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

“这里算什么?要不是你弟弟出钱?这里什么都不是!”

他把“黄房子”看作下半生奋斗的场所,邀请最要好的朋友一同参与管理。

但是这个有点心浮气躁的朋友始终没忍住直率的脾气和与他理想的环境谬以千里的真实状况发出的咆哮。

朋友一次又一次的不满,最终在这一夜爆发,摔门而走,让他悲痛到了极点。

他毫无意识地拿起剃刀割下耳垂,用速写纸层层包裹好,作为礼物送给曾经开玩笑要用他的耳朵作为“模特”报酬的风尘女子。

他的行为不仅吓到在场的人,还成为全镇的“攻击”对象而进入精神病院。

他真的疯了吗?他究竟经历过什么,让他的精神接近崩毁的边缘?结局又会如何?

今天,让我们走进文森特•梵高疯狂离奇的一生。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1)

文森特·梵高

01 童年生活

1853年3月30日,一个男婴在荷兰布拉班特省的一个小村庄呱呱落地。

父母欣喜之余,怀着对一年前同一天出生而腹死胎中的孩子的思念,让这个健康的男孩继承他哥哥的名字:文森特•威廉,寓意为:胜利者,同样也是祖父曾用的名字。

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后印象派画家梵高。

小时候,梵高是家中6个孩子中最安静,脾性最古怪的一个。

作为大哥的他,不喜欢和弟弟妹妹们嬉戏玩耍,只会独自静静地待在一边,或到田野里散步。

他特别喜欢观察昆虫,鸟类,花草等,经常会捕捉不同形状的昆虫,给他们取名,这些名字只有梵高理得清说得明。

梵高每次拿着玻璃瓶和渔网走过时,弟弟妹妹们谁都不敢上前询问梵高能否带上自己。

事关他们亲眼目睹过恬静的哥哥因为摔了一跤,生气得整天不说话;他画的一只猫受到母亲表扬,转头却把画撕掉;他用黏土捏了一个小人,大家拍案叫好时,他立即摔得粉碎。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2)

梵高作品《有柏树和星星的道路》

梵高捉摸不定的情绪,弟弟妹妹们很不理解,加上他生气时双眼散发出的愤怒和哀怨,让人不寒而栗,不可靠近。

唯独小他四岁的弟弟提奥,看到哥哥画的小动物和风景中细腻的感情,顿时升起一股崇拜之情。

所以在梵高被责骂和讽刺时,提奥会显得异常愤怒,甚至会摆出要与之对决的架势。

梵高感受到弟弟的情义,从那以后,每一次田野里,池塘边散步,他都会带上提奥,领着他介绍各种动植物的名称,生活习性和作用。

他会运用实际案例:指着天上一群飞过的云雀,告诉提奥它们去往何方,将干何事。

最后提奥发现的结果都与梵高解说的一模一样。

在提奥眼里,哥哥就是大自然特派的精灵,无事不知,无事不晓。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3)

梵高13岁时的照片

02 年轻画商与神秘的感情

梵高家族是一个著名的古老家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祖父是牧师,父亲继承了祖父的衣钵,“森特叔叔”,“海茵叔叔”,“科尔叔叔”则是美术商界的精英,而“扬叔叔”是一名军人。

在那个以家族荣誉为首的年代,不仅子女,就连旁系的侄子侄女都能得到家族光环的照顾。

梵高16岁学业结束,父亲正为这个不善交往,性格内向的儿子发愁,“森特叔叔”向梵高伸出了橄榄枝。

他是当时欧洲出名的古皮尔公司的合伙人之一。此公司有7家分店,旗下有一批雕刻师和画家专门复制版画制品。

“森特叔叔”可谓家大业大,就只缺一个儿子,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到侄子身上。

他的一封介绍信,让梵高顺利地进入古皮尔海牙分店。

梵高虽然沉默寡言,但做事麻利细致,对包装和拆卸行李十分拿手,给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每天梵高能为画行卖出不少的画,给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成为一名为人称道,可靠的雇员。

海牙分店的经理也因他的出色表现,亲笔提书一封赞美诗般的推荐信,让梵高得以升职并调往伦敦。

这份带着赞许和欣赏的奖励,本意是美好的,但却拉开了梵高人生故事的序幕。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4)

梵高自画像

工作后的梵高依然是孤独,但比之前开朗多了。

他对提奥也要进入古皮尔公司之事,立马给予鼓励,并将自己升职调至伦敦的喜讯分享给弟弟。

他听取朋友的忠告,在伦敦要衣着整齐,戴上礼帽,才容易平步青云。

因而每天梵高总要打扮一番才踏出家门,虽然他的样貌并不出众,但也有点绅士的味道。

特别在面对与房东女儿欧也妮一起吃早点的时候,他总为自己笨拙的动作而拘束,他的心不知不觉在羞涩中滚动。

其实在搬进租房时,看到欧也妮的第一眼,梵高已爱上这个有着一双迷人的大眼睛的漂亮姑娘。

他的感情不只是停留在一见钟情的瞬间,他还深思熟虑地考虑到每月拿到的工资能足以养家,完全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小家庭。

爱上欧也妮的那天起,梵高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斗志,对待客人和同事比以往更热情,他决心要改变自己沉默的性格,努力赚钱营造未来幸福的家园。

