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

嘉禾贡献,最佳影片。

【嘉禾】

香港曾经被称为东方好莱坞,在最辉煌的年代,香港的电影可以统治整个东南亚的电影市场。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涌现出无数大大小小的电影公司,但称得上巨头的,大概也就邵氏、嘉禾、新艺城、永盛等少数几家。

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1)

这些电影巨头公司中,邵氏1958年创立,却在1985年就宣布停产;新艺城1980年横空出世,却只辉煌了10年;1987年才创立的永盛,虽然曾经巨星云集,但只赶上香港电影辉煌的末班车。

嘉禾从1970年创立,1994年上市,2003年出品最后一部电影,2004年李嘉诚入股,2008年被橙天娱乐收购,之后改名橙天嘉禾。从此,一代巨头嘉禾电影,辉煌了30多年,带着600多部电影的成绩,走下历史舞台。

同样是香港影坛电影巨头,为什么嘉禾可以红那么久?

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2)

1970年,历任邵氏兄弟公司制片经理、副总经理兼制作部经理、首席执行官的邹文怀,从邵氏离职,并带走何冠昌、陈自强等干将,共同创立嘉禾电影公司。不久还购入国泰片场旧址,作为嘉禾的制片厂。

嘉禾开始成为对抗邵氏电影霸权的新生力量。因为是新生力量,更因为创始人是从邵氏出来的重臣,嘉禾创办初期差点被挤死;但也正是抓住一个从邵氏手中滑落的机会,获得发展壮大的机会。

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3)

1970年,已经在美国小有成就的李小龙返港,他最先是想和唯一的巨头邵氏合作。结果,邵氏老板邵逸夫没有答应李小龙提出的:片酬1万美元、拍摄时间不得超过60天、剧本必须李小龙本人同意等条件,双方没有达成合作。

邹文怀敏锐的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主动派人到美国请回李小龙,并以仅仅1.5万美元两部电影的价格,就与李小龙签下《唐山大兄》和《精武门》

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4)

然后嘉禾公司从泰国拉到投资,带着李小龙在泰国开拍《唐山大兄》,在香港上映后取得320万港元的本土票房,刷新了香港票房的记录;比第二名多近一倍,比去年的票房冠军多了100多万港元。【《唐山大兄》是7月16日开机,9月3日拍完,整整拍了50天。】

1972年,由李小龙主演的另外两部功夫片《精武门》和《猛龙过江》分别取得443万和531万港元的香港票房,再度刷新了香港票房记录,雄霸香港票房。

李小龙的功夫片把新生的嘉禾电影救活了,还引领了一波影响深远的功夫电影潮流,同时更第一次把嘉禾公司推向国际市场,为嘉禾电影帝国奠定了根基。

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5)

1973年,仅仅完成5部半电影的李小龙,带着巨大的遗憾和谜团离开人世,仅仅三岁的嘉禾又一次面临创业时的危机。

【邵氏也曾尝试过挖角李小龙,1972年12月15日约李小龙试镜年羹堯,不过最终还是被邹文怀留住。因此,李小龙死因的传闻,多和这几位巨头有关。】

这一次,嘉禾又幸运的遇到了香港第一代喜剧之王,冷面笑匠许冠文

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6)

也是在1973年,同样出身邵氏的许冠文,带着亲自编写的得意剧本《鬼马双星》交到邵逸夫手中,并希望能够和公司合资拍片平分收益。

拒绝过李小龙的霸道总裁邵逸夫同样也拒绝了更“无理”的许冠文,无奈许冠文转投嘉禾。

嘉禾答应了许冠文平分利润的要求,还让许冠文、许冠英、许冠杰三兄弟成立许氏兄弟电影公司,成为嘉禾的卫星公司。然后由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第一部市井讽刺喜剧电影《鬼马双星》

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7)

1974年,《鬼马双星》在香港的票房高达625万港元,超过李小龙电影的票房纪录,更打破邵氏同期推出的楚原导演的喜剧片《七十二家房客》的票房纪录。

之后,《半斤八两》、《天才与白痴》、《卖身契》、《摩登保镖》等,一部部卖座喜剧大片推出,许冠文奠定了其喜剧之王的江湖地位,嘉禾也快速壮大,成为最大的华语电影制作公司。

有了李小龙,1971和1972年的香港票房冠军是嘉禾的,1973年邵氏夺回;有了许冠文,1974年起,连续三年票房冠军是嘉禾的,1977年邵氏夺回;1978年,嘉禾再次雄霸票房榜。

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8)

从嘉禾离开的罗维,找到了年轻的成龙,想把他捧成第二个李小龙,却接连失败。没想到在1978年,吴思远从罗维手中借出成龙,拍了《蛇形刁手》和《醉拳》,帮他把成龙捧红了。

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9)

1979年,成龙首部自导自演的功夫喜剧《笑拳怪招》,成为年度票房冠军。【罗维正是李小龙《唐山大兄》和《精武门》的导演,他离开嘉禾的一个原因是,他刚离婚的前妻成了邹文怀的红颜。】

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10)

这一次,嘉禾主动出击,成龙刚刚冒红,嘉禾就迅速以480万港元的天价,把成龙签下。

成龙加盟嘉禾的一个原因是因为钱,当时他在罗维公司只有3000元港币的月薪,每拍一部电影才有几万港元的奖金,嘉禾的大手笔实在难以拒绝。

当年邵氏也开出500万的支票,但成龙最终了选择嘉禾,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洪金宝。洪金宝是成龙的大师兄,带他入行的职业领路人,他1971年就进入嘉禾,1977年成为嘉禾签约导演。

