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时期的明朝实力 大明朝的旷世天才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大唐上元二年,二十六岁的王勃在他传颂后世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用潇洒华丽而又饱蘸激情的笔墨,为我们呈现了豫章故地的风采。

在江西这块钟灵毓秀之地,先后诞生了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汤显祖这些光耀整个中华历史的文坛大家。当然,在这群灿若星辰的名字中,还有我们今天文章的主角——大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

永乐时期的明朝实力 大明朝的旷世天才(1)

明朝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徐渭

公元1369年,大明洪武二年,江西吉水解氏家族,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据说孩子出生时,有族人发现白鹿倏忽而过,更有人看见亮星划过天际,这些奇异的现象,似乎都昭示着这个襁褓中的生命,注定惊才绝艳而又绚烂仓促的一生。

解缙出生于典型的书香门第,受到家庭的熏陶,从小就饱读诗书,能诗善对,而且其幼年时即展现了不同于常人的天才一面,博览群书且过目不忘,博学多才而出口成章,我们经常听到的“门对千棵竹、家藏万卷书”的对联,就出自于解缙童年时机智戏弄乡间地主的故事,随着时光的推移,解家“神童”之名也不胫而走。

洪武二十年,解缙参加江西乡试,即得中解元(乡试第一名),次年赴京赶考,年仅二十的解才子,春闱高中,名列会试第七,又因资质出众被选为中书庶吉士

庶吉士作为天子近臣,有许多和皇帝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而解缙文思敏捷,才华横溢,逐渐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青睐。

据《明史·解缙传》记载,朱元璋曾经在一次宴会上,郑重其事的对解缙嘱咐道“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封建社会,当皇帝的能说出这一番话,足见当时明太祖对他的赏识与信任。

永乐时期的明朝实力 大明朝的旷世天才(2)

明太祖朱元璋

不知朱元璋到底是酒后冲动的醉话,还是打心底里将年轻的解缙当作不可多得的人才,反正解缙是感激得一塌糊涂,为答谢太祖知遇之恩,解缙连献《大庖西室封事》《太平十策》等文,其中阐述的治国之道和施政方略受到朱元璋的认可,其人在洪武时期也更加受到器重。

只是春风得意、名满京城的解缙,和许多天纵英才的文人一样,骨子里多少有些恃才傲物,而其耿介狷狂、不谙世故的性格,更为其日后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太祖朱元璋当政时,解缙自恃得宠,就曾经多次违背圣意而遭到贬黜,只是屡次的官场浮沉并没有让这位天才得到教训,依然我行我素,好在朱元璋对他也确实是青睐有加,解缙才总能逢凶化吉。

后来明成祖朱棣登基,解缙依然受到重用,不仅升任内阁首辅,而且受命主编《永乐大典》,可以说朱元璋、朱棣父子,对解缙的才华和能力是相当认可的。

永乐时期的明朝实力 大明朝的旷世天才(3)

明成祖朱棣

而处于人生巅峰,本该拥有锦绣前程的解缙,却在随后非常不明智地参与到了明朝皇位继承人的争夺之中。

按道理来说,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朱高炽是毫无争议的皇位继承人,但朱高炽性格仁厚却有失刚猛,体型肥硕还身有残疾,因此朱棣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但废长立幼显然不合祖宗礼制,而朱家老二朱高煦跟他父亲朱棣一样,英武霸气,杀伐果决,因此深受成祖喜爱,尤其是靖难之役时表现勇猛,颇有乃父之风。

永乐时期的明朝实力 大明朝的旷世天才(4)

明仁宗朱高炽

关于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朱棣,于是就询问解缙关于皇位继承人的意见。

其实稍微有点政治经验的人,都应该明白,帝位传承是天子家事,尽量不要掺和其中,更不要过早表明对某一位皇位候选人的偏爱,但不谙世故的解缙,却接连犯下了大错,我们一起来看看史料中解缙的表现:

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

这就是典型城府不深的文人在皇帝面前自作聪明,历史上曾有过类似情况,唐高宗李治要升武则天为皇后,询问重臣李勣;蜀主刘备也曾征求诸葛亮关于接班人的问题,但两人都是一句“此乃陛下家事”,不仅让自己远离争议中心,避免引火烧身,而且因这种不牵涉于帝王家事的态度,更加受到信任。

