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

今天分享一下关于“地支”十二个甲骨文符号的本义解读(个人理解)。

我曾经因为将“辛”重新解读,否认了“辛”与刑具刑罪之间有任何关系,而是表意“孕妇分娩”,并因此突发奇想,将“十天干”与“十月怀胎”联系起来,完整地用“天干”十符号与十月怀胎的过程一一对应,逻辑上还是合情合理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下我的相关文章)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1)

后来我又对“辰”有了与传统观点不同的理解,认为“辰”是种子萌芽到破土(石)而出的过程,这个观点共鸣者较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下我的相关文章)。因此,我对“地支”十二符号与植物生长过程是否存在对应关系产生了好奇。

经过脑洞大开的冥想,我非常确定“十二地支”讲述的确实就是上古先民种植植物的一个周期过程:贮藏果实(子)→选种育种播种(丑)→胚根向下胚轴向上萌芽(寅)→种皮分裂脱落(卯)→破土石而出(辰)→长成幼苗(巳)→抽条(午)→枝繁叶茂(未)→开花(申)→结果(酉)→武装保护果实(戌)→劳动人民采摘果实(亥)。

本文中,我对“寅、辰、午、申、酉、亥”六个甲骨文符号进行了颠覆性解读,自我评估正确率90%以上。

♦关于植物的相关知识

在解读之前,先科普一下:自然界中种子植物(又称显花植物)是最进化的种群,又可分为被子植物(最高等)和裸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胚乳或子叶负责提供营养,胚根会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轴会发育成植物的根和茎之间的连接部分,胚芽会发育成茎和叶。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2)

根据植物种子的胚中子叶的数目,被子植物又可分为单子叶被子植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颖果类)和双子叶被子植物(最普遍,我们常见的豆类、瓜类和各种水果等)。裸子植物的子叶数目为3~18个(如松、柏等)。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由子叶或胚乳提供营养,子叶不是真叶(一般不进行光合作用)。由于双子叶被子植物最普遍,上古先民最容易观察到其生长规律,所以下文就以双子叶被子植物的生长过程来讲解“天干”的十二个甲骨文符号的本义。

1.“子”:离开母树(株)的成熟果实。

“子”,本义为婴儿,在这里是借指。离开母株的成熟果实好比离开母体的婴儿。在这里不作过多讲述。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3)

2.“丑”:从果实中抠揪核/籽,包含选种育种播种的阶段。

“丑”的甲骨文符号如下图所示,通常认为是“揪扭”动作。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4)

有的植物之果就是种子,比如禾本植物(稻麦粟等)。有的植物之果的核/籽才是种子。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5)

关于“丑”也不作过多讲述。

3.“寅”:种子吸水膨胀开始萌发,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发育成植物的根,然后胚轴也开始向上生长。

“寅”的甲骨文符号及原本解释如下图。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6)

虽然说“寅”的符号中很象有支“箭矢”,但在这里却是实实在在的“种子萌发”的形象:箭尾是胚轴向下发育成根,箭头表示胚轴向上生长。(其实挺形象的)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7)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8)

4.“卯”:胚轴继续生长,将子叶和胚芽顶出种皮,种皮一分为二裂开,种子的形态消失。

“卯”的甲骨文符号及原本解释如下图。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9)

对“卯”的本义基本赞同,在这里强调的是种皮完全分开甚至脱落,种子的形态消失,已经发育得象棵幼苗(但还不是真正幼苗,还没破土而出,也没生成真叶,不知能否称为胎苗?)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10)

5.“辰”:破土石而出。

“辰”的甲骨文符号及原本解释如下图。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11)

先认识下“石”的甲骨文符号(下图)。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12)

然后再认真看下面这个符号二十秒,会发现“辰”其实象一个人伸出两只胳膊推“石头”。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13)

但在这里,显然不是人用胳膊在推石头,而是胚轴的两片子叶在推石头(见下图)。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14)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会忍不住“呵呵”,但我提醒大家,是否在中学学过一篇文章——《种子的力量》(作者:夏衍),下图是节选↓↓。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15)

种子萌发破土的力量是惊人的,“辰”这个符号恰恰说明我们的上古先民早就已经认识到了“种子的力量”。

所以,“辰”的本义应该是“胚轴快速生长,顶着子叶(胚芽被子叶包裹保护着)向地面生长,遇土开土,遇石推石,最后成功见到阳光”。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16)

