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红颜知己(苏轼好友80岁时娶18岁小妾)

提起苏轼,大家都不陌生,他不仅是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还是书法家、美食家、画家,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历史治水名人”的头衔。苏轼顶着众多头衔放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好嘛,这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每一路都有苏轼的朋友。“朋友遍天下,没事吃吃瓜”今天我们要吃瓜的男主角就是苏轼文学路上的好友——张先。

苏轼红颜知己(苏轼好友80岁时娶18岁小妾)(1)

张先,是北宋词坛重要的词人之一。要说苏轼是当时的文坛领袖,那么张先就是当时的词坛领袖。尽管张先比苏东坡大40多岁,但出于对诗词的疯狂热爱,两人相识即结为词友 ,还时不时感慨相见恨晚。苏轼曾在《祭张子野文》提及:“我官于杭,始获拥彗,欢欣忘年,脱略苛细。”这里的“拥彗”可以看出他们亦师亦友的关系,因为“拥彗”表示恭恭敬敬地迎接师长或贵客,是古时学生对老师表示尊重的一种礼节,由此可见两人关系匪浅。

张先活得潇洒,风流倜傥,苏轼还曾调侃他“人善戏谑,有风味”,这前半句说的是张先生性随和、风趣幽默,但后半句的“风味”就另有所指,实则是指风流之意。可谓是“自古风流多才俊,人不风流枉多才”,这句诗形容这张大词人一点也不过分。

苏轼红颜知己(苏轼好友80岁时娶18岁小妾)(2)

代表作《一丛花令》背后的故事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描写的是一位女子在恋人离开后独处深闺的相思和愁恨。此词当时流传甚广,结尾两句的比喻形象而新奇,甚至还得到欧阳修的亲自点赞,宋范公在《过庭录》记载:“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时盛传,永叔尤爱之,恨未识其人。”永叔指的就是欧阳修,欧阳修点赞的是张先的才华,可能欧阳修没想到的是这《一丛花令》背后藏着的是张先的风流野史。

张先年轻时喜欢上一个美貌年轻的小尼姑,一来二去两人互生情愫的事情被小尼姑的师傅发现了。于是师傅将小尼姑锁在池塘正中的小阁楼里,本以为事情会到此结束,结果不安分的张先每天晚上做起了泛舟湖上的运动,悄悄去找小尼姑幽会。最后东窗事发,小尼姑被送到更远的寺庙,张先也被管教闭门在家,二人被迫分手后,张先写下此词。张先的风流是真的,张先的情真意切也是真的,贺新辉在《宋词鉴赏辞典》点评《一丛花令》道:“张先的许多艳词都是感情浅薄的,而此词却情真意切,无论思想方面还是艺术方面都值得永远为人称道。”

苏轼红颜知己(苏轼好友80岁时娶18岁小妾)(3)

北宋词坛最长寿的词人

如果说张先年轻时幽会小尼姑体现的是他的风流倜傥、年少轻狂,那么对于80岁还在纳妾的张先我们只能感慨他的身强体健、老当益壮了。

1070年,80岁的张先迎娶了一位18岁的小妾,并大摆宴席、宴请宾客,苏轼也应邀出席。婚宴上,看着年纪轻轻、花一般美貌的小妾,苏轼问张先有何感受。

张大词人也毫不含糊地赋诗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轼看见这段忘年恋,不知是替好友感到高兴,还是替新娘感到惋惜,随即也作诗一首相和: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叠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梨花指是头发花白的张先,海棠指面庞娇嫩绯红的小妾,苏轼此诗更多的是打趣及调侃之味。但苏轼不知道的是老夫少妻也有真爱,据史料记载张老夫子89岁去世后,小妾也绝食身亡随之而去。不管是否属实,小编相信忘年恋跟普通人的恋爱并没有多大差别,最大的差别也只是年龄的数字而已。在所有的婚姻里,年龄只是一个因素,而需要考虑更多的是:是否互为吸引、是否互为所需,是否能带给彼此更多的力量和依偎,可以相互扶持、携手同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