梵高这种神秘的爱是美丽,又让人向往和着迷,但年轻的他却不知道没有摸清底细的爱情,单凭一厢情愿是不会有结果的。

他并不知道自己租住的房间就是欧也妮男友曾经住过的地方,所以当他向欧也妮表白时,立马遭到拒绝,从此失去了每天早点时分与欧也妮“邂逅”的时光。

梵高为此伤心难过,但没有放弃,他千方百计逮住与欧也妮见面的机会,再一次向 她表露真心,只是对方冷漠的表情已不想再听到有关梵高对她的爱的只言片语。

因此招至房东以“纠缠女儿”的理由,用未来女婿的“命令”,要求立刻梵高搬走,别觅他处。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5)

梵高自画像,运用点彩画法

经此一事,梵高变得无精打采,对顾客很不耐烦,特别看不惯那种自以为鉴赏力超群,却专门挑选没有价值的平庸作品的人。

换作以前,梵高从不理会这些人最终卖下什么,只要能为画行赚到钱,自己能获取收入即可。

可现时,他突然觉得这种人虚伪,做作,讲究的穿着下隐藏着对艺术贫乏的认知,还要强加掩盖。

他有了一种要为作品本身价值澄清和对得起内心良知的觉醒。

一次,他接待了一个雍容华贵的胖太太,她要给自己的新买的公寓配置几副画,并声称不需顾及钱的问题,只要店内最好的画。

梵高忙了大半天,试图卖给她几张勃朗作品的复制铜版画,胖太太反而觉得梵高介绍的画没有一点水平,却看中了几幅最没价值含量的画。

梵高一时没能忍住,坦白地说了一句:

“即使闭上眼睛随手拿一幅,都不比你手中的差!”

胖太太顿时暴跳如雷,放下手上的画扭头就走。

这么一个大客户被气走,经理愤怒不已,警告梵高:如有再犯,非辞掉不可!

梵高不服气,直言画行不应该出售毫无价值东西来牟取暴利,不能让富人的钱变得麻木不仁,使懂得鉴赏的穷人身无分文。

经理被梵高怼得无话可说,同事们感觉到梵高越来越不对劲,根本不敢靠近。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6)

梵高作品《艾德琳·拉瓦克斯肖像》

第二天,梵高未征得公司的同意,擅自回家陪父母过圣诞节。

梵高失魂落魄的状态,让父母十分担心。得知他失恋的真相,“森特叔叔”将梵高调至巴黎总部,希望换个环境能让侄子重返信心。

只是感情的创伤像在梵高心里用刀刻下的伤痕,环境的更换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在梵高心里还有一点点的星星之火仍未扑灭。

在他给巴黎公司递交辞逞后, 特意搬到离伦敦不远的地方,找到一份助教的工作来糊口。

为的是周末能徒步到伦敦,在欧也妮家门口看上一眼。

但这样的思念是徒劳无功的,直至有一天他透过窗口看到欧也妮家里张灯结彩,屋内传来喜庆的歌声和欢笑声。

梵高知道欧也妮结婚了,他步伐维艰地离开,心碎了一地。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7)

梵高作品《蓝衣女人肖像》

03 底层生活与第二段感情

从被拒绝的那时起,梵高原来逐渐被打开的心,一下子收了回来,变得更偏执,寡言,不合群。

他将《圣经》捧在手心,日夜攻读,并将它翻译成英语,法语和德语。

还将之前阅读过的书籍,如饥似渴地重读一遍。

他觉得成为一名牧师是自己的天职,并将父亲看作今后奋斗的榜样。

梵高貌似要用另一种方式来抚慰自己受伤带痕的心。

家族成员似乎也了解他心里的痛楚,叔叔们都支持他进入大学攻读神学。纷纷给梵高提供学费,住宿房子及帮他寻找补课老师。

可是由于梵高始终不能适应正式的学习而未能实现对神学的研究。他安慰自己做一名福音传教士也同样能帮助患病群体和惩罚有罪之人。

他这点想法同样得到家族成员的支持。于是,梵高带着晕头的虔诚来到比利时贫瘠矿区博里纳日。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8)

梵高作品《戴白色帽子的农妇头像》

在矿区,他亲眼目睹矿工们住宿条件的破烂不堪;和他们一起下矿井,亲自体验到一天到晚在伸手不见五指,充满瓦斯毒气的环境中工作十多个小时的艰辛,只为讨得那少得可怜的食物。

几乎所有的矿工在年轻时已患有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许多死于肺痨,瓦斯中毒和爆炸中。

他们劳累一生,生前的生活连狗都不如,死后却像狗一样被埋掉。

梵高对他们产生莫大的同情,他对自己承诺,如果在这个地方全心投入地干上三年,要是做不出一些成绩,他决不回家。

梵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在这片贫瘠的大地上,确实发挥到了极致:

他和矿工们一样,住草棚,睡稻草,和他们吃同样的食物。

帮忙照料受伤,患病的矿工。

大冬天里,用有限而不多的工资为老人,孕妇,小孩子买暖和的被子,衣服和牛奶。

在一个冬季的瓦斯爆炸中,由于抢救设备落后,相关人员无能为力,矿井中工作的矿工无一幸免,而煤矿公司则要求停止施救,继续工作。

矿工们忍无可忍地进行了罢工。

这一举动意味着:不工作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会挨饿受冻。

梵高二话无说,将身上所有的钱财换成食物,并将自己茅屋内的一切物资,一同送给了矿工家庭,仅给自己留下咖啡来充饥。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9)

