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历史名称大全(淮安古今地名拾趣之)

作者:李 想

更多淮安地情文章,欢迎关注“淮安地方志”公众号(ID:huaiandifangzhi)

淮安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留下了很多有趣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名。这些地名有些至今还在使用,有些只存在于老人的记忆中或者只能在古书中寻觅了,但是每一个地名都承载一段淮安的历史或一个故事,让人回味悠长。

1

东大街

位于清江浦区里运河南的东西走向的街道,西起淮海南路,东到承德南路,全长约600米。明永乐初,陈瑄开清江浦河,清江浦迅速繁荣起来,很多管理漕运、河工、仓储的衙门都在此设立办公,这些衙署以南的街道就被统称为河南大街。清同治四年(1865),吴棠筑清江浦城,作为城内主要干道的河南大街贯穿东西城门,分别被改称为东大街和西大街。东大街从明清时开始直至改革开放初一直是清江浦最繁华热闹的商业街市,张煦侯在《淮阴风土记》中称之为“清江惟一之闹市也”。现今,东大街虽然已经不是市区最繁华的街道,但仍然是具有老清江浦风情的街道。

淮安历史名称大全(淮安古今地名拾趣之)(1)

东大街口

2

西坝

位于淮阴区王营镇西部,古时称为黄河河滩,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靳辅在废黄河上筑东、西两道拦水大坝,西坝即为西边的拦水坝。道光十一年(1831),两江总督陶澍实行盐政改革,改纲盐法为票盐法,淮北盐引掣验所从河下迁到西坝,西坝遂成为淮北盐集散中心。西坝在短时间内即建起22家盐栈,清政府又在此设立税卡,,区区数里之地很快因盐而“闾阎相接,日以繁浩”,暴富的盐商资金雄厚,“江淮间莫能与比”。清宣统三年(1911),还开通了西坝到清江浦的运盐小火车。到1931年,民国政府颁布新盐法,票盐制度遂告终结,西坝失去繁华的根基,从此一落千丈。

淮安历史名称大全(淮安古今地名拾趣之)(2)

西坝公园

3

南闸镇

位于淮安区西南边缘,东倚京杭大运河,西南临白马湖,西与省属白马湖农场毗邻,北与林集镇交界。南闸之“闸”指白马湖边节制水闸,因镇处节制闸南而得名。南闸镇是淮安的革命老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属于淮宝县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南闸也是苏北根据地后方。如今,南闸镇是淮安区的农业和水产大镇,还是江苏省著名的“民歌之乡”,2009年,南闸民歌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淮安历史名称大全(淮安古今地名拾趣之)(3)

南闸民歌女为游人演唱民歌

4

北门桥

位于清江浦区的里运河上。北门桥最早是临时性的船桥,清光绪《丙子清河县志》称之为“大桥口浮桥”,康熙时船政同知王世祯在此设船桥收验船稅,后船稅归于板闸的淮关,船桥遂被撤。道光年间在这里又搭建了由铁索连接五只船的浮桥。同治四年(1865),吴棠筑清江浦城,大桥口浮桥正对城北门,所以又被称为“北门桥”。民国时,北门桥改建为半永久性桥梁,下部为钢筋混凝土桥墩,上部为木桥面,可以水平活动开启,以通大船。当时北门桥为淮安运河上第一座半永久性桥梁。1939年,在日军侵淮前夕,国民党军队曾烧毁北门桥木桥面以阻日军进城。新中国成立后,对北门桥进行了多次修建,1958年,更名为“人民桥”,1963年,新北门桥竣工,桥面改成了钢筋混凝土的永久性桥面。1979年,人民桥恢复旧称北门桥。2016年1月,新建的北门桥正式通车,新的北门桥不仅扩展了交通功能,还兼具挡洪、蓄水、通航、城市水景等众多其他功能。

淮安历史名称大全(淮安古今地名拾趣之)(4)

新建的北门桥

淮安历史名称大全(淮安古今地名拾趣之)(5)

北门桥下的清江浦古城墙遗址

5

中洲岛

中洲岛位于清江浦区,临近清江大闸,是介于里运河和越河之间的长三角形半岛。明代永乐年间,陈瑄开辟清江浦运河和清江大闸,万历七年(1579)河道总督潘季驯于清江闸旁开月(越)河,以减缓清江闸的急流,方便漕挽。越河U型湾内的陆地就形成了中洲岛。清代,中洲岛上有祭祀王渔洋的王公祠,岛与陆地以浮桥连接。近年来,淮安市打造清江浦大闸口历史文化风貌区,在中洲岛上兴建了具有浓厚运河文化特征和地方文化气息的博物馆群,包括新清江浦楼、淮安运河博物馆、淮安名人馆、淮安运河楹联馆、淮安戏曲博物馆、清江浦记忆馆等,成为里运河文化长廊的重要景观区。

