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又廷谈第一次见到高圆圆(餐桌上的陌生人)
文/麦穗小鱼
题记:
“夜已深,还有什么人,让你这样醒着数伤痕......”每当听到林忆莲的这首经典老歌,不免心生些许的惆怅。婚姻生活中你有没有越想越失衡,越想越委屈,越想越抓狂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总感觉自己的婚姻生活中似乎少了点什么。或许,缺少的是激情,是理解,是自由,是倾听与陪伴。以至于,很多人坦言:两个人的婚姻,却过成了一个人的独角戏!
曾几何时,我们无话不谈,慢慢地,面对繁杂的是是非非和柴米油盐,彼此变成了“餐桌上的陌生人”;
曾几何时,我们都患上了“婚姻失语症”,家不再是欢声笑语的港湾,慢慢地变成了静默可怕的“囚笼”;
曾几何时,我们对婚姻充满想象、满怀期许,而如今却像一只折翼的鸟儿,再也没有心力去展翅飞翔。
......
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我们变成如此模样?记得,电影《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中有句台词:
“曾以为世界上最糟糕的事,就是孤独终老。其实不是,最糟糕的是与那些让你感到孤独的人一起终老。”
这句话总能激起很多人的共鸣,因为:
一个人时,天冷没有人提醒你加衣服,你并不孤独,因为你可以自己知冷知热;
两个人时,天冷没有人提醒你加衣服,你格外孤独,即使你可以自己知冷知热。
这便是答案之所在!
最坏的结局不是离婚,而是成为“面具夫妇”,彼此没有爱,也没有任何期待,却在一起生活,这才是最大的不幸。
最近,看了一部短片《餐桌上的陌生人》,短短11分钟,没有义正言辞地说教,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导演罗景壬只是把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的日常生活平铺开来,用极简的、朴素的,甚至略显苍白的语言和画面诉说着“婚内单身”的无奈、无助和无望。看完之后,扎心之痛犹如针刺,却又给人以醍醐灌顶之顿悟。
剧中,张钧甯饰演的妻子下班回到家里,打开屋子的灯,不由自主的叹了声气。因为,又要开始一整晚的煎熬了。
家里依然整洁有序,和刚结婚时比起来没有什么太大变化。只是更加安静寂寞了,俨然缺少了生活里的烟火气。这座房子就像他们的婚姻一样,没什么起色,反而越来越脱离现实。或许,这终究只是一座房子,而不是一个家。因为,家是充满温情的,是充满欢声笑语的,是疲惫后爱的栖息地,而房子只是个冷冰冰的皮囊“收容所”。
好不容易,丈夫提前下了班,妻子心想终于可以好好地一起吃顿饭了。可是,面对妻子的“你饿了吗?”、“我刚遇到五楼陈太太,她女儿长得好快哦”......,丈夫永远是带着耳机、手捧电脑,整个房间静的可怕,只能听到敲击键盘的声音。餐桌上,妻子每每想找个话题或是聊聊家长里短,都被丈夫嘴里蹦出的“嗯”、“噢”、“是喔”敷衍着。空荡荡的房子,寂寞无言的餐桌,还有无数次试图打破这份静默的妻子的欲言又止……,都让人倍感压抑。
终于,妻子忍不住了,哀默地问了一句:“你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啊?”
丈夫头也不抬地茫然回答:“有什么声音吗?”
妻子低着头弱弱地说:“就是什么声音也没有,好安静。”说完后,站起来转过身,默默地流着泪。
“就是什么声音也没有,好安静。”这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犹如晴天霹雳,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很多人说,在这部影片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好像我自己也在经历着这样一种梦魇般的婚姻。
犹记得,恋爱时卿卿我我,总有说不完的话。但是,当我们带着期许和憧憬走进婚姻时,才发现婚姻的“蜜月期”是如此之短。短到你还沉浸在其中,对方已感到了厌倦。最终,原本无话不谈的夫妻,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消磨了激情和欲望,变成一对无话可说的陌生人。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夫妻不在少数。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下班后,你捧着手机,我刷着韩剧,即使睡在同一张床上,也不愿多说一句话。
很多时候,夫妻之间的话题仅限于孩子:比如,孩子成绩最近怎么样?比如,这次考试孩子考了多少分?比如,该给孩子报哪些辅导班?然后,便彼此陷入了沉默。似乎,孩子成为了夫妻之间交流的唯一桥梁。
然而,或许在2个小时之前,他们各自和同事或朋友还聊得正欢。为何面对最熟悉的另一半,却出现这样的尬聊局面呢?