梵高作品《午睡》

梵高已饿得虚弱不堪,站也站不稳,只能躺在地上,给葬身矿井下的矿工们举行安魂仪式。

他的行为被其他牧师发现,认为这是一种野蛮的胡作非为,与传教士身份不相称,立即中止对梵高的委任并停止发薪。

家族成员也认为梵高与穷人中最穷的人住在一起,丢尽了中产阶级的颜面,就连提奥也对梵高感到失望,兄弟俩为此中断了差不多一年的通信。

梵高却觉得自己比较适合与底层人民一起生活,他不计酬劳地继续帮助有需要的人。

他给矿工画画,要用绘画记录艰苦劳作的矿工真实的生活,使得梵高对绘画产生深厚的兴趣。

这段与家人产生分歧的时间持续到1880年7月,梵高在穷困潦倒之际,接受了提奥的邮政汇款,兄弟俩才打破了僵局。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提奥没有间断地给梵高提供支持与帮助。

因为他知道哥哥立志要成为一名像米勒一样的艺术家,不但将米勒的绘画复制品寄给梵高临摹,还给他提供绘画所需的笔,纸和颜料。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10)

梵高自画像

回到父母家的梵高,刚好遇上失去丈夫的表姐凯。

为了抚平心中悲痛的情绪,凯来到姨妈家散心。

梵高每天带上凯和她的儿子到田间写生,不知不觉中,梵高被眼前忧郁又温柔的表姐所吸引。

他再次陷入爱恋中,没有顾及向对方还处在服丧期内的女人表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并执意要冲破这种传统的规矩。

最后他不仅遭到凯的严词拒绝,还让全家人尴尬不已。

梵高对感情的强烈态度,只会在对峙中愈加猛烈。

他不顾父亲的反对,用提奥寄给他的生活费,买了一张到阿姆斯特丹的火车票,他要登门拜访,让凯改变心意。

结局当然如失败的初恋一样,不但没能见到凯,还使凯的家人对他憎恶到极点。

因为他使出了霹雳手段:

没有理会佣人的阻拦,承受着一阵又一阵刺耳的辱骂后,一时的激动让梵高疯狂地举起左手,毫无痛觉似的放在蜡烛上,红红的火焰把皮肤烧出一片焦黑,发出一股难闻又令人作呕的气味。似乎在向所有人宣布他爱的宣言与决心。

凯的家人被吓懵了,梵高的姨丈毫不留情地把他轰了出去。

梵高知道自己永远失去了凯。

因为这事,梵高也与父亲闹翻了,他没有回家,拖着疲倦的心来到海牙。

没想到这一站,梵高迎来了“短暂的家庭生活”。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11)

表姐凯和她的儿子扬

04 “唯一的妻子”

两段坎坷的感情,使梵高感觉更加孤独;矿工区的生活体验,让他不再注重外表穿着。

他觉得内在的价值远比虚假的外在来得高尚和实在,而绘画就是他内在价值的真实验证。

在海牙,梵高请教了一些有名的艺术家和画家,自己拼命画画,他已经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还上手了油画和水彩。

有时会进行写生,由于请模特开支大,很多时候在提奥寄出生活费之前,梵高已将身上的钱用完。

他只能饿着肚子,直到胃部隐隐作痛,无力握笔,才会开口向别人借钱。

饥饿感不断翻揭着心底的那份孤独,梵高不得不借酒消愁,他有了到小酒馆喝酒的习惯。

这样的机缘巧合,让他认识了克里斯汀。一个已有5岁的女儿,而且肚里还孕育着一个婴儿的女人。

事实上,这个女人已经有四个孩子,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孩子们的父亲究竟是谁。

大家都不喜欢这个酗酒的女人,唯独梵高与她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特别是两个人谈论到各自的身世和遭遇时,梵高那股孤独情绪荡然无存。

他甚至觉得与克里斯汀一席话后,所作的画变得润泽,饱满,流畅。

梵高不喜欢画漂亮的女模,年老的男人和历尽沧桑的女人才是他执笔的对象。

克里斯汀无疑成为梵高寻觅的理想模特:

骨节粗大的手,面埋在皮包骨的臂弯中,松弛干瘪的乳房下垂到精瘦的腿上。

梵高把这幅画命名为“哀伤”。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12)

梵高画作《塞加托里坐在铃鼓咖啡馆》,画中妇女是咖啡馆女主人,曾与梵高有过深交。

每一次到梵高租住的地方,克里斯汀会给梵高缝衣做饭,尽显温柔体贴的一面。而梵高会帮她照顾 5岁的女儿。

这样的日子让梵高感受到家的味道,是他渴望已久的情怀。

所以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帮克里斯汀出生产时的医药费,为他们这个四口之家另租了一套大房子,客厅,卧室,厨房,画室,样样俱全。

