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花瑶白天好玩还是晚上好玩(湘楚民风隆回花瑶风情)
在邵阳市隆回地区雪峰山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曾经几乎被世人和民族史料所遗忘的瑶族分支,她们穿着艳丽服装,民俗风情独特怪异,拜树为父,视古木为神灵,至今还沿袭着奇特古老的习俗,过着崇尚万物的生活。
她们,就是花瑶。
花瑶印象
大部分对于瑶族或瑶寨的印象,都是藏于深山,不经历一番苦寻难以得见,但花瑶却有不同。位于大湘西腹地,只要你朝着大山远眺,哪个山坳上立有枝干遒劲的参天古树,那里就可能有花瑶人家。因为花瑶自古信奉树木,所以瑶寨的选址也是寨不离树,树不离寨。
普通瑶族都信奉先祖,花瑶虽然也是“瑶”,但只是庞大瑶族中小小的一个分支,婚嫁习俗也不尽相同,与普通瑶族没有太多共同特征。只是在早年的民族认定中,人们将其圈在了“瑶”的范围里,又因其装饰得艳丽绝伦,如同明媚的山花盛开在幽静的山野间,自此便被形象地称呼为“花瑶”。
花瑶世世代代生活在封闭的深山里,常年隐藏在茫茫大雾之中。民风古朴保守,几乎与世隔绝,不与外界通婚,除了赶集很少走出村寨,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和风情习俗。
但当花瑶展现在世人眼前时,花瑶女性那一身艳丽绝伦的服饰,美轮美奂,巧夺天工,从头到脚都是花枝招展的世界,不过一眼,便足以艳惊世人。
花瑶服装
都说花瑶女性身着艳丽,那么她们的服装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几乎每个花瑶女性都有一只专属于自己的“女儿箱”,一生相随,从不轻易展示于人,尤其忌讳男性观赏,从不见于世人,连丈夫都难得一见。
虽然神秘,但其实里面藏的都是花瑶女性一生所做的最精彩的几十件挑花,婚嫁用的嫁衣及各种节日的盛装……可以说每一件挑花裙绣都是最精湛的艺术品。
花瑶女性的传统外衣是镶了红布边、缀着红布扣的黛蓝色无领对襟长衫,下身着筒裙,这些筒裙全部用挑花绣成,图样纷繁复杂,树木花草、飞禽走兽、古老传说,应有尽有,似乎将整个部落传承绣在了上面。腰带是五颜六色布料拼缝成的筒形带子,宽约三寸许,长达十多米,要想一圈圈绕上去得费一番功夫。
最为奇异的还是头巾,要想戴上头巾,得先将红黄两色毛线编织成一根百米长的花辫,再一圈圈地盘缠到头上,状若葵花、大过斗篷,怪诞、繁缛而有趣。
如今被逐渐汉化后,花瑶女性把头巾改良:用竹篾条织个头巾形状的的骨架,再把花带依次地编满上下两面,外沿缀一圈花边和彩珠,后头还垂下两束长长的五彩须穗,如同一个斗笠倒戴的花头巾。
花瑶风情
挑花
花瑶女性自古就有一手挑花的绝活,且世代相传至今,很小时就会在长辈口传身授下学习挑花,需几年功夫才能掌握基本的挑花技艺。她们随身携带绣品针线,闲暇时便三三两两聚于屋檐下山溪旁,一起挑花绣裙。曾有人统计过,一件筒裙挑花约有30多万针,累计需180余个工日才能完成。而最为难得的是,她们从不描图打稿,也不用模具做刺绣架,只是遵循土布的经纬徒手挑制,所有纹样早已在心中。
信仰
花瑶自古以来崇拜古树。在邵阳隆回地区,古树最多的地方一定有花瑶人生活的痕迹,而花瑶人长居的地方,必定古树成群。
花瑶人认为古树有灵,是神灵的化身,可以庇佑他们。根据当地志书记载,花瑶所在的雪峰山上一个叫“小沙江”的镇子,曾被称作“小杀光”,因瑶人曾在这里被清军大肆屠杀,血流成江。而少数的幸存者们则遁入莽莽森林,连绵的群山和茂密的树林为他们提供了天然的庇护,也提供了生存的资源。