淮安历史名称大全(淮安古今地名拾趣之)(6)

俯瞰中洲岛

6

上坂街

位于淮安区古城区中心位置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古街,北至东门大街和西门大街交叉口,南到镇淮楼东西路交叉口,全长约360米。上坂街东侧是总督漕运部院遗址公园,东北方是淮安府署,东南方是镇淮楼,西侧是驸马巷和周恩来故居。在明清时期,上坂街是连接淮安府城南北的中长街中一段。近代以来,淮安人习惯称镇淮楼南的中长街为南门大街,府市口以北的中长街为北门大街,中间的一段因地势比周边高所以被称之为上坂街(坂为斜坡之义)。上坂街自古就是淮安府城的主干道和沟通南北的要道,商业繁荣,街两边有很多明清时的老建筑,如楚元王庙、王遂良故宅、许家祠堂等。2016年1月,江苏省公布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包括上坂街在内的驸马巷—龙窝巷—上坂街历史文化街区名列其中。

淮安历史名称大全(淮安古今地名拾趣之)(7)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上坂街(据《淮安旧影(1893-2003)》)

7

河下古镇

位于淮安区淮城镇西北,里运河从中穿过。河下在五代和宋代时称满浦,元朝时的山阳县县学就建在满浦。河下之名大约在明末形成,此地当时处于古黄河南,因地势北高南低,河下在河堤之下,所以以“河下”称之。明清时,全国规模最大的造船厂——清江漕船厂在河下设抽分厂,同时河下还是淮北盐的集散地,所以河下在明清时非常繁荣,南北物资在此集散,富商大贾在此定居,河下镇发展成为“东西相聚几二十里”的重镇。富有的盐商在河下建豪宅,修园林,仅《山阳河下园亭记》所记载的私家园林就达七八十座。河下还涌现了许多名人,明代抗倭英雄状元沈坤、《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清初学者阎若璩、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等。另外,明清两代河下还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人文荟萃。清代后期,因漕运的式微和纲盐制度改革,加上战乱的破坏,河下走向衰落。目前,河下的明清建筑保存较好,历史风貌基本保存,依然是淮安重要的文化名片。

淮安历史名称大全(淮安古今地名拾趣之)(8)

河下古镇老巷

淮安历史名称大全(淮安古今地名拾趣之)(9)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河下估衣街(据《淮安旧影(1893-2003)》)

8

府前街道

是淮安市清江浦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因所辖区域因大体处于健康西路上的原淮安市政府以南而得名。2010年6月,清江浦区前身之一的清河区进行街道区划调整,原北京路街道更名为府前街道。调整后的府前街道东至淮海北路,南临淮海西路,西接学院路,北至健康西路,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下辖北京北路、西园、京南、京北、淮西、工农、繁荣7个社区(村),辖区人口6.6万人。府前街道所以得名“府前”。

淮安历史名称大全(淮安古今地名拾趣之)(10)

远眺健康西路上的老市政府

淮安历史名称大全(淮安古今地名拾趣之)(11)

位于府前街道的清江中学

9

左家楼

位于洪泽区仁和镇老街,为坐北朝南的两层小楼,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左家楼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原是仁和镇商人左如洋家的商铺小楼,商号名为“福祥昌”,主营日杂百货。抗日战争爆发后,左家举家迁往南京。1940年,新四军开辟淮宝抗日根据地,该楼移交给淮宝县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6月,彭雪枫率领新四军四师由津浦路西转移到洪泽湖地区休整,于7月19日在左家楼召开了军政委员会扩大会议,即“仁和集会议”,使部队加强了团结,增强了战斗力,在新四军四师史上是一次转折性会议。1942年,新四军军部和江苏省委联合创办了江淮大学,校部就设在左家楼,校长韦悫曾在这里接待过来“江淮大学”视察和为师生们作时事报告的党政军领导人刘少奇、陈毅、张云逸、罗炳辉、彭雪枫、张爱萍、刘瑞龙等。2003年,左家楼被淮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淮安历史名称大全(淮安古今地名拾趣之)(12)

左家楼外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