还成功地说服克里斯汀不再从事“风月”工作。

给人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理想愿望。

没经历过“养家”滋味的梵高,与克里斯汀生活了一段时间才明白,要养活一家人需要一笔巨大的费用。

即使提奥每月给他固定的生活费,梵高依然入不敷出,他一点都没有打算为克里斯汀和孩子而节省自己绘画的开销。

因为他已经获得了处理多人画面的能力,还掌握了远景画法,他感到自己的绘画前景是一片光明。

只是穷困的局面,迫使克里斯汀操起了老本行,让梵高惊骇又恐惧。

梵高明白作为一家之主,应该对家庭,妻子和孩子负责,但两人的认知和生活概念实在相差太大:

克里斯汀觉得连肚子都填不饱,把精力和金钱放在绘画上,根本毫无作用;

梵高由始至终认为绘画是他一生奋斗的事业,不容抛弃。

梵高和克里斯汀争吵不断的情况,在当初唯一支持他们的提奥到访后猛然结束。

提奥看到他们的生活条件,慎重地劝说梵高:

与克里斯汀分手是哥哥投身艺术事业的唯一机会。

刹那间,画家和一家之主的身份在梵高心里激烈交锋,但面对提奥凝重的神眼,梵高知道自己没有理由去反驳,毕竟他所有的生活费用均是提奥资助。

梵高不得不将这段“短暂的家庭生活”亲手掰断。

之后,他就像一只受伤的动物,搬到自古以来有着朴素和忧伤氛围的德伦特,将自己隐藏起来。

像一个计件工人一样,不分昼夜地忘情画画,将对家庭感情的狂热转向了艺术。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13)

梵高作品《在圣马迪拉莫海边的渔船》

05 意外被爱

离家已久,这个“败家子”突然想家了。

1883年,梵高觉得即使喜欢孤独也不能与世隔绝,这对提高艺术水平没有任何好处。

他回到由于父亲工作需要已迁到的纽南的父母家。

梵高敏锐地觉察到家人和自己已经存在一种不可言语的隔阂,看似亲切,但实际充满嫌弃。

就连父母也给他一种“勉强让他进门”的感觉。

他觉得自己就像一条肮脏的毛狗,去到哪里都会遭人讨厌,唾弃。

这种境况直至母亲摔断了一条腿,需要长时间休养在床。

有过照顾伤员经验的梵高日夜伺候床前,给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让家人对他的态度改观不少。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14)

梵高作品《麦田云雀》

那段时间,纽南田野风光,农舍,蔬果,农妇……所有的景象都成为梵高绘画的主题。

每一次出门,他会被村民们看作怪胎,不仅是他不着边际随意的装束,还有他对艺术的那颗敬畏之心,在外行人眼里是多么的怪异。

梵高没有理会别人的眼光,像勤劳的农妇一样,从早画到黑。

就是这种独特的专注,深深地吸引住邻居的女儿:玛格特。

她总是悄悄地跟在梵高身后,远远地看着他画画时,时而皱眉,时而深思的样子。

那炽热又隐蔽的目光,让梵高有所警惕,在多次寻觅中,玛格特忍不住走到梵高的身旁,默默地陪着他把一幅田间劳作的画画完。

这个不算漂亮的女人,有着一双温暖的眼睛。

她向梵高表述,自己没有真正地谈过一次恋爱,每天祈求真爱的到来,今天终于遇上了。

梵高十分震惊,没想到自己还有被追求的时候,一直以来,他都是那个因爱被拒的角色,他莫名地被玛格特感动了。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15)

梵高一系列的“收获景象”作品

那天起,他们相约在田野间,小河边,不论跟着梵高走多远的路,玛格特毫无怨言。

她给梵高买来他最喜欢的画,为他准备午饭,从不对梵高的穿着及言行举止指手画脚 ,从不嫌弃梵高粗野沙哑的声音,更不会指责梵高赚不了钱,要求他做与绘画无关之事。

感觉到玛格特的温柔,梵高时常感叹,如果10年前能遇到玛格特是一件多美好的事,也许他就不会有那么多感情的苦难,不会成为现在的自己。

但抚心自问,梵高对玛格特更多的是感激和同情,而不爱情。

所以,错的时间里根本不可能成就一对恋人。

当梵高决定要和玛格特结婚,村里像炸开了锅一样热闹。

居民们一致认为,比梵高大十岁的玛格特嫁给梵高,就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没有未来和前途。

连梵高的父母也不赞同,理由充分得让梵高难以辩驳:

还得让弟弟提供生活费的人,凭什么来养家?

