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婚变案例分析(为什么明星婚变的前奏)
前几天,董子健、孙怡发文官宣离婚,相关词条上了热搜。
有眼尖的网友发现,今年6月份,董子健在微博给孙怡庆祝生日的时候,称呼孙怡为“大福妈”。
要知道,从前董子健一直都叫孙怡“小公主”、“我的女孩”、“老婆”……所以,在董子健今年6月份发的这条庆生微博下,有经验的“离婚粉”就从称谓的变化猜测两个人的感情是不是有什么变化。果然没过俩月,两个人就和平离婚了。
“大福妈”让网友警惕,是因为娱乐圈早有这样的“吃瓜规律”:一旦互称孩子妈、孩子爸,可能就是要离了
这样的实例,还真的不少。
比如陈思诚和佟丽娅这对。陈思诚从2012年开始,每年8月8日都发微博为佟丽娅庆生,称呼几乎都是“亲爱的”、“老婆”、“My love”等等。2020年8月8日,陈思诚第一次称呼佟丽娅为“朵朵妈”,当时网友就敏锐地捕捉到称呼的变化:“怎么不是老婆了?”
结果叫“朵朵妈”不到一年,两人就公布离婚。
还有杨幂和刘恺威。两人2014年举行婚礼,同年6月生下女儿小糯米,热恋时你侬我侬,刘恺威亲热地称呼杨幂为“小幂”、“小宝贝”……而在2017年杨幂生日这天,刘恺威的庆生微博里称呼对方为“糯米妈咪”。
不久之后,杨幂工作室发博宣布,杨幂和刘恺威已经和平结束四年婚姻。
黄晓明和杨颖的恋爱和婚礼都很高调,黄晓明总是在各种公开场合叫杨颖“媳妇儿”、“夫人”。而到了2019年,2月28日黄晓明依照惯例给Angelababy发博庆生时,却称呼为“美妈”,2021年的庆生微博干脆没有了任何称谓。这一改变引得不少人猜测俩人是不是已经离了?
果不其然,今年1月份,两人官宣离婚了。
去年3月,有媒体拍到张雨剑的女儿,张雨剑在微博承认与吴倩结婚生女,发文对吴倩的称呼为“孩子他妈”。还不到一年,俩人就官宣离婚。
看来,称另一半为“孩子妈”,真的是明星夫妻(求生欲:绝大部分并非所有)离婚的前奏。
不由得让我们思考,为什么夫妻间的称谓能成为家庭关系的晴雨表呢?从对另一半称呼的变化,到底能看出什么?
对另一半的称呼,是一部社会变迁史
夫妻称谓是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
往小了说,能表明不同家庭成员在家庭中地位和责任;往大了说,标志着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地位、义务,能折射出它所代表的那个时期的社会结构。
把“对妻子的称呼”展开,就是一部浩荡的时代变迁史。这部变迁史,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先秦时期,平等性称谓为主,体现的是社会性别分工的差别。
《周易·困卦》中曰“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妇”、“妻”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夫妻关系的称谓语。
据统计,在甲骨文中,被夫妻称谓系统使用的单音节字有:妃、妻、妇、内、室、妾、夫、良、伯、君、子等。
在当时,母系社会的遗风仍在,妇女并没有完全成为男性的附庸,夫妻之间的地位相对平等。《说文解字》中说到:
妻,妇与夫齐者也。
所以当时,有些称谓是夫妻双方共用的,如“良人”,如《诗经·小戎》中写道的:
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夫妻称谓的差异,更多体现的是根据性别而来的社会分工差异。正如《易经·家人》有云:
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对妻子的歧视性称谓语增多,体现的是社会地位的不同。
维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宗法制度,令“男尊女卑”的思想占据了主流地位。这种思潮也体现在夫妻称谓系统里——丈夫的称谓始终是敬称,而妻子的称谓则多是谦称甚至贱称。
比如,在汉唐时期,对丈夫的称谓多是“卿”、“郎”、宋元明清时期有“相公”、“官人”、“老爷”等;
反观对妻子的称谓,则多有“贱内”、“愚妻”、“拙荆”、“拙妻”、“山荆”、“山妻”、“贱荆”等,而妻子们的自称,在宋以后还出现了“奴”、“奴家”等原来用来指称奴隶的词汇。
图源:电视剧《梦华录》截图
而且,封建时期的夫妻称谓不仅有男尊女卑之别,还体现了鲜明的社会等级差序:
天子的配偶称后:后,后也,言在后不敢以前言也。
诸侯的配偶称夫人:夫,扶也,扶其君也。
卿的配偶称内子:在闺门之内治家也。
大夫的配偶称命妇:妇服也,夫授命于朝,妻受命于家也。
士庶人的配偶称妻:夫的地位低贱不足以尊称。
近代以来,夫妻称谓重回平等、爱称增多,体现的是双方的情感关联。
从封建社会晚期开始,封建宗法体制逐渐松解,经济文化的发展让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也反映在了夫妻称谓语上。
从南宋杭州的话本小说里延伸出来的“老公”、“老婆”这一类俗称,一开始有“糟糠之妻”的贬义,但随着女子逐渐从家庭走向社会,参与现代社会的劳动,女子地位早已发生质的变化。“老公”、“老婆”早就成了常用的夫妻称谓,丝毫不含贬损之意;正式一点的“爱人”、“丈夫”、“妻子”这类也洗脱了原先男尊女卑的“余味”,变成平等而普通的称谓;现在的年轻人也喜欢用“亲爱的”、“宝贝”等爱称称呼另一半,直接地表达亲密。
从宏大的社会历史角度来看,社会结构变迁是促使夫妻称谓嬗变的根本原因。那聚焦到现代的一个微观具体的家庭里,夫妻间的称谓是如何变化的呢?