而解缙则完全不同,不仅掺和到最不应该掺和的太子人选问题中,而且在这个敏感的话题上,毫无保留的表现出了对皇长子朱高炽的喜爱。

退一步来说,如果他此时还稍微有一点为人臣子的忌惮或者官场生存的经验,在皇帝得到你的强烈建议而没有任何表态时,应该立即停止进一步的推荐,但是,一句“好圣孙”(暗指朱高炽的儿子宣宗朱瞻基非常优秀,将来也将是适合的皇位继承人),虽然帮助确立了朱高炽的太子身份,但同时在朱棣这种控制欲和猜忌心都特别强的皇帝眼里,如此急于“选班站队”,解缙“太子党”的身份也相当于坐实了。

从官场务实的角度来看,解缙的这一番话,除了讨得了不知何时才能登基,目前不能也不敢对自己给予帮助的太子朱高炽的欢心,但无形中却得罪了二皇子朱高煦,并且最重要的,老皇帝朱棣对他的信任从此产生了裂痕。

此后不久,可能是出于对次子失去皇位的补偿,朱棣给予了朱高煦许多逾制的奖赏和待遇,情商低的解缙又跳出来干预道“启争,不可也!”(这种待遇容易引起皇子之间的争端,不能这么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么简单的道理,位列阁臣的解缙竟然都不懂。天下都是老朱家的,皇帝赏赐儿子,给谁不给谁,给谁多给谁少,那都是私事,是帝王家事,掺合这种事,不是硬把自己往政治漩涡中放吗?

这件事是有记载第一次朱棣对大才子解缙发火,指责其“离间骨肉,恩礼浸衰”。皇帝的用词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客气了,从这时起,君臣之间曾经的信任无间和温情脉脉都成为了过去,只是,解缙并没有警觉。

永乐四年七月,大明藩国安南(今越南北部)反叛,朱棣准备发兵征讨,内阁首辅解缙又不合时宜的跟皇帝唱反调,主张不宜用兵,要安抚为主。不幸的是,在朱棣的坚持下,远征安南取得大胜,厄运随即降临在了当初反对用兵的解缙身上。

因为收复安南后需要明朝官员及时补充,紧邻的广西官员纷纷调任,出现不少官职空缺,需要选派京官到当地主政,明成祖第一时间,几乎是毫不犹豫的想到了解缙,就这样,身居中枢的内阁首辅,以广西布政使的官职,被“发配”到了千里之外的南疆蛮荒之地。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虽然被外放广西,政治生涯已基本结束,但解缙并没有犯下什么罪不容赦的过错,此时的他,顶多是不受皇帝待见,生命安全是没有威胁的。

真正让解缙倒大霉的事,发生在四年之后。

永乐八年,解缙入京奏事,刚好遇到朱棣北征蒙古未归,皇帝不在,你老老实实的待着或者原路返回都可以,偏偏解大才子做了一件让他间接丢掉性命的糊涂事——私下拜见太子朱高炽。

我们都知道,明成祖的皇位得于自己的侄儿建文帝,得位不正的朱棣,对太子结党抱有最深的忌讳,本来就因力荐朱高炽而被朱棣贴上“太子党”标签的解缙,无疑用这种未经大脑的愚蠢行动,挑战了当朝天子的底线。

果不其然,得知消息的二皇子朱高煦,诬陷解缙趁皇帝不在,私会太子,完全没有做臣子的样子。(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朱棣龙颜大怒,以“无人臣礼”罪将解缙下诏狱。

1415年,锦衣卫负责人纪纲将囚犯花名册呈送给明成祖过目,不知道皇帝是有心还是无意,随口说了一句“解缙还在呀?”,就这轻描淡写的一句,判处了解缙死刑。

心领神会的纪纲随即给大牢之中的解缙送去酒菜,阴暗潮湿的诏狱,哪里还有人记得曾经的内阁首辅解大人,风雪之中纪纲前来探望,让解缙甚是宽慰。推杯换盏之间,毫无戒备的他很快便酩酊大醉,不省人事。随即被众人拖去野外,赤膊埋于厚厚的积雪之中。

永乐时期的明朝实力 大明朝的旷世天才(5)

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帝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年四十七。

诏狱之外,风雪漫天,刺骨的寒风之中,大明朝最天资卓绝的才子,被永远的留在了永乐十三年寒冷的冬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