而玛格特母亲反对的声音就更加奇葩:

如果玛格特嫁人,还嫁给一个像梵高这样的家伙,她的其余四个女儿就会成为阁楼剩女了。

玛格特的母亲为了斩断女儿的情丝,不允许玛格特踏出家门半步,即使梵高来找她,不是侮辱就是责骂。

这次梵高没有纠缠,甚至觉得无望而想到放弃。

正处无奈之际,玛格特偷偷溜出家门,来到梵高的面前,那种兴奋就像她初次见到心上人一样,脸上微微泛起红晕。

但梵高万万没想到,这个被家人逼得精神失调的女人,在梵高没注意的时候,拿起手中的瓶子一饮而下,服毒自杀。

虽然最后捡回一条性命,玛格特的母亲却直指梵高是“杀人凶手”。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16)

梵高作品《摇篮旁的慈母》

梵高在居民们心中的形象越来越差,家人对梵高的态度急转下滑。

他与父亲传统观念的冲击有增无减,让父亲十分难受。

以至父亲中风卒死,家人均将大部分的责任推到梵高身上。

他的妹妹伊丽莎白明确表示,梵高不再受欢迎,因为家族的名誉不能因梵高再次受损。

加上,当时梵高画了一幅年轻女子怀孕的画,被指证他让一个农家女孩怀孕了。

祸不单行的他顿时声名狼藉,所有人都把他看成罪人。

失去父亲这个牧师的保护伞和权威的掩护,天主教的一位牧师趁此机会大显身手,他顺应民意地禁止梵高与村民来往。

梵高的名声在这位牧师的禁令中消磨殆尽,绘画的范畴被缩限到,只能画静物。

所有的一切唯独不变的是,提奥一如既往地相信梵高,并邀请他到巴黎,让他首次了解到“印象派”。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17)

梵高作品《鸢尾花》

06 与提奥一起生活

纽南是梵高绘画生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虽然感情的骤变,父亲的去世,家人及居民的孤立,徒生了梵高不少的反感与忧伤。

但在艺术上却获得历史性的进展:1885年 4月,梵高创作的油画《吃土豆的人》标志着他的作品上了一个台阶。

所以在得到提奥的邀请时,梵高并没有立即前往巴黎,因为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得把所有主题画完,加上当时他被一个美术学院录取,但由于排斥学院派原则,与学校师生产生严重分歧。

郁闷,疲劳,营养不良,吸烟多过,让他生病一个月。

这时的他才决定到巴黎,换个环境,也换个心情,更想亲眼看看那些所谓的“印象派”作品。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18)

梵高作品《吃土豆的人》

印象派画家用狂热鲜明的色彩,打破了传统的沉闷和晦涩,用流动的空气,光艳的阳光,去诠释生命的动力。

特别当梵高看到莫奈画中最深的颜色还要比荷兰所有美术馆中的画最亮的颜色还要明亮时,瞬间感觉自己的画,苯拙,灰暗,死气沉沉。

他懊恼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到巴黎学习,以至不用白白浪费6年的时间。

提奥不赞成梵高对自己画作的评价,他认为梵高已经形成独一无二的风格,只需将颜色调亮,给画面赋予动感,一定有所作为。他希望梵高能改造巴黎的艺术,而不是巴黎改造他。

梵高似乎没有理解弟弟的话中之意,完全陷入模仿的泥泞中,不能自拔。就像回到学画初期,总是画不出一张满意的画。

为此,他气愤,恐惧,忧郁,哀丧……冲刷着每一个角落。

阴云不定的情绪,使与他同住的提奥十分苦恼。

提奥试过安慰,劝说,甚至在没办法之下,只能与他争论,希望梵高能认识到模仿别人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行为。

结果可想而知,梵高不但没有屈服于提奥 的说辞,据理力争的激奋场面,使提奥身心受累。

他很想让哥哥搬出去,但不知如何开口,因为梵高一直是他最爱的哥哥,他从不怀疑梵高的能力,所以只有安慰自己:艺术家都要承受常人不可忍受的痛苦。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19)

梵高作品《曳起桥与打伞女人》

提奥的公寓被乱放的画架,画布和各种颜料管搞得乱七八糟,梵高经常与其他画家在公寓里高声辩驳,像街市一样喧哗吵闹,提奥依旧将对兄长的“尊重”放在第一位。

直到1888年2月,梵高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画有了进一步跨越:已经没有模仿的味道,那种鲜亮的感觉跃然纸上,生命力似乎要从画中爆发出来。

他决定离开巴黎,再次回到心心念念的乡村里。

这次,他选择了法国南部的阿尔,带着梦想的乌托邦,最后却酿出了悲剧。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20)

梵高作品《阿尔勒吊桥》

07 高更的到来及“疯子”的酿成

阿尔是一座幽静的古城,有耀眼的阳光和清新纯净的空气,梵高感觉自己的健康有所恢复。

鲜明的四季景色,使梵高作画的热情高涨,他要抓住百花齐放,果实成熟的短暂时间,将所有美丽的景色画下来。

他就像一个定时闹钟,每天在太阳升起之时,必会拿起画架准时出门。

梵高外出写生有一个习惯,从不戴帽子,即使烈日当头,把他额头晒得红彤彤,他依然顶着炽热的太阳,高效作画。

在他的角度,太阳的热能可以激发创作能量,是大自然免费的遗赠。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21)

梵高作品《有垂柳的公园是诗人的花园》

由于作画时间过长,体能消耗大,梵高的病痛开始发作 ,并且越来越严重,反应有点迟钝。

村民看到他神经兮兮的表情,另类的穿着,被晒红的脸上,眼睛就像两个冒火的洞,腋下夹着画板,一边走,一边用手比划着什么,自言自语。

他们觉得梵高大概就是个疯子,不可能画出像样的画,所以根本没人愿意做他的模特。

无奈之下,梵高只能到风月场所寻找合适的模特对象。

一个16岁的姑娘因此笑话他,因为他给的钱不够,得割下耳朵当作报酬。

没想到,这姑娘不仅“美梦成真”,不久之后还被当场吓晕了。

而这一切得从高更的到来说起。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22)

