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1)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2)

唐朝,中国诗歌史的“黄金时代”。

前有“初唐四杰”继往开来,后有李杜诗篇万人传颂。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3)

如果说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是盛唐文化的主流,那么以高岑二人为代表的边塞诗,则是中国诗歌史上最雄奇壮阔的一抹亮色。

高适和岑参是唐朝杰出的边塞诗代表人物,二人被合称为“高岑”。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4)

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对双子星。

高适和岑参虽然都是边塞诗人,但他们的诗歌风格却迥然不同。

王士禛曾以:"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来评价二人的作品。

而同样仕途坎坷的两人,在人生下半场的境遇也天差地别。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5)

同是没落的官二代:一个躬耕挥锄,一个隐居山野。

这对年龄相差14岁的边塞双子星,在海晏河清的盛世大唐里,都有着怀才不遇的窘境。

岑参十五岁时就过上了“隐士”的生活。

他见山赞山,见水喜水,诗歌风格清丽俊逸,俨然一副山水田园诗人做派,当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6)

似乎每个读书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报效朝廷的仕途梦。

岑参二十岁入长安、访洛阳,拜谒高官,祈求闻达于诸侯。只可惜,他的抱负最终未能如愿。

两地奔波数年,四处碰壁受挫。此时岑参眼中的景物开始变得苍茫和萧瑟,他逐渐寄情于景,抒发愁绪。

高适比岑参年长十四岁,当他在岑参这个年纪时,正专注于耕读文化,即在家里一边种田一边读书。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7)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8)

天怜贤才,岑参在三十岁这一年终于考上了进士。

而一直醉心于农耕的高适忽然顿悟了「世不可避」的道理,于是他果断地放下锄头,投身军旅。

常年北游燕赵地带,让高适身上多了一股游侠之气。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社会气。”一个社会诗人做出来的诗是怎样的?

著名诗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就能看出他的侠士风骨。

高适的性格豪爽正直,因此他的诗歌往往直抒胸臆,粗放豪迈,针砭时事,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9)

岑参三年守选期后,被授予了最小的官位,职责是看管兵器。

他的心态当场就崩了,随即赋诗一首自嘲。

诗的大意是:“哎呀,我三十岁才得到这个芝麻官,哪里敢嫌弃这个官小呢。”

然而诗人的嘴是最具欺骗性的。

岑参嘴上说着不敢嫌弃,背地里已经悄悄物色好了高仙芝幕府掌书记一职,类似于现在的文秘岗位。

于是,岑参三十四岁这年随军出塞,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儿女,毅然踏上了前往边疆的征途。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名句也正是出自这一时期。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10)

初次出塞,岑参满怀报国壮志,渴望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不到三年,就以失败告北。

岑参只能灰头土脸地回到长安等待皇帝的问责。

反观这一时期的高适,却没有岑参那么幸运了。

高适三十二岁时应征赶赴长安,落第。

此后又赴考了几次,接连落第,如此循环往复。

总之,两厢都不得志,前途茫茫未可知。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11)

(岑参)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12)

回京后,岑参消沉过一段时间,内心痛苦难当。

他心中时刻想要为国建功立业,复兴家族荣耀。

终于,他在边疆曾经的好友封常清出任安西北庭节度使,诗人的雄心壮志又一次爆发。

这一次出塞,岑参已近不惑之年。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13)

也正是这一时期,岑参的诗歌成就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

不同于高适的边塞诗着眼于战争的残酷,岑参的诗歌奇丽磅礴,热情奔放,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传奇色彩。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暴风狂乱,竟然能把石头吹得遍地跑,奇不奇?

岑参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明明是大雪肆虐,行路艰难,他却描述地如此春意无边,美不美?

热海火山,白草黄沙,胡天飞雪,大漠惊风......这些在岑参的眼中都别有一番风情。

能把苦寒的边塞生活写得如此热血,令人向往,岑参可谓千古第一人!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14)

而这一时期的高适还在走着岑参的老路。

他加入了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幕府,担任掌记。

与岑参不同的是,高适这个文秘一边处理文案,一边则学会了如何治军。

五十多岁弃笔从戎的高适写道:“离魂英惆怅,看取宝刀雄。”

看看吧,我宝刀未老仍可称雄呢!

这是高适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现在所积累的军事才干为他将来拜相封侯奠定了基础。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15)

以现代的角度来分析二人性格,我们不难发现。

高适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而岑参则有些过于理想主义了。

在他笔下,大唐帝国强悍而伟大,任何敌人都不足为惧。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他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一种伟大力量——严酷的自然。

从诗中,我们也能看出两人的区别。

一个垂首叹谓战事艰难,“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一个则是模糊了战争的残酷,抬头仰望塞北风景:“琵琶长笛齐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道尽了边疆生活的别样民风。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16)

安史之乱是两人命运的分水岭。

从那之后,他们的人生境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17)

动乱之中,岑参的昔日好友兼顶头上司,封常清和高仙芝两人因为城门失守,被唐玄宗下令处死。

皇帝错判,误杀忠良,而朝中奸佞当道,加上自己两度出塞壮志未酬,岑参觉得无比痛苦。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18)

此后,他数次遭贬,余生都在荒凉贫瘠的异乡里颠沛流离。

岑参晚年的诗歌感时伤乱,消沉避世的思想日益深重。

约五十二岁那年,岑参在蜀地郁郁而终。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19)

同样年过半百,高适热血沸腾的人生下半场才刚刚拉开序幕。

有人说,高适是安史之乱中唯一的受益者。

在战乱中,高适不但没有被功名引诱投诚敌军,反而冒死突围保护了西逃的唐玄宗,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唐肃宗上任后,高适又奉命讨伐安史叛军,从此一路加官进爵,平步青云。

自古以来哪个书生能被封为万户侯?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20)

但高适做到了。

正应了那句:“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所有的安排都是为了等待一场积厚薄发。”

然而漫长的等候又是绝顶孤独的,困难险阻伏蛰在生活的脉络里,人们常常因此而迷失方向。

高适曾写信鼓励岑参:“独有江海心,悠悠未尝倦。”

我们要坚持,要努力的坚持,不能放弃理想啊。

以史明鉴,以古悟今。

我们无数人是岑参,正值意气风发的年纪,却已经失掉了斗志;只有少数人,活成了坚守自我的高适。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21)

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长路漫漫,静候花开;有感而发,与君共勉!

高适为什么成为边塞诗人(同为边塞诗双子星的高适和岑参)(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