。简单地说,就是由深圳来统筹主导,将过去“各自为政”的发展方式向“共谋共建”转变,构建“集团发展区域”。

文章的观点得到印证。今年10月11日中央和国务院所发布的《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是新时代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创新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这说明,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还担负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任务,那就是为国家在新时期通过综合授权方式进行全方位改,来探索成功的经验和路径。

深圳先行示范区在法治权限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理事长李罗力认为,原来的深圳经济特区虽然有独立的省级立法权,但是对于国家已经制订的法律和中央及省各部门所制订的行政法规,都没有权限进行突破,因而大大地限制了改革创新的空间。因为改革和创新,本身就意味着可能会突破现行法律法规的局限。

然而这次中央提出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则在法治权限上给了深圳很大突破和创新的权限。方案的第二十六(强化法治保障)指出:“本方案提出的各项改革政策举措,凡涉及调整现行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授权后实施。有关方面要加强指导和服务,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涉及的法律法规事项,做好与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的衔接”。

李罗力认为,这里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深圳改革过程中“凡涉及调整现行法律或行政法规的”,深圳都可以提出来,而且不须经过任何中间程序,直接就可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授权后实施。二是凡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授权后调整修改的法律法规事项,无论哪个“有关方面”,都要加强指导和服务,都要“做好与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的衔接”工作。

众所周知,过去特区的管理权限与别的计划单列市一样,只是赋予了“副省级”的管理权限。但这次不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中明确给了深圳省级权限,甚至超省级权限。

李罗力看来,这里也是两点。一是中央明确提出,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分批次研究制定对深圳综合改革进行授权的事项清单,同时又要求各有关方面都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和经批准的事项清单,依法依规赋予深圳相关管理权限 。也就是说国家各有关部门,对于深圳已经过批准授权的综合配套改革事项,都直接赋予省级甚至超省级管理权限。

二是中央明确提出“广东省要积极为深圳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创造条件,加大行政审批、科技创新、规划管理、综合监管、涉外机构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放权力度,依法依规赋予深圳更多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也就是说,深圳虽然还是省辖市,但是作为“先行示范区”,广东省要在经济和社会管理方面赋予深圳更多省级权限。换言之,深圳在经济和社会管理方面,已经直接具有了省级的管理权限,在这些方面可以按照省一级政府的权限自主进行管理和决策。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李德国说,在福建,厦漳泉大都市区的概念已经提出多年,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也在不断推进,建设了不少具体项目,但与规划愿景尚有不小的距离。

2019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在官网公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中国城镇化全面进入了都市圈时代。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对中心城市来说,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的事情比较复杂,但打造都市圈,加快与周边地区的同城化发展相对要容易一些,这也是中心城市实现扩容的一个方式。

厦门排查几号开始(厦门有机会变大吗)(13)

“抱团发展是大势所趋,现在各省的思路都是做大都市圈,个人认为,厦门再不跳出自身区域谋发展就会落后了。”李德国说。

李德国说,厦漳泉的抱团发展,借鉴此次深圳“扩权不扩容”的做法是可能的,厦漳泉要找到一个全新的架构来整合才行。不过,也不是全盘照搬深圳的做法,不一定都以厦门为龙头,三市在不同领域可以各有龙头、各有配合。

(来源:白鹭洲知政(hxdbxw;海峡导报记者 黄智敏 念佳丽;部分内容综合第一财经、澎湃新闻、福建日报、国民经略、深圳市特区经济杂志社官微、刘晓博说楼市、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念佳丽 张晓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