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好吃的四个特点(就知道吃你知道螃蟹)
中秋将至,正是蟹肥之时。然而更想从另一个角度写一写螃蟹。虽然沦为吃货最爱的美食,但实际上,身为螃蟹,它们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节肢动物。
提起节肢动物门,你会感到陌生。可是要说起蜘蛛、螃蟹、大虾以及蜻蜓、蝴蝶各类昆虫,你就会感觉亲切多了。这些家伙,有用来吃的,有用来看的,还有专门用来吓人玩的……实际上,它们也有自己的一份生命尊严。
仔细想一想,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你会发现它们的“胳膊腿儿”都是以关节与躯体相连的。
关节的出现,是一项了不起的进化成就。在此之前,虽然有很多无脊椎动物进化出了学名为附肢的“胳膊腿儿”,可在生物学家的眼里,那充其量只是皮肤的突起,太低等了。例如,环节动物门中沙蚕的疣足,以及软体动物门中鱿鱼和乌贼的腕足,都可以说是原始的复附肢。假如你仔细观察蜘蛛或者蜻蜓的附肢,你会发现,它们的“胳膊腿儿”也和人类的上下肢一样是分节的。这就是节肢动物门名字的由来。
但是,节肢动物最了不起的“武艺”在于“露骨”。
吃螃蟹、大虾的时候,我们习惯了说剥蟹壳、虾壳,似乎我们剥去的是虾蟹的“皮肤”。实际上,剥去的是虾蟹的外骨骼。这才是真正的“露骨”!
像建大楼时用水泥把钢筋包裹在里面一样,人类、鱼、蛇等这些脊椎动物的骨骼,都是深藏在了身体内部,加以肌肉依附,皮肤包裹,是“肉包骨”。而节肢动物的骨骼,则是像皮肤一样位于身体最表面,像个袋子一样把身体和肌肉装起来,是“骨包肉”。这样岂不是太容易骨折了?落后!
先进与落后要看和谁比。和蚯蚓比、线虫比、扇贝比,外骨骼就是了不起的进步。之前,无脊椎动物只能匍匐在陆地上;现在,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可以支撑起身体。之前,无脊椎动物不能离开潮湿的环境,否则就会变成动物干尸;现在,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分蒸发。有了外骨骼这层铠甲,太阳晒不成肉干,雨水泡不成气球,节肢动物从此不再怕风吹日晒及雨淋。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节肢动物从此开始大胆地在陆地和天空自由地探索。
凭借着突破性的“关节”以及“骨包肉”技术,节肢动物门成为动物界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豪门”,约有100多万种,占到动物总数的80%以上。并且还占据了天空、陆地和海洋,甚至动植物体内都是它们的生存场所。真是剽悍的生活无需解释!
节肢动物的外骨骼,本质上还是以上皮细胞为主体。一般分为三层:
最外一层是防水的薄薄的上表皮,防止体外水分渗入和体内水分的蒸发;
上表皮下面是坚硬的外表皮,支撑起身体;
再往里,就是厚厚的富有弹性的内表皮,贴着身体。
但是外骨骼这样坚硬的铠甲,依然会造成行动不便。于是节肢动物又将这三层表皮向身体内部折叠延伸,形成各种各样的凹陷,形成“内骨骼”,让肌肉和身体有更多的机会和皮肤挂钩,这样“铠甲”会变得更加合身。
吃螃蟹或者虾时,在螃蟹腿外壳和虾壳的内侧,时常看到一些半截的“小隔断”,这就是它们的内骨骼。
外骨骼这套节肢动物的“铠甲”和我们人类的衣服一样,不会随着身体的长大,自己长大。所以节肢动物要定期地“换衣服”,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蜕皮。
但是旧衣服也不是那么好脱去的。节肢动物此刻还有武林秘笈。为了摆脱旧皮,在水中生活的节肢动物会让大量的水进入身体,而在陆地生活的则会让大量的空气进入身体,尽可能地把身体胀大成水球或者气球。这个时候,节肢动物的血压会急剧增高,导致身体上的蜕皮线破裂,然后就可以将黏在身上的旧外骨骼脱掉了!血压高,也不全是坏事!
不过,严重不建议你们运动后脱不下汗黏在身上的衣服时采用此法,不管你是剪破衣服还是服用升压药。
(蜕下来的螃蟹壳和虾壳,颜值还满高)
蜕皮时期的节肢动物,失去了外骨骼的保护,非常柔弱,很容易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所以它们事先都会寻找隐秘的场所,以便“闭关修炼”。蜕皮后,肌肉和新的外骨骼一时半会儿还建立不起紧密的连接,往往肉动皮不动,行动不方便。蜕皮期间,节肢动物的意外死亡非常多。假如有家动物寿险公司,那么这段时间的意外伤害保险应该是个热门的险种。
昆虫和蜘蛛都是节肢动物门的一员。蜕皮和昆虫发育中的完全变态以及不完全变态是两回事。蜕皮只发生昆虫的幼年。两种变态方式是昆虫从“小孩”长成“大人”的必备仪式。蜕皮却是昆虫“小娃娃”在不停地换尺码更大一号的童装。
(左图:蚕蜕皮的过程 右图:蚕化蛹为蛾的变态反应)
虽然和脊椎动物比起来,节肢动物门的这些生存策略显得很低级,但是比起很多无脊椎动物,它们确实是很努力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它们“露骨”的小日子仍是蛮滋润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