如果对妻子的称呼从“亲爱的”走向“孩子妈”,真的意味着爱情消失了吗?
祝福带妈,准是分家吗?
心理学家鲍温在1966年曾提出过一个“三角关系”的概念:
鲍温认为,在人际关系结构中,两个人的关系往往是不稳定的,当系统存在焦虑时,拉入第三人可以让关系系统更稳定。
以这个论断来看,生孩子确实会让原本的二人夫妻关系更稳定。毕竟在生了孩子之后,父母和孩子有了血缘这种不可抗力般的牵绊,组成了稳定的三角关系,比无孩家庭更像一个利益共同体。
但关系的稳定并不等于关系质量高,孩子的存在到底对夫妻关系起到促进还是破坏作用,并不取决于孩子本身,而是取决于生孩子之前和生育过程中,夫妻双方的相处模式和情感状态。
那生孩子,到底会让夫妻关系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坏呢?
这一点不得而知,有点人性变化这种玄学的成分在。但不少过来人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生了娃之后,“爱人”变成“队友”了:
甚至变成室友了
不少夫妻对彼此的称谓也发生了改变:家里有了“小宝宝”就没了“大宝宝”,多了“宝妈”和“宝爸”。
从儿称谓,是一类特殊的夫妻称谓方式,指的是夫妻从子女视角称呼配偶,如“孩子他爸”、“娃儿他娘”等等。
以这种方式称呼另一半,不一定意味着爱情的消失,也可能是对夫妻责任的提示。
夫妻称谓是对夫妇关系进行确认的符号,也是规约夫妻角色的手段。在某些特定场合下,从儿称谓来指称另一半,其目的是为了凸显夫妻双方现在的身份,提醒对方注意夫妻事实。
有研究对男性选择伴侣称谓的策略做了分析,数据表明:孩子还小的时候,当着孩子的面,除非夫妻吵架,男性采用从儿称谓的比例达到了 28.57% 。
进一步分析发现,男性在孩子面前,对自己配偶的情感表达总是更加含蓄,多是通过孩子的名来称呼自己配偶,表达亲密感和责任感。
所以,听到“孩子妈”、“孩子爸”大可不必如临大敌,更不能直接宣判一对夫妻就地解散。
需要警惕的不是称谓的改变,而是家庭结构中“孩子成为焦点、夫妻关系退居二线”这种情况。
因为在家庭结构三角关系中,夫妻关系是先于亲子关系存在的,是整个家庭关系的基础,是三角形的底边;孩子的角色,是顶部起固定作用的第三点。
三角形的稳定,依靠的是底边的厚底和密度,而非顶点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谭姝姝.从夫妻古今称呼语的变化看中西方文化的异同[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13(05):82-84.
[2]周斐芳.从文化视角解读汉英“妻子”称呼语的异同本源[J].宜春学院学报,2019,41(11):57-61.
[3].“丈夫”、“妻子”称呼的由来[J].农家参谋,2010(04):35.
[4]高晓静. 中国先秦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妻子”称谓变迁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
[5]丁崇明.男子配偶称呼语的历时演变、功能配置及竞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01):44-50.
[6]李敏.社会文化语境下夫妻称谓的语用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5,33(02):145-148.
[7]陈艳秋.从夫妻称谓看中国女子社会地位[J].黑龙江史志,2010(09):207.
[8]尤翠云.婚姻中男性对配偶称谓的优化选择[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08):55-58.
[9]郭艳玲. 夫妻称谓的历时演变过程及相关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0]陈艳秋.从夫妻称谓看中国女子社会地位[J].黑龙江史志,2010(09):20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