6.“巳”:胚芽发育成茎和叶(真叶),成为真正能够独立生长的幼苗。

“巳”的本义是分娩中的胎儿或新生儿,在这里是借用。新生儿离开母体后开始自主呼吸,不再通过脐带从母体获取氧气和养分;同样的,胚芽发育成真叶开始光合作用,不再依靠胚乳或子叶提供营养。至此,长成真正的幼苗!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17)

7.“午”:抽条长个阶段。

“午”的甲骨文符号及原本解释如下图。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18)

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解读。从“午”的象形符号看,非常象“节节高”。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19)

我的解读是:“午”是植物苗株抽条长个一一拔节。

8.“未”:开枝散叶/枝繁叶茂阶段。

“未”的甲骨文符号和原本解释如下,没有什么更多的话要补充,因为符号已经很形象了。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20)

9.“申”:开花。

“申”的甲骨文符号及原本解释如下图。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21)

这种解释很不清楚明确。

个人理解,“申”的符号就象一根枝或藤上开着两朵花。为什么我们的先民不是画一朵花?这就显示出了我们上古先民的智慧和对植物的认识深度。我们现在都知道,自然界中种子植物(显花植物)大多数是通过异花授粉才能结果,同花授粉的情况较少。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22)

所以,我对“申”的解读是“开花,且异花授粉”。

“申”与“电”是同源字,“申”是地上植物开花,“电”是天上闪电(如开花)。

突然想起上海“申花”了,不知道老板是否知道他取的这个公司名字很有文化内涵。

10.“酉”:果实,结果阶段。

“酉”的甲骨文符号及原本解释如下。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23)

将“酉”解释成“尖底的酒坛子”完全是从“酒”字倒推,显然是错了。

“酉”应该是“果实”。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24)

如果还不信,那再看下“酉”的演化。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25)

上图《说文》中的“酉”演化成“丣”(音同“酉”),其实这个“丣”认真看很眼熟,是不是很象“卯”的甲骨文?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26)

我认为“丣”就是“卯”的逆过程。如果将“卯”理解成“果实→种子→萌发→种子形态消失”的过程,那么“丣”就是重新形成种子和果实的过程。所以《说文》古文“酉”(丣)就是“果实(含种子)。

再看“酉”的另一种演化,即战国时文字。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27)

认真细看,这战国“酉”其实是“辛”的变体。于人类,“辛”分娩的是婴儿(用类似“十”表示);于植物,花授粉后孕育出果实(果实用类似“⊕”表示)。刚结的果实味道是苦涩的一一辛味。所以,战国时的“酉”还是结果,而且刚结的果实是辛味的。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28)

所以,先有“酉”(果实),才由“酉”(果实:粮食/水果)酿造出“酒”。绝不是有了酒坛子就有了酒。

11.“戌”:武装守护即将成熟的果实。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29)

在“民以食为天”而且生产力低下的上古时代,保护即将收获的劳动果实是必须的,这里就不过多啰嗦了。顺便提一下,小时候去偷西瓜,瓜地里瓜农会搭个棚守瓜的。

12.“亥”:劳动人民采摘果实。

“亥”的甲骨文符号及原本解释如下图。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30)

这种解释是有点扯,非要将亥猪一体化。明明就是“一个人戴着斗笠或草帽,伸手在采摘”的劳动场景,怎会跟猪扯上关系了?如果真要扯一起,那“亥”就是杀猪人,猪养肥了也要收获。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31)

说到这里,我说下“鬼”和“醜”。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32)

“鬼”的甲骨文符号我认为应该是”戴着头罩的人”或“蒙着脸的人(尸)”,而不是“没头的人”。因为⊕是“甲”的甲骨文符号,有护甲、护罩之意。类似下面这种形象,防虫又防哂。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33)

所以“醜”的本义应该是“戴头罩的人在采摘(成熟的)果实”,绝不是“酒鬼”。“醜”比窦娥还冤,不仅变成“酒鬼”,还变成了“丑陋”的背锅侠和代名词。

♥总结

我本来老记不住十二地支顺序,现在按植物的生长过程一想就能说出来,不再死记硬背了。[呲牙]

另外,十二地支既然讲的是植物的生长过程,自然就与“冬藏、春生、夏长、秋收”有对应关系。

为方便记忆,用图片汇总一下以上内容。

天干地支象形字(说文解字十二地支)(34)

这是我天马行空臆想症发作的成果,希望有共鸣者。​​​​​​

我对“十二地支”甲骨文符号的解读,从逻辑上讲没什么大问题,但不排除个别符号解读不严谨,毕竟没有系统学习植物学知识,欢迎讨论指教。[祈祷][祈祷]

(文中图片均自网络,感谢原作者[握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