嘉禾的第一次主动出击,抢到了李小龙之后最成功的功夫巨星,帮助它开启了未来20多年的辉煌。

1980年,成龙自导自演的第一部嘉禾电影《师弟出马》票房1102万港元,不仅成为1980年的票房冠军,打破票房纪录,还是香港第一部票房过1000万港元的电影,嘉禾470万的支票开得很值。

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11)

连续得到李小龙、成龙两大功夫巨星,和喜剧之王许冠文,嘉禾的第一个十年就在香港影坛站稳脚跟,成为可与邵氏相抗衡的真巨头。

第二个十年开始,1980年,得到地产商支持的新艺城电影横空出世。

新艺城奉行巨星策略,重金从许氏挖走许冠文的弟弟,歌神许冠杰,推出一套模仿好莱坞大片007的港产动作喜剧《最佳拍档》

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12)

1982年,《最佳拍档》以2605万港元的票房成为年度票房冠军,把港片带入2000万港元时代。

1983年和1984年,《最佳拍档》两部续集,帮助新艺城实现票房冠军三连霸。

加上,新艺城有麦嘉、石天、黄百鸣、徐克、施南生、曾志伟、泰迪罗宾,这新艺城七怪,开发出各种风格的卖座电影,帮助新艺城迅速成为可以抗衡嘉禾和邵氏的新巨头。

香港影坛进入短暂的三国时代。

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13)

1985年,是香港影坛重要的转折点。

嘉禾集合自己最强的三位动作巨星,洪金宝成龙元彪,组成嘉禾三宝。从1983年就开始,由洪金宝领军推出一个《五福星》系列动作喜剧,和新艺城的《最佳拍档》直接对抗。

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14)

到1985年,《五福星》系列的第二部作品,《福星高照》以3075万港元的票房,帮助嘉禾重夺票房冠军宝座,并且把港片带入3000万港元时代。

这一年的香港票房榜,第2名是洪金宝的《夏日福星》,第3名是成龙的《警察故事》,第4名是成龙的《龙的心》,第5名是林正英的《僵尸先生》,全部是嘉禾系的作品。

这一年另一个重要事件是,邵氏宣传电影停产,并且卖出旗下的电影院线

于是,香港影坛变成了嘉禾和新艺城的双雄争霸。

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15)

新艺城的《最佳拍档》雄风不再,公司内部也开始出现分裂,幸运的是它遇到了落魄的周润发。在1986年,新艺城凭借《英雄本色》又抢回年度票房冠军。

《英雄本色》的导演吴宇森,曾经是邵氏的人,后在嘉禾拍过《发钱寒》等卖座喜剧,因拍摄事故才投靠好友徐克所在的新艺城。

《英雄本色》的头号男主角狄龙,则是邵氏的旧将,因邵氏停产而失业。

小马哥周润发则是邵氏无线训练班出身,真正的邵氏嫡传弟子。

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16)

在80年代余下的几年,新艺城靠着周润发对抗整个嘉禾。

周润发在《英雄本色》之后,除了拿到第一个金像奖影帝,更甩掉多年票房毒药的帽子,成为第一票房灵药。

那几年,《龙虎风云》、《江湖情》、《精装追女仔》、《秋天的童话》、《鬼新娘》、《监狱风云》、《大丈夫日记》、《八星报喜》、《老虎出更》、《阿郎的故事》、《赌神》等等,不同风格的电影都取得了优异的票房。

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17)

不过,那时的周润发,不仅与新艺城合作,也和金公主、嘉禾、永盛等公司合作。最终的结果是,嘉禾越来越壮大,成为唯一的巨头,而新艺城在1990年就宣布结业;同时,永盛、德宝等新生力量崛起。

整个80年代,嘉禾主打成龙洪金宝元彪等功夫明星,并且坚持从许冠文开始的卫星公司策略,允许他们的宝禾、威禾等公司存在。其中,洪金宝和朋友创立的德宝最强,邵氏的院线就是它接手的。

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18)

90年代,嘉禾又成功的从罗维手中抢到了另一位功夫巨星李连杰,只可惜最终没有留住。

当时,嘉禾和李连杰的合约是2年4部电影,每部150万,已经和当年抢成龙的手笔差了一大截。

更因为嘉禾手握成龙这张王牌,对李连杰不够重视,加上李连杰的经纪人从中作梗,最后李连杰离开嘉禾,自立门户。【当时李连杰的经纪人是罗维的儿子罗大卫,后被传奇人物蔡子明取代。】

自己开公司的李连杰,同时还和向华强兄弟的永盛合作。

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19)

这时候,永盛旗下除了李连杰,还有周润发、刘德华和周星驰等,以及所有的一线女明星,渐渐成了明星最多的电影公司。

只可惜,香港影坛巨头风云际会的传奇故事没能延续下去。

90年代,香港电影达到辉煌的顶点之后,从1994年就开始迅速衰落。

所以,就算嘉禾没有错过李连杰、周星驰、周润发和刘德华,它也无法改变整个香港电影的命运轨迹。

1994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是永盛的《赌神2》,第一部超5000万港元的港片;第2名是嘉禾的《醉拳2》

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20)

也是在这年,嘉禾上市了。

之后,连续4年的香港票房冠军都是嘉禾出品,《红番区》、《警察故事4简单任务》、《一个好人》和《风云》。

香港史上最卖座华语电影前十(香港影坛巨头嘉禾电影)(21)

嘉禾能够长红数十年,靠的是成功的巨星策略,接连得到了李小龙、许冠文、成龙等电影巨星的加盟;但它传奇故事的终止,却不是巨星策略的失败,而是香港电影整个环境的恶化。

2018年11月2日,一代电影巨匠、香港嘉禾电影创始人邹文怀先生去世,享年91岁。从此,香港影坛统治时间最长的霸主嘉禾,连同曾经辉煌无比的香港电影,渐渐成为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