梵高割耳后自画像

高更是梵高在巴黎认识的画家,他画了大量提尼克土著妇女的画。

他曾经是股票交易所的职员,拿着3万法郎的年新,可谓衣食无忧。

可自从结识到马奈,高更对绘画产生深厚的兴趣,毅然辞掉交易所的工作,带上妻儿靠积蓄过了一年只有绘画的生活。

之后他将妻子和三个孩子送回岳父母家,自己为了画画东拼西凑,经济十分拮据。

高更的经历使梵高对他产生深刻的印象。又听闻高更曾经当过水手,梵高简直把高更当偶像一样崇拜。

所以,当梵高知道高更生病,欠了一屁股债务,没钱过日子时,他多次让提奥帮助高更售画,使高更在最困难之时能够平稳过渡。

当然,梵高对高更有敬仰之情外,他更希望自己在阿尔建立的艺术团体以画作形式得到发展并占领南方,进而攻克首都。

这就是梵高心中的乌托邦,而“黄房子”则是他要实现梦想的地方。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23)

梵高作品《梵高在阿尔勒的家》

“黄房子”故名诗义,就是外樯被涂成黄色的房子。

当时梵高看到这栋面向广场和山坡市区的房子,建造结实,阳光充沛,两个大房间都带有小房间,居住绘画两不误。

而且月租便宜,他立马就把“黄房子”租下,并有了要在那里度过余生的想法,更激发了心中的梦想。

梵高知道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他必须建立一个组织来逐步实现。

但是当他向所有画家朋友表达自己的意向时,没有一个人愿意到阿尔,只有高更在梵高发出多次邀请后才答应,却迟迟未动身。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24)

梵高“向日葵”作品之一

高更十分看重自己的艺术,他觉得热带区域才是理想的地方,梵高那个所谓的艺术组织微不足道,不屑一顾。

但对于一个有家室,又卖不出画,穷困得差不多到绝境的人来说,提奥能给予帮助,一旦开始出售他的作品,高更每个月均能得到补贴,不用再为钱发愁,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

而提奥唯一的条件是:高更只需答应和梵高居住在阿尔。

这项协议让高更十分不安,像在出卖自己作为代价的交易。可他确实需要钱,这点毋庸置疑。

因而,高更的谨慎思考换来了一段时间的犹豫不决。

直到“科尔叔叔”离世,留给提奥一笔财产,提奥将其中一部分寄到阿尔,这也是梵高得以开始他梦寐以求的愿望的资金基础。

梵高把这笔资金用于清理,翻修他心仪的工作室外,还给高更提供从巴黎到阿尔的路费,让高更再无借口不动身。

原本对阿尔不抱希望的高更,看到“黄房子”后,尽管梵高为了他的到来,精心地装饰过:画了好几幅“向日葵”挂到墙壁上,希望能让高更赏心悦目。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25)

梵高“向日葵”作品之一

高更反而觉得梵高把他扔在一个寒酸,毫无前景的地方,注定在阿尔开展的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

高更表现出的粗鲁和傲慢,使梵高孩童般的焦躁直线上升。

抛开艺术,梵高和高更在生活上都能相处和谐,但一谈论到如何作画,作品的评价和对其他作家的看法,梵高和高更没有一处相同的意见。

高更主张冷静地将事情画下来,梵高觉得只有激情万丈,热血沸腾之时才能画出满意的作品;

高更崇拜的画家,往往受到梵高的轻视;梵高认为了不起的画家,是高更所嫌弃和鄙视的;

……

他们会对这些别人看似毫无意义的话题争得你死我活,日夜不休,以至弄得各自筋疲力尽,无法入睡。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26)

梵高“向日葵”作品之一

高更厌倦了这种争吵,身在曹营,心在汉 的他,多次威胁梵高说,自己要离开阿尔,离开艺术团体,离开他的朋友,使梵高几度害怕高更会不辞而别,独自离开。

好些日子,梵高晚上冲进高更的房间,落实高更是否还在“黄房子”;悄悄地跟在高更身后,害怕他偷偷溜走。但被高更发现后,梵高又迅速地返回到自己的房间。

在梵高心里,“黄房子”的事业就是他一生的命运,而高更就是能够和他实现梦想的那个人,毕竟只有他一人愿意来到阿尔。

只是梵高根本不知道高更心存的蒂结,随着梵高的行为不断困扰着高更,高更离开的意愿越来越坚实,以至他最后不带情面直言梵高所谓的理想只是梦境,更将提奥罢到了话题上,这无疑给了梵高“毁灭性”的回击。

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两位艺术家从此再没相见。

即使第二天,高更知道梵高当晚的事件,他依然铁了心地不辞而别,他害怕梵高一旦再次发作,自己根本不能把控梵高一发不可收拾的情绪。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27)