众所周知,这些年,我国的离婚率持续走高。有调查表明:离婚率高居不下的众多原因中,占比最大的是“感情不和”。而感情不和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聊不到一起、没话说、不想说话。
中国历年离婚率(1978—2012)
何炅老师曾经说过:
“亲密关系最重要的不是外貌,不是面包,甚至不是忠诚与否,而是分享。因为不管你是在感情的激情期,还是在稳定的婚姻里,如果不分享,两人在同一屋檐下也会像陌生人一样,而这种强大的空虚感,才是伤害两个人感情最温柔的杀手。”
是啊,很多人认为,只要两个人都忠诚于对方,不出轨、不朝三暮四,即使无话可说又何妨。更何况,婚姻本来就是爱情的坟墓。老夫老妻要的是踏实地过日子,而不是年轻人的你侬我侬。咋一听,这话似乎并无任何毛病。细细想来,婚姻中缺乏倾听和陪伴的空虚感恰恰是感情里最“温柔的杀手”。这种空虚感看似无关痛痒,却最是诛心!它会慢慢灼蚀你们的感情,拉远彼此的距离。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夫妻因“无话可说”而选择一别两宽。
我们都偏执地把婚姻当成了爱情的终点,当荷尔蒙逐退,爱意随之冷却,婚姻也便进入了“倦怠期”。之前的“完美伴侣”似乎戴上了另一幅面具,日子变得越来越无聊乏味。不要说通过主动的付出给对方带来幸福感,就连最基本的倾听和陪伴都慢慢变得奢侈。曾经被视为最珍贵的另一半,如今在优先级顺序上却被放在了最后一位。
殊不知,维系一段感情,最基本的就是倾听、交流与陪伴。当双方的交流越来越少,逐渐变成了“餐桌上的陌生人”,甚至连吵架都懒得吵的时候,他们一方面是在逃避现状,另一方面是对这段感情不再抱有任何期待。这种表面上看似相安无事的平静生活,底下却暗流涌动,不断滋生着情感的祸患。等到一方想清楚并下定了决心,这段婚姻关系也就走到了终点。
无话可说的婚姻最是煎熬,也最折磨人,它在不断蚕食着彼此对生活的期许和憧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把彼此的感情、羁绊、耐心消耗殆尽。
红本本还是那个红本本,我们已不再是我们。婚礼上承诺的感情像一片秋天的叶子,在风中枯萎、飘零,渐渐化为尘土,才知道彼此最不可挽回的不是爱恨情仇,而是不知不觉的疏远。疏远是无终而既的消逝,我们因缘得以际会,却又因无话可说而变成了“婚内单身”。或许,最后真的就走向了单身。
话又说回来,面对这样无话可说的婚姻,选择离婚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就如同日剧《最完美的离婚》中的那段台词:
“最坏的结局不是离婚,而是成为“面具夫妇”,对对方没有爱,也没有任何期待,却在一起生活,这才是最大的不幸。”
深以为然!
婚姻,不是一道说解就解的题。虽然,从来都不会有标准答案;但是,每一份答案的前提都是“有话可说”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段子:
从前有人结婚,亲友会说:“恭喜,恭喜!”;现在有人结婚,亲友会说:“保重,保重!”
乍一看,特别想笑。再深思,却满是凄凉。
尼采曾说过,男女双方走进婚姻的礼堂时,神父最后应该补问一句:“你认为,你可以和这个女子(男人)到老都有话可说吗?”
