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老电影江南1970(上海出品动画电影江南回望百年前江南制造局)

经典老电影江南1970(上海出品动画电影江南回望百年前江南制造局)(1)

百余年前浦江岸边,13岁的漕帮少年阿榔对外形威猛的铁甲舰满是好奇。他悄悄潜入制造局库房,一番嬉闹惹下祸端,却也闪现出几许灵光,从此与制造局的一等机匠陈铁寒结下了师徒缘。故事始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人之常情,但因特殊的甲午年历史背景,一段充满了东方哲学的上海师徒往事,亦连着民族军工业的起点。

作为第一部把军工机械搬上大银幕的中国动画,《江南》以江南制造总局为原型,已定档今年国庆,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由SMG尚世影业和中船文化传媒联合出品。在主创看来,电影里无论是身在民族积贫积弱时共赴前线保家卫国的军工机匠,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事业披肝沥胆的第一代中国军工人,他们骨子里流淌的民族血、鸿鹄志,都会让身处强军梦时代的今日年轻人,找到燃烧的感觉。

经典老电影江南1970(上海出品动画电影江南回望百年前江南制造局)(2)

大银幕上的动画少年志,第一次为中国造船写一笔燃情岁月

和多数动漫类似,《江南》的主角也是一位风华正茂的少年。和许多中国人熟悉的师徒关系相仿,阿榔聪明但偶尔急进冒失,师父陈铁寒顽固但面冷心热。两人从互有龃龉到握手言和、生死相依,故事的底色是中国人熟悉的原汁原味师徒情。

宁静很快被历史的洪流冲散。甲午年,成长为一流机匠的阿榔偶然获得神秘人带来的图纸,有机会建造最新军械。与此同时,陈铁寒等机匠也受命为海军维护战舰。克服重重难题,师徒二人同心协力带领制造局为国效力,机匠们更随水师共赴前线……

在导演吴晓刚看来,《江南》既是一部燃血少年志,也着力为中国造船史写上一笔。“当今天的人们时时为大国重器欢呼,为强国梦奋斗不息。我们想用动漫这种唯美的表达方式,从历史里找到中国军工业从学习到自主研制的图强之路,更找到支撑中华民族崛起的精魂。”吴晓刚说,主创优先考虑民族工业、上海题材、家国情怀,几项条件排开,江南制造总局顺理成章跃入视线。

经典老电影江南1970(上海出品动画电影江南回望百年前江南制造局)(3)

关于甲午海战的故事,各类文艺创作题材广布,《江南》的独特处在于,它不以大篇幅描写战舰上的军士,而把目光投往中国军工体系背后默默无闻的机匠。“他们好比一颗颗螺丝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锻造、磨炼,撑开了中国民族军工业的开端。”

为还原历史的痕迹,主创深入江南造船集团的厂史馆,与老工人座谈;还先后奔赴南京的金陵制造局、福建马尾、威海刘公岛等地,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和文献资料。和军工老人们座谈,主创们得到一个细节:当年,有张自画像传回了陆地,它是一位牺牲水兵留给家乡父母的最后纪念。在甲午纪念馆里徜徉,锈迹斑斑的历史真迹,给了画师们不可取代的贴近感。

影片得到了中船集团的大力支持,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甲午一战之耻,铭记百年。对中国军工人来说,这份感觉尤其强烈。每一滴汗水,都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军工人不忘初心、矢志不移,中国的国防事业才有了今天的强大。这部电影能够唤起年轻一代对百余年来默默奉献的父辈祖辈军工人的深深敬意。”

经典老电影江南1970(上海出品动画电影江南回望百年前江南制造局)(4)

浓郁的东方审美叠加冷硬军工机械,化出别具一格的国风动漫

近年来,“国风”几乎成为中国动漫的集体选择。《江南》也是如此,主打国风审美路线。只是,“军工机械”一出,似乎从字面上就透着冷硬感。《江南》的国风从何处彰显?

为中和冷硬的军工风,主创用浓郁的东方审美做调和。师徒情是故事线索里的东方哲学;上海豫园灯会、九曲桥上点点星光、龙腾舞跃是历史人文里的东方景致;而用模拟洗涤过的艳丽涂料,渲染出旧而不破、带有幻想色感的画风,则是视觉上的东方呈现。已曝光的剧照里,透亮的天空、铅笔质感的色线,都是别具一格的国风指征。

经典老电影江南1970(上海出品动画电影江南回望百年前江南制造局)(5)

此外,影片的定档海报也已发布,由插画师阮菲菲绘制。此前刷爆朋友圈的英剧《神秘博士》中国风海报就是她的手笔。海报中,一对少男少女肩并肩站立在一艘铁甲战舰的桅杆上远眺,灯火璀璨的空中飘动绚丽的灯饰,映出钢筋铁骨的轮廓,夜已降临但仍灯火通明,满是与历史疮痍悖反的绚丽。

作者:王彦

编辑:吴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