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的由来

暨南大学是暨南学堂发展而来的光绪三十二年,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允许“南洋各岛及檀香山、旧金山等处侨民”回南京读书,以“宏教泽而系侨情”经过筹备,校址被选在南京薛家巷妙相庵,暨南学堂正式成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暨南大学的由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暨南大学的由来

暨南大学的由来

暨南大学是暨南学堂发展而来的。

光绪三十二年,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允许“南洋各岛及檀香山、旧金山等处侨民”回南京读书,以“宏教泽而系侨情”。经过筹备,校址被选在南京薛家巷妙相庵,暨南学堂正式成立。

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各省纷纷响应。驻守南京的张勋领着“辫子军”攻进南京城后,曾运来大炮对着暨南学堂。学堂赶紧把学生送到上海避难,大部分侨生返回南洋,小部分参加了革命军,而暨南学堂也因此停办。

1917年,战事稍停。11月1日,教育部终于批准恢复暨南学堂,并委派江苏教育司司长黄炎培为筹办员1918年3月1日,学校正式更名为“国立暨南学校”。

1923年,为了适应学生的增多,并创建大学部,暨南学校从南京迁到上海的真如。

1927年6月,在赵正平和姜琦之后,郑洪年继任暨南校长。担任暨南学校校长后,郑洪年力主将商科改为商学院,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农学院、文哲学院、自然科学院、社会科学院和艺术院五门,将暨南学校扩充为当时唯一的华侨大学,国立暨南大学。从此,暨南大学进入了一段全面发展的时期。首先,暨南大学将原有的商科大学改组为商学院,随后又陆续增设了文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和法学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暨南大学迁到上海公共租界。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租界为日本军占领,暨南大学又播迁到福建建阳。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暨大被上海市军管会接管。8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表军教字第一号命令,将暨南大学恢复为华侨高级学府,原有文、法、商及理学院分别并入复旦及交通大学,地理学系并入南京大学,人类学系并入浙江大学。暨南大学暂时停办。1950年,暨大仍存在,但无学生。

1958年,在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大力扶持下,暨南大学得以重建。陶铸担任了重建后的第一任校长。

1966年,“文革”开始,暨南大学停止招生,但学校里还有1000多人。

1970年3月5日,广东省革委会正式下发撤销暨南大学的通知。

1978年,暨南大学再度复办。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暨南大学介绍:

暨南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始建于1906年,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是中央部属高校、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办领导。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