这难道不是一句来自灵魂的发问吗?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理直气壮地回答这个问题。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午夜梦回之际,是否后悔选择身边的这个Ta。当家不再是疲惫后的栖息地,不再是受伤后的避风港,而变成了两个孤独灵魂的“冷战场”时,这样的婚姻其实早已名存实亡,只剩下彼此折磨。
前两年,俞飞鸿在参加窦文涛的访谈类节目,和冯唐讨论感情和婚姻问题时曾坦言,自己不是不婚主义者,不结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找不到一个可以随时随地愿意和你说话的人。她说:“婚姻里头,很多夫妻根本没话讲。两个人在一起的孤独,可能比一个人的孤独更悲伤吧。”
孤独的原因有很多种,或许是因为对方真的很忙,陪伴你的时间确实很少。但那只是肉体上的孤独,而心灵上的孤独才是真正的孤独。后者的孤独,恰恰是因为看不到对方爱的反馈和听不到爱的回音!
其实,婚姻里孤独的不仅仅是女人,男人也一样。否则,有些男人不会车开到楼下却不愿上楼、故意编个理由加班到很晚不想回家,甚至有些人深夜买醉。这些男人也都是一个个躲在“树洞”里排解孤独的人。
我有个朋友曾多次向我诉苦,她说:“我和老公结婚5年了,一直生活在一起,最近这一年觉得自己越来越孤单,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今年我们夫妻生活的次数减少了很多,沟通交流也大不如前。有时候两个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从头到尾都说不上两句话。哪有男人这样做丈夫的?就算我表达不满,他也不和我吵架,总是一言不发。尽管我们的感情没有出现原则上的问题,但我觉得真的快坚持不下去了,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在她这一大段的诉苦中,最触动我的不是“夫妻生活减少”,不是“沟通交流大不如前”,而是,她竟然天真地认为自己的感情没有出现原则性问题。是啊,有谁会认为“夫妻之间交流少”是原则性的问题呢?我们都偏执地认为,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但是,女人的心一般不会死在大事上,相反的,那些一次又一次的小失望却成了致命伤。既然都成了“致命伤”,夫妻之间交流少怎么就不是原则性问题呢?
一段关系破裂的前兆,就是两个人不再有情绪上的交流,不再去分享自己内心的想法。这种“婚内单身”或是“丧偶式婚姻”的相处模式会切断彼此精神上的联系,导致婚姻进入貌合神离的状态。所以,才会有很多人感叹道:“明明是两个人同床共枕,心里却比一个人睡时更冰冷。”
最新发布的《2019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三成的离异人群表示婚姻的倦怠期为2年,其次是3年(23%)。当“七年之痒”升级为“两年就烦”,“婚内单身”也就不再是个别现象。它理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当双方进入厌烦的状态时,孤独的种子便种下了。这枚种子一旦在夫妻的感情里生根发芽,就会不断地榨取彼此的好感度,引诱夫妻中的一方或双方走进“婚内孤独”的死胡同。所以,有不少夫妻生活在“三不”——“不说话,不吵架,不理解”的相处模式下。白天看一眼,夜里各入眠,俨然成为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好的婚姻一定是有说不完的话的,也会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记得有次看《金星秀》,嘉宾赵又廷自爆自己很宅,是个闷葫芦。金星说,我从没采访过像你这样如此安静的艺人。当她问道:“你在家和高圆圆的话多不多?”时,赵又廷一反常态,出人所料地用了一个词——“狂说”。
有话可说,这才是婚姻该有的样子。婚姻里最怕装聋作哑,舒服的婚姻一定是彼此心意相通,你懂我的快乐,我知晓你的烦恼。委屈的时候,有人听自己的抱怨;伤心的时候,有人在一旁安慰;开心的时候,有人可以分享。所以,有互动的婚姻才叫生活,没互动的婚姻只是在搭伙过日子。
更可况,“婚内孤独”这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会让你陷入胡思乱想的旋涡。比如,“Ta不愿和我说话,是不是外面有被人了?”;“我当初的选择是不是个错误,如果换个人,婚姻应该不至于如此吧”;“我们是不是应该分开一段时间,还能不能感受的到小别胜新婚呢”......,诸如此类的心里自我按摩非但起不到一丁点儿作用,甚至会增加自己的孤独感,迫使自己越来越像逃离这段关系。而一旦产生了这样的心理,婚姻便陷入了“破窗效应”的怪圈,只会让夫妻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最终走到不可修复的地步。
所以,一旦婚姻生活中出现了“不想说话,不愿交流”的苗头时,不要想着去逃避,而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掐灭这个火苗。正如,《失恋33天》中的那句台词: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对待婚姻就像冰箱,坏了就反复地修,总想着把冰箱修好。不像你们现在的人,坏了就想换掉。”
且不说,下一段的婚姻是否一定会幸福。谁都不敢保证在柴米油盐的琐碎和日复一日的平淡中,始终保有一颗充满激情的心。爱情本身就是需要经营的,只有学会相互理解,懂得换位思考,多一些共情和交流,婚姻才不至于变成一具空壳。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陈奕迅在那首《爱情转移》唱到:“爱情是用来浏览,还是用来珍藏,婚姻这趟列车想开往地老天荒,需要多勇敢!”
