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的诡异细节(桃花源记异闻录)
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学生时代‘朗读并背诵全文’创作者与集大成者!喜欢饮酒,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著有‘大量饮酒诗的诗人’,友情提示:饮酒后,请勿开车!
陶渊明生活的年代(东晋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究竟有多乱,总之很乱,也是影视编剧最爱的年代,就算胡编,都能找到史证。
但凡上过学的文化人,都能背诵几句《桃花源记》,它是陶先生的乌托邦与理想国。虽通篇文笔优美,但也有几分《聊斋》的风格!
今天为各位读者带来的是:《桃花源记》异闻录,比黑暗更恐怖的解读!
疑点一:门前种桃树,乃大凶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话说,东晋太元年间,在武陵郡有个捕鱼的,姓甚名谁不晓得!一日,顺着溪水捕鱼,不知道行了多远。忽然,眼前一亮,我的天呢,太漂亮了,这就是桃花盛开的地方!捕鱼人被美景吸引,不禁想赋诗一首!惊诧之余,向前走去!在水源尽头,有座山,山上有个洞,洞中闪着光!
倘若我们将‘山中洞’比作‘门’,整个桃花源可以看做是宅邸。这依山傍水之美景,乃福地也,每平至少加价1000!然,《葬经》中记载:门前种桃桑,为大凶!会形成聚阴之地!阳宅前,不宜有阴树(如:桃树、李树、杏树、芭乐树国......),主家人易得阴症或犯桃花。
疑点二:前窄后宽,实乃墓道入口构造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捕鱼人撇下吃饭的家伙事,从洞口进入。入口很窄,仅能容一人通过,我们有理由相信,捕鱼人身材蛮好的。又走了数十步,豁然开朗,真大呀!这平坦广阔的土地,整齐的房屋,肥沃的良田,郁郁葱葱的桑树、竹林,这规整的乡镇建设,有必要给村长加个鸡腿!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阿黄狂吠,老鸡打鸣,好不热闹。
初极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写于晋末宋初,当时的墓道构造,便是前窄后宽,参见秦始皇陵与曹操墓!出于避讳,民间是不会这样修造的!
疑点三:来自阳间的馈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悉如外人人教版的《教学参考资料》翻译:“他们的穿戴都和桃花源外的世人一样。”百度百科,亦将‘外人’译作‘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桃花源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时战乱,才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我们掐头去尾算一下,秦朝灭于公元前207年,晋朝始于公元265年,这少说也有47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400多年里,桃花源的乡亲们,是如何做到紧随时代潮流的?
据考证,由于晋朝深受少数民族的影响,衣服的款式与秦朝有着较大的差异。而捕鱼人却说:男女衣着,与桃源外世人所穿衣物无异。
有人大胆猜测,桃花源的人实为已死之人。现在穿着的衣物,乃是现世的后人,为他们烧来的纸衣。结合上文的风水分析,加之墓道的构造,让人不寒而栗!
疑点四:这捕鱼人不厚道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的乡亲们,见到有外人来访,甚是欢喜热情。喝酒吃鸡,大吉大利。遂问渔人:施主从哪里来?今夕又是何年?大秦还在否?捕鱼人把他所知之事一一告诉村民,这捕鱼人也是博学之人,从秦朝灭亡,一直聊到魏晋立国。
捕鱼人在这桃花源悠哉地过了数日,便于乡亲们告辞。估摸着,是想起来还有鱼没捕,真是个有职业操守的捕鱼人。
捕鱼人,虽然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但是人品方面却让人唏嘘不已。他在沿途刻满了标记,也不怕掉进水里!到了武陵郡,就将所见所闻告诉了太守:禀告太守,那桃花源的鸡很是美味。太守一听,那感情好,立即派人前往桃花源。但是,迷路了,没找到‘取鸡’的路。
像所有的志怪小说一样,鬼神总能找到你,你却难以找到他。捕鱼人‘处处志之’,说明他是一个有心之人,而且体力好,‘处处’表明标记刻了不少。而后,太守派人寻之,却不复得。
疑点五:刘子骥之死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刘子骥听闻有桃花源,甚是欢喜,计划前往寻找。却未能实现,不久因病去世。
‘寻病终’的‘寻’,古汉语的意思是‘随即,不久’。
刘子骥的死,甚是蹊跷,并非死在寻找的路上。但是,他的离世,却起到了震慑作用-后遂无问津者。为何刘子骥的身死,会有这么大的影响,不妨回看一下原文: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想必这刘子骥也是十里八村的名望之士。
如此高尚之人,也会因‘桃花源’而死,这不免有‘诅咒’之意,后人如若想寻找这“桃花源”,也不得不思索一二。加之,太守耗费人力、物力,也未能寻得这桃花源,后人不寻也罢!
如果说太守耗费大量人力去寻找桃花源,终究是没有寻得,是警醒作用!那刘子骥的死,便是震慑作用!
后记桃花源,乃陶渊明老先生的理想国,亦是乱世之中所有有识之士的乌托邦。毕竟桃花源记仅仅是一篇短文,许多细节语焉不详,才会有那么多的解读!
无论后世对桃花源记有何种解说,乱力怪神也好,奇异诡谲也罢,权当饭后谈资。
友情提示:各位考生,此篇解读可不能作为译文参考,是拿不到分的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