梵高作品《夜晚露天咖啡座》

梵高的乌托邦就这样落下帷幕,但割耳垂事件惊动了警察和不少的阿尔居民。

尽管梵高住院不是因为精神失常,而是要控制割耳后的失血过多,但人们却一致地把梵高看作疯子。

在梵高出院后回到“黄房子”,并且不䵧帽子强迫自己在澎湃的激情下一气呵成完成37幅作品。

高强度的精神运作,使梵高出现幻觉,他走进一间饭店时,总觉得有人想陷害他。

出于对自身的防护,他疯狂地掀桌子,摔瓶子,使饭店人员不得不让警察带走他,再度送进医院。

两次发生在梵高身上的事件,邻居们对他极其反感,纵使出院检查结果显示,梵高的妄想症已经不严重,可以正常生活,但阿尔居民还是向当局申请以“公共威胁”为由关押梵高。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28)

梵高作品《夜间咖啡馆》

1889年2月下旬,梵高进入莫索尔的圣保罗,如其说是一所集疗养,修道院和画室于一体的场所,倒不如说是名副其实的精神病院。

梵高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精神病人,但他并没有恐惧和害怕,反而感觉生活更舒心,因为院里没有讽刺,嘲笑和不理解。

他的病,在当时被诊断为癫痫,间歇性发作。医生曾经提醒梵高要作息有度,劳逸结合,不能将情绪陷进去,否则对他的身体会有很大的损伤。

但是,修道院与世隔绝,缺少了外面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深沉忧郁的气氛,自然而然地增强了梵高内心的情绪,使他比之前更加激进。

在这种氛围下,梵高把全副精力用于支配自己的精神力量上,他一旦拿起画笔,那股全神贯注的劲儿,瞬间迸发。

他集中创作了橄榄,柏树和山丘等一系列的风景画,还有给医护人员和病友画了肖像,给自己绘了多幅自画像。

而为人们世代称赞的《星月夜》也是梵高在圣保罗生活期间的作品。

他的作画速度没有因为病情而受影响,在作画情绪升至高峰时,他多次企图想通过吞食颜料让自己的作品和生命变得鲜活。

但在别人眼里,就是一种自杀的行为。医护人员只得清走梵高所有画材,直到他恢复理智。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29)

梵高作品《星月夜》

病痛反复发作,不断增加梵高的焦虑,他非常害怕自己再次病发会变得不再清醒。

梵高突然有了逃离圣保罗的想法,希望可以回到北方,回到自己根的地方,在深爱他的人们的陪伴下得到康复。

巴黎显然就是那个接近故乡的城市,起码能够较近距离地接触到一直爱他,支持他的弟弟。

由于当初梵高是自愿入院的,在圣保罗的一年里,梵高发病四次。

间歇期,梵高是绝对的安静平和,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中,而且梵高从没出现过社恐及畏惧与外界联系的表现。

这方面从梵高不断给提奥和妹妹的信件中就能很好地得到解释。

因而,圣保罗没有什么理由阻拦梵高获批出院。

梵高在得到提奥的同意,带着确信自己回到北方对身体有更好的改善的信心,独自开启巴黎的长途之旅。

他的这次决定似乎成功了,至少他的病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进一步发作。

只是梵高突然的英年早逝却让世人嗟叹,感到离奇。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30)

梵高作品《罗纳河上的星空》

08 崭露头角和最后的旅程

实际上,在圣保罗时,梵高的作品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唐居伊老爹和小木屋餐馆偷偷举办了有梵高作品的预画展,接着印象派的第五次沙龙展出了梵高的《罗讷河上的星夜》和《鸢尾花》两幅作品,受到不少人的赞赏。

一位在巴黎的荷兰侨民画家及评论家还盛赞梵高是一位非凡英雄,希望以后的日子里能更多地谈论到他。

梵高的名字,逐渐被人所知,他的《红色葡萄园》在布鲁塞尔以400法郎售出,这是梵高有生之年卖出的唯一一幅画 。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31)

梵高作品《鸢尾花》

梵高对名利看得十分淡漠,除了画作能对提奥多年的财政支持作出补偿外,他特别甘心情愿地将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那些懂得鉴赏却又一毛不拔的人。

所以,回巴黎后的梵高没有大张旗鼓,他就像旅客一样探望了提奥一家。看到弟弟家里的墙上挂满自己的画作,还有许多没来得及整理及裱装的画堆满了沙发,柜底及备用客房。

甚至从梵高离开家乡进入古皮尔工作到现在,20多年来给提奥写的700多封信件,都被弟弟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

梵高顿时心里五滋六味,提奥对他的情义,明眼人都看得通透,而他对弟弟的感激只能放在画上,唯有懂他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价值。

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就连家人,也只有提奥和妹妹威尔保持着书信往来。

他也明白自己不可能再拥有爱情,家庭和孩子,所以当他知道提奥用他的名字及教父的名字为儿子起名文森特•威廉,梵高心底的海浪被层层翻起:小侄子就是自己的孩子。

在圣保罗时,梵高就为小侄子画了一幅《开花的杏树》,表达出他兴奋,高兴的心情,同时作为给教子的礼物。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32)

梵高作品《开花的杏树》

梵高对环境比较挑剔。

在巴黎的第三天,喧闹的城市气氛让他感到烦燥,便到30公里外的奥维尔旅游,他意外地发现那里的茅草屋顶和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颇具特色。

加上提奥认识维奥尔的保罗•加歇,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精神科医生,兼职绘画,是许多印象派画家的朋友。

