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儿女中的张团长是谁扮演的(英雄儿女中的通讯排长扮演者邵万林)
他一辈子演过各种各样的角色,丰富多彩。有些是正面人物如《昆仑铁骑》中的张德发、《英雄儿女》中的通讯排长、《从奴隶到将军》中的耿大刀;也有反面人物,如《泪痕》中的主任张伟;《海上明珠》中的阶级敌人崔明;《戴手铐的旅客》中的特务苏哲。此后他演的最多的却是各种性格丰富复杂的人物,如《艳阳天》中的马连福,《海囚》中的疯子潘元坤,《倚天屠龙记》中白眉鹰王等等,都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就是北影厂的老艺术家邵万林。
这几年,邵万林很少在公众面前露面,但是他对于电影的热情却痴心不变。上个月,80岁的邵万林出现在女导演陆小雅的新片《难以置信》首映式上,两人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训练班的同班同学。他被陆小雅的热情所打动专门赶来捧场。近日,记者专程到邵万林的家中探访了这位老艺术家,听他讲述从事影视表演的丰富人生和退休后的幸福晚年。
意外出演《艳阳天》被全国观众认识
邵万林的家位于北三环中国电影家协会南边的一个小区内。每个星期的周三,邵万林都会来金鸡百花影城看一部电影,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很多年。在这里,他还常常遇见导演朱丹,朱丹拍摄的《南口1937》是邵万林出演的目前为止最新的一部电影。本来这部电影是找张连文出演,但是张连文老师当时身体不好,于是就向剧组介绍了邵万林。邵万林在片中饰演女主角的父亲,被日本兵打死了。戏份不多,但是邵万林很享受这样的演出。张勇手、谢芳等艺术家也都在这部2016年公映的电影中客串。
邵万林1939年出生在山东的掖县。1958年,19岁的邵万林考进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训练班,跟陆小雅成为同班同学。1960年,邵万林第一次演男主角。他在周予导演、张天民编剧的《绣江山》扮演一个知识青年,演对手戏的是当时长影的一朵花——贺小书。当时海报都印出来了,就等着公映了,这时候来了通知,片子停止公映。“这是我演员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回首往事,邵万林有点感慨,“如果这部戏能公映,可能我以后会有更多演男主角的机会。”不过,1961年他在《昆仑铁骑》中饰演张德发。这个人物算是主要角色,这也是他演员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1972年夏天,邵万林正在北京休探亲假。这时,剧团打电话给他,要他到河北涉县的电影《艳阳天》摄制组报道。组里缺一个群众演员,邵万林就去了。一开始是奔着当群众演员去的,结果当时演“马连福”的演员出了点事,剧组需要换人,副导演到处找人没找到,刚好邵万林的老师黄玲在,“你们甭找了,邵万林不是挺合适的吗?这孩子可以。”邵万林说,“我行吗?”黄老师说,“你可以,你来试试!”
试了几次戏,剧组还挺满意。后来拍了一段样片,寄到了厂里,厂里最后定下了邵万林。“我这是捡了一个角色”。
《艳阳天》一公映让全国观众认识了邵万林,他演的马连福几乎成为了他的一个代名词。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当天,他在公交车站就被两个观众认出来了,“他们上来问,你是不是那个演马连福的演员。”大部分认出他的观众都是五六十岁。知道他是,他们就拉着他开始唠嗑。
因为演了《艳阳天》,1973年,邵万林调到了北京。
也是因为拍《艳阳天》,邵万林认识了张连文。当时剧组睡的是大通铺,邵万林和主演张连文挨着睡。此后,两人的友谊一直都很深。今年1月4日,张连文去世。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上,记者见到了邵万林,他说,张连文是自己调到北影厂后交往最多的朋友。
一度不想演《戴手铐的旅客》里的特务进了北影厂,他认识了李文化导演和演员于洋。
算起来,他跟李文化导演的合作最多。在李文化导演的二十多部电影中,几乎有一半都是跟邵万林合作的。在《泥人常传奇》中,邵万林除了在片中饰演角色外,还担任副导演。在洪学敏主演的电影《白鸽》中,剧本就是邵万林执笔写的。
在拍电视剧《东周列国》的时候,李文化跟邵万林说,你以后可以往导演方面发展。剧中有“烽火戏诸侯”,“郑庄公掘地见母”两段戏,本来是李文化导演导的,但是他有事脱不开身,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邵万林,这是邵万林首次独立任导演。这也是舞蹈家杨丽萍演的第一部戏。
邵万林以后还执导过电视剧《花木兰》,他跟张连文一起合作导演过《财神爷的喜怒哀乐》,这是严歌苓的父亲肖马写的6集电视剧。他曾经一度想往导演发展,但最后发现自己的脾气太急,而导演在摄制组是核心,需要有行政能力、创作能力和想象力,还包括包容力,“这些我很弱”。后来就决定不再当导演。
