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法的三重境界(随心所欲不逾矩)


论书法的三重境界(随心所欲不逾矩)(1)

古代官学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驭、书、数。”“书”既是书写。可见儒家对书法极为重视的,把它列为“六艺”之一,儒家不但重视怎么写,而且重视写什么,前者为书,后者为道,书以载道。

在书法发展史中,赵壹《非草书》的出现,标志着儒学对书法进行全面渗透,赵壹《非草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将书法纳入儒学体系,强化了书法的文化品格,从而“明确地树立了一个儒家文化形象——书家对儒家文化的遵循将是最根本的宗旨” 。


论书法的三重境界(随心所欲不逾矩)(2)


“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实现“仁”的途径之一。不学“礼”,无以立。“礼”既是规定,是制度,在书法中的体现就是法度。孔子曰: “吾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不逾矩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从不会违背心中的底线和法则,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也是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


论书法的三重境界(随心所欲不逾矩)(3)


隋唐之际,书风极盛,书法界一洗六朝浮靡之风,而倍加推崇法度。智勇确立的“永字八法”,包括了楷书若干种笔画,是讨论笔画书写的规则。欧阳询的“三十六法”总结了真书的结构规律,“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须彼此相让,方为尽善”,这些论述体现了欧体要求字体结构的均匀适宜,力求一种均衡之美。以上智勇和欧阳询的论述都体现了书法对笔法的重视。书法的楷书法度在唐代得以确立,故唐代书法有“尚法”之说。


论书法的三重境界(随心所欲不逾矩)(4)


对于草书,尤其要讲究法度。草书是一种符号,草书的创作要遵循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简化符号,一幅草书作品如果另一个草书爱好者看不懂,那就是天书,文字的存在就失去了它的第一要义“传情达意”,更谈不上去欣赏草书的美了。现在的草书特别是狂草,虽然艺术性多余功能性,但并不意味着内容不重要,如果草书只是一味的追求形式的美,而忽略了内容的情感表达,那这种草书的艺术生命不会长久,形式是要服务内容的,这是不变的规律。草书的法度要注意以下几点。


论书法的三重境界(随心所欲不逾矩)(5)


1:点画要有度。点线是汉字书写的基础,也是草书运笔的基础。草书的点线离不开规范草书的简化规则和约定俗成的符号,点不可随意而多,画不可随意而少。表意要有度,穿插要有度,挪位要有度,运笔快慢要有度。

2:字形要有度。草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字形变化很大,历史上人们将这些不同形态的草书作了归类,将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每种草书都有自己约定俗成的字形,字形部首不可随意而乱。即便是同一字形的变化,也要遵循美的原则,出奇不怪,奇而不俗。


论书法的三重境界(随心所欲不逾矩)(6)


3:字势要有度。草书之美,美在形态,态就是字的态势,草书的势要有力量、速度、方向、位置、个性、情感等。草书可以适度的断点,但不可断势,要“意”“气”相连,不可断气,要笔断意连,才能“乍断福生,承上启下”。孙过庭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险势起神,但运用过度,则会气势走神,故险势也要有度。

4:章法有度。草书是最能表达书家的个性和性情,所以受到很多书法朋友的喜爱,有人甚至把草书当做自己书法学习的最终目标。草书作品的章法最能体现书家的审美水平和个性,草书虽然讲究“知白守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但过分的夸张和个性的张扬,就不一定美了,子曰“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所以章法最忌的便是过,过多、过满、过张扬、过杂、过乱等。


论书法的三重境界(随心所欲不逾矩)(7)


儒家的思想是围绕着“仁”来构建的。要实现“仁”的修养,达到秩序和谐,必须有“中庸”作为行为制约标准。“中庸”即是一种适度与和谐,不走极端,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书法创作也是这样,要遵循书法的书写法则,在一定的度内随心所欲不逾矩,才能达到平衡与和谐。


论书法的三重境界(随心所欲不逾矩)(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