他听取提奥对梵高病情的描述后,加歇提议梵高到奥维尔生活,会对他的恢复有利。

在自我感觉良好,和外在因素的支持下,梵高选择住在奥维尔。

加歇医生以及他的女儿,儿子很快地成为梵高的朋友。

梵高为他们各自画了画像,还捕捉住奥维尔村庄,葡萄园,医生的房子和花园的景色,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创作了80幅作品。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33)

梵高作品《弹钢琴的玛格丽特》

梵高表现出一切正常,就连加歇去巴黎拜访提奥也声称梵高完全康复了,不需要担心他再次发病。把提奥高兴得立即答应了加歇下星期天的邀请。

提奥领着妻儿到奥维尔,让梵高喜出望外,他亲自到车站迎接弟弟一家,抱着小文森特,给他看院子里的小动物,就像小时候给提奥讲解大自然奥秘一样的亲切热情。他们在加歇医生的院子里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这一天,是梵高被家庭孤立后,第一次感到家的温暖,也是他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中最开心的时光。

也是这一天,让梵高往后不知疲倦地创作,亲人的笑脸,朋友的欢欣,让他获得心灵的慰藉,要把这种高尚热烈的情感滚动在画面上。

如果上天可以对梵高稍加垂怜,让美好延续,也许他就能亲眼见证自己卓越的成果。

只可惜,世事万变,梵高与提奥也不例外。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34)

梵高作品《加歇医生》

1890年7月6日上午,梵高到巴黎探望提奥,发现小侄子生病,提奥的状况很不乐观。

他为了帮助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耽误了画行的正常营业,过去的一年,画行处于亏损状态。

画行经理对提奥没有好脸色,还威胁地说出,要辞掉提奥。

倘若提奥真的丢掉工作,不要说对梵高的资助,就连他自己的生活和居所都会成为焦头烂额的头等问题。

提奥一家完全陷入窘境,可提奥依然为梵高的健康担心着,每月按时给梵高腾出生活费保障食宿。

这一切使梵高显得极其亢奋,原本打算拜访两位朋友的计划,皆因此事而取消。

他急冲冲地回到奥维尔,在对自己百般谴责的情况下,给提奥写信表明,自己是弟弟的累赘,使提奥处于困境,他感觉无边的痛心与难过。

梵高知道自己能为弟弟做的只有加倍努力画画,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能踏上成功的彼岸。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35)

梵高作品《奥维尔乌云密布下的麦田》

他继续创作了大篇幅的作品《乌云密布下的麦田》,还给提奥附上四幅油画的草图和自己的要订的大批颜料。

只是让人卒不及防的是,当月27日夜幕降临之时,梵高在完成他一生中最后一幅画《麦田群鸦》之后,一颗子弹穿入了他的胸膛,他用尽全身力气,支撑着身体,捂着胸部,踉踉跄跄地回到旅馆。

由于子弹无法取出,剧烈的疼痛折磨着梵高,他的气色越来越差。

当提奥赶到时,奄奄一息的梵高斜倚在床头,吸着他的烟斗,从没出现过的平静此时在梵高的面上轻轻地荡漾着,一抹浅然的笑意显露在嘴边。

他的眼睛散发出微弱的光,似乎看到自己一见钟情的欧也妮,温情内敛的表姐凯,曾经做过短暂夫妻的克里斯汀,愿意为他殉情的玛格特,还有一直无条件支持他的提奥,和所有的画家朋友。

他似乎也看到了《星月空》扭动,旋转的节奏带来了生命的畅想,《群鸦麦田》金黄色的麦浪,波动起囚禁已久的乌鸦重获新生飞向自由的风暴之空。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36)

梵高作品《麦田群鸦》

梵高何尝不想获得重生,此时的情况对他而言,也许生命的结束才意味着新的开始,也对弟弟减负最完美的途径。

兄弟俩默然相对一夜,梵高留下一句遗言:“我希望一切都结束了。”

就这样,他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一直以哥哥为豪,从不质疑哥哥的才华,当所有人都嫌弃哥哥,他却一昧地遵从自己的内心,希翼和哥哥一起创造伟大成就的提奥,面对梵高骤然去世,伤心欲绝,日夜守候在梵高的画作前,喃喃自语,身体状况日益恶化,半年后,追随梵高驾鹤西去。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37)

梵高弟弟:提奥

手足情义,在梵高和提奥之间回旋不断

从童年时期的相互分享,到工作后的理解 ,包容和支持,以致后来梵高经历苦难被孤立之后的不离不弃……

兄弟之情至始至终没有半点减弱,如同一块晶莹透亮的玉石,光洁无瑕。

今天,我们看到梵高价值不菲的作品,不仅是他运用色彩的灵动,热情似火的生命动感,疯狂不拘,突破传统的独特创作手法。

我们还看到从画面中显露出来的背后的真实故事和亲情血脉,这才是梵高画作真正的价值所在。

毕竟,没有提奥不改初衷,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励,成就不出伟大的艺术家梵高。

他们的手足深情,已成为不朽的事实。

乌托邦现实中的状况(失去乌托邦)(38)

文森特·梵高

---资料参考:《凡•高》[德] 瑞纳•梅荡格著;[德] 英戈•沃尔特编;

---资料参考:《梵高》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