是啊,谁不希望岁月波澜终有人陪,余生悲欢终有人听。但是,夫妻双方一旦变成了“餐桌上的陌生人”,婚姻便只剩下一地鸡毛!
好的婚姻,双方是夫妻,是情人,更是朋友
钱钟书先生曾在《人·兽·鬼》一书中写到:“赠与季康,绝无仅有,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这是他对杨绛的深情,也是对爱人的认知。(注:杨绛本名为杨季康)
钱钟书和杨绛先生的婚姻无疑是令人羡慕和向往的,这对出了名的文坛伉俪,用心与心的交流共同构筑了一座充满幸福的婚姻围城,一座两人永远都不想出去的围城。
从清华大学古月堂外,钱钟书和杨绛的一见钟情,到恋爱、结婚、生子,厮守终生,时间一晃就是六十载。这一路走来,他们共享鲜花和掌声,也共担风霜和雪雨。1998年12月,在钱钟书先生久病弥留之际,杨绛如热恋中的少女,双目注视着自己的爱人,不停地用家乡无锡话在他耳边安慰,亲吻他的额头,久久地贴着他的脸颊,恋恋不舍……。
他们历经66年的幸福婚姻,如一坛尘封的老旧,经久醇香。为什么二老的婚姻可以如此幸福,他们又是如何做到“始于一见钟情,忠于一生相守”的呢?其实,钱钟书先生的那句“季康,绝无仅有,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就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 一是,永远做夫妻——婚姻生活中不能没有共情力,学会多一点理解和包容。
有位婚姻专家通过上千件真实案例,得出如下结论:婚姻生活中超八成的冷漠和疏离来源于缺乏共情力,而共情力的缺失会导致彼此不理解和不包容!
世间没有完美的人,更没有完美的婚姻。当爱情渐渐转化成亲情时,当激情日渐消退时,彼此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这才是婚姻长长久久的基础。那些看似完美的婚姻,只不过是两个人互相包容,主动为对方做出改变,最终才磨合得越来越和谐罢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那些正在经历“婚内孤独”折磨的人,长此以往会从“不能沟通”逐渐转化为“不想沟通”。而一旦双方情感交流的通道堵死了,他们的这段婚姻也便死掉了。
生活中有些人,总喜欢凡事论个对错,争个输赢。可是,在婚姻的世界里,哪有什么谁对谁错,有的只是彼此的宽容理解和相互支持。试想一下,即使你争对了又能怎么样,不过是获得了一时的爽感。可是,对方却要为你的“爽感”买单,这个爽感对Ta而言或许就是一种伤害。
庆幸的是,《餐桌上的陌生人》中的那个丈夫,通过一只妻子的录音笔,看到了自己的冷漠与疏离。他想起了妻子曾经说过的话,他开始去理解妻子操持这个家的不易,开始去关注妻子的喜好,终于又找回了两个人不知不觉丢失的快乐……。
其实,婚姻犹如行驶在大海中的一帆小船。有时风平浪静,一帆风顺;有时则有风暴,有暗礁,只有划动包容的桨,挂起理解的帆,同心协力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 二是,偶尔做情人——婚姻生活中不能没有仪式感,学会给平淡的日子加点糖。
有人说,婚姻最终会归于平淡,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细水长流。正如三毛所说的那样:
“俗俗的日子,俗俗的甜,那是一种两个人把心放在肚子里的相处,在这种相处里,你的爱人可以看见你清晨刚刚醒来的样子,如果TA爱的是你褪去所有面具时的摸样,那才是真爱。”
这点我不反对,诚然把激情过成平淡,把山盟海誓过成相互守护,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可是,平淡和“仪式感”并不冲突。甚至可以说,“仪式感”在婚姻生活中甚为重要。越是平淡的婚姻,越是成天面对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越需要“仪式感”的调剂。