1979年于洋准备拍摄《戴手铐的旅客》时,团里通知他去找于洋。但他看了剧本后,觉得自己不能演,“我已经演了够多的反面人物。”于洋舍不得他戏好,又跟他谈,叮嘱他,“演员应该尝试各种各样的角色,苏哲这个角色就按照正常人演,别脸谱化。因为片中苏哲这个人物一开始是隐藏的。”
考虑再三,邵万林同意了。演完《戴手铐的旅客》这部戏,邵万林认可了于洋的说法,觉得演员就应该多尝试各种各样的角色。
在李文化导演《海囚》前,邵万林其实早已经盯上了“美国华工”题材,对于华工在美国的苦难史,他深深的同情,他从第一历史档案馆找了资料,开始创作了一个剧本叫《浮动地狱》,并准备跟张连文和李新一起合作拍摄。但剧本要在《十月》发表时,《海囚》的剧本竟然已经在《电影文学》上刊登出来了,由于题材相近,出版社拒绝刊登《浮动地狱》,这部戏最终流产。但好在李文化找到了邵万林和张连文,除了明确达奇在片中饰演唐金龙外,其余的角色让两人自己挑。最终,邵万林选择了潘元坤这个角色,一个疯子。“我觉得这个角色层次感很好,一开始是一个正常人,后来就疯了,到后来又好了。”《海囚》在1981年公映,潘元坤这个角色大大拓宽了邵万林的表演空间,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退休后的邵万林拍摄了多部电视剧,他在《神探狄仁杰2》演袁天罡,在《陆小凤传奇之大鹏金王》中演大鹏金王,在《金阙残梦》中演多尔衮等,这些古装剧角色往往给观众惊鸿一瞥的感觉。更令人惊奇的是,他在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中演的白眉鹰王,被网友评为“最霸气”。邵万林记得,这部戏大部分都是在北影厂的摄影棚中搭的景,当时有一个副导演叫李世江,说摄制组缺一个人,就把邵万林叫去。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邵万林一个月才挣五六百,但这部戏拍摄是论天给钱,一天250块钱,拍了将近十天,邵万林算是挣了一笔小钱,“我很高兴,原来白眉鹰王的戏份很多,但后来都剪掉了。”
美满的“金婚”,自豪的“孝星”
记者采访时看到,邵万林家里客厅电视柜的上方摆着一张家庭合影。邵老的妻子刘捷曾是中央乐团合唱团的歌唱家。儿子现在在广告公司工作,女儿女婿在国外定居,外孙也已经25岁了。聊起家庭,邵万林很知足。更令邵老骄傲的是自己美满的婚姻。邵万林跟老伴儿刘捷已经过了“金婚”。他清楚地记得两人是1967年2月7日结的婚,已经共同生活了52年。“我们是青梅竹马。”1957年,18岁的邵万林就读于长春十中,有一次上学的时候进校门,一回头,看见进来两个女孩,一胖一瘦,穿着花袄,原来是刘捷跟她姐姐一起上学。这一回头让邵万林怦然心动。当时他的班级跟刘捷的姐姐隔着一个门。后来邵万林通过打听,知道刘捷是新转学来的。
1957年放暑假的时候,学校组织业余话剧队,排了一个戏,邵万林演一个干部,刘捷演他的妻子,两人就认识了,往后就有了交往。1958年毕业后,两人的关系就公开了。邵万林记得第一次约会是在长春的斯大林大街(现为人民大街),广场的一座塔上有一架飞机。两人在下面的椅子上聊天,一直聊到深夜。两人经过了8年的热恋,最终喜结良缘。邵万林最欣赏妻子的大度,不计较一些事情。他认为,夫妻最重要的是互相宽容理解。
生活中的邵万林还是一个大孝子。他10岁就在学校演话剧,高中是话剧班的,后来同时考上了哈尔滨话剧院,但他没有去,“我是我们家的三代单传。我妈说,你在长春吧,离我们家还近一点。”他最终选择了长影。
1977年母亲来到北京跟他生活,直到2015年95岁过世,邵万林把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有一年,根据茅盾小说《家》改编的电视剧找到他,希望他出演剧中的老太爷,去重庆拍摄3个月。但这时候母亲正在生病,邵万林提出,可否把自己的戏集中在二三十天内拍摄,当得到否定的答复后,邵万林坚决推掉了这部戏。这样的事还发生过好几次。
给母亲洗脚、陪母亲看病。一个儿子能做的事情,他都做了。2015年,和平街道办事处推选他为“孝星”,他获得了“北京市孝星奖章”。采访时,邵万林拿出这枚奖章,开心地挂在胸前让记者拍照,“母亲19岁生下了我,百善孝为先,我觉得自己尽到了儿子的本分”。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他引用一句清代诗人张英的诗来表达自己晚年的心境,“最辉煌的人,也要想透这一点。我现在想开了,挺好,老伴孩子们都很好!”他说自己不排斥媒体采访,相反,他觉得采访这些活动也是一种舒缓,“你回忆一下有什么不好的,调节一下自己的心情。”“我自己很满足,有什么纠结的,人的发展脱离不了时代。各种因素制约着你。我能从事自己最最喜欢的表演,一生足矣。”他觉得表演是无穷无尽的,一辈子去探索都探索不完。但他高兴的是,他们那一辈艺术家在“德”的方面,大部分人都站住了脚。
一头白发的邵万林对演戏依然充满了渴望,“我这个岁数,有些戏看上我了,我也可以演啊。”说这话时,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了灼热的赤子之心。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王金跃 文并摄
流程编辑:孙昱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