在花瑶人心中,古树除了是保护神,还是亲人,世世代代的花瑶人守护着花瑶山寨。花瑶人对古树还格外虔诚,从不轻易砍伐或其他伤害,既便是树木枯朽倒地,也不敢拖回家使用,而是让其自然枯尽、还原于土。在花瑶山脚下,至今还立着一块光绪九年腊月二十八日立的"永远蓄禁"石碑,据说这是至今保存完好的瑶乡最早的封山育林禁碑,虽然碑身已在岁月中变得斑驳,但可见花瑶人世代护林的决心。
花瑶节日
隆回花瑶在迁徙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大传统节日,即“讨念拜”和两次“讨僚皈”,花瑶的这三大节日通称“赶苗”,是三次纪念性的盛大活动。
“讨念拜”是每年的第一次“赶苗”,“讨”意为“走”,“念”意为“月”,“拜”意为“半”,“讨念拜”意即月半所过的节日。
该节源于明朝万历元年,明神宗遣兵数万人镇压居住在溆(今湖南溆浦县龙潭镇)邵(今湖南隆回县小沙江镇)地带的瑶民,为时三年零六个月。明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所不为。第三年“大端午节”(瑶山人民以农历五月初五日为“小端午节”,十五日为“大端午节”)夜晚,明兵施计佯攻香炉山瑶寨。瑶民中计,遂放弃其他各寨前往堵击。官兵乘虚而入,偷营破寨,杀死瑶族男女老少不计其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幸存者四散逃命,潜入深山老林以采集野菜、捕捉野兽为生。从此,瑶民祖先议定由奉姓瑶王主持,每年五月十五至十七日在虎形山瑶族乡水洞坪集会,作为受辱雪耻纪念日,以纪念这个灾难的月半,告诫后人毋忘历史。
首次“讨僚皈”,即第二次“赶苗”,于农历七月初二至初四日在虎形山瑶族乡茅坳村举行。“皈”意为“菩萨”,“讨僚皈”意即逃脱凶恶的菩萨。节日源于元朝末年,元军镇压世居在江西吉安府田卢一带的瑶民。当时,吉安瑶民遭受当地统治者赵、鲁二督统的镇压而四处奔逃,许多老弱妇孺逃走不动,在元军的追杀下,只好躲在鹅颈坪大丘黄瓜、白瓜从中。追兵见状禀报元军统帅赦命,因此凡躲在鹅颈坪大丘黄瓜白瓜下的瑶民免遭杀害。花瑶祖先为了纪念这次幸免于难,这些幸免的瑶民后代每年七月初二前禁食黄瓜、白瓜,并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举行纪念性集会。
第二次“讨僚皈”,即第三次“赶苗”,于农历七月初八至初十日在今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举行。节日源于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下山峒(位于今隆回县小沙江镇境内)回姓瑶民七姊妹被汉族豪绅廖元翁率领的200余人追赶,引起瑶民的反抗。经历各种追杀后,大部分瑶民被分散在边远的深山老林中而无法返回此前居住的中心地带(大约在今小沙江镇洞江、大沙江等地)。与清兵议和后,瑶民为纪念奋战勇士,大沙江、小沙江也一度改名“大杀江”、“小杀江”(后来迁居当地的汉族越来越多,为了加强民族团结才恢复原地名),同时举行隆重集会以示纪念。
花瑶“赶苗”这三大传统节日,原本都是为了纪念花瑶先民的三次历史大杀戮而举行的雪耻集会。随着历史推移,这三大传统节日已经演变成为人们赶集购物、活动聚会、青年男女赛歌对舞、谈情说爱的喜庆节日。每年在这一共九天的节日中,花瑶人民不论男女老少,举家出动,一律身着节日盛装,奔赴集会地点,在外的游子归家聚会,或访亲会友,或彼此对歌,或激情展示花瑶各种神秘而淳朴的民情风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