“仪式感”是感情的粘合剂。当你们的感情陷入枯燥时,当你们的爱之间出现小裂痕时,带她去看一场电影,送她一个心心念的包包,为Ta做一顿浪漫的烛光晚餐,或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看似很套路,其实却非常受用。
英国BBC纪录片《人生七年》里,安德鲁不仅是个成功人士,更是拥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婚姻。对此,他解释道:“我每周都会抽时间和妻子独处一天,把孩子交给保姆。也说会尽量创造一些美好的时光,给平淡的日子加点糖。”
“给平淡的日子加点糖”,这类的仪式感会让你花最少的代价,修复和治愈爱的裂痕,重新拉近彼此心与心的距离。中国人大多是不愿意去刻意营造一些小浪漫的,就连表达爱的方式一直以来都很含蓄。其实,仪式感不等于浪漫,更不局限于形式。比如,晚饭后给对方削个苹果,妻子来大姨妈时主动帮她熬一碗红糖水,丈夫出差回来时送上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些看似寻常的小关爱,实际上会让对方感觉到被重视的快乐。对方也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回馈你的关心,从而让两个人的相处更加和谐有趣。
曾经看过韩国一个《30天的承诺》的短视频。短片中的女主在离婚的最后30天,要求丈夫每天和自己拥抱,亲吻,牵手,说我爱你。
丈夫说:“那段时间我所忽略掉的她对我的关心和爱,又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
所以,仪式感不仅是感情的粘合剂,也是情绪的泄压阀,更有可能挽救一场濒临死亡的婚姻。而且,平淡的婚姻生活中,多一些仪式感,一定会让你们的婚姻之城更加坚不可摧。
- 三是,真心做朋友——婚姻生活中不能藏着掖着,学会敞开心扉,用心交流。
俗话说,有些事只能给朋友说。我不免有些诧异,既然都能对朋友说,为何偏偏对将要与你牵手走完一生,和你最亲近的伴侣,藏着掖着,心存隔阂呢?
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夫妻,倘若没有了心与心的交流,就不会体会到甜蜜的幸福感,只会痛苦、压抑、疲累。最终,两个人在一起比一个人还孤独,两个的生活比一个人还累,这样的婚姻自然不能持久。
人类自带一种劣根性,就是我们通常会对他人怀有期待,却对自己并不可求。运用到婚姻中,则表现为:你必须对我开诚布公,掏心掏肺,而我可以对你有所保留。
恰恰是因为这种心性使然,很多夫妻在交流的过程中不能互相敞开心扉,不能互相倾诉心肠。说白了,这样的交流是一种流于形式的“假交流”,并没有起到沟通的真实效果。
如果你想在两个人的相处过程中增进双方的亲密度,给予对方良好的情感体验,让对方感受到切实的幸福感,不妨可以尝试和学习一下“萨提亚聊天法”。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四点:1)提升对方自尊;2)帮助对方做出选择;3)帮助对方负起责任;4)促使双方和谐一致。
“萨提亚聊天法”可以让两个人在交流过程中敞开心扉,互相倾诉内心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能够给予对方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觉。形成这样的良好沟通模式后,会让对方形成情感依赖,这样就可以重新抓住对方的心。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万众风情,更与何人说?一生中,没有一个可以互诉衷肠的伴侣是件很痛苦的事。我们不奢望“灵魂伴侣式”的婚姻,但我们更不想自己的婚姻是“婚内孤独式”的。
最后,祝福所有的夫妻: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情深共白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