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知人与用人(君子的领导力由近及远)

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领导者的知人与用人(君子的领导力由近及远)(1)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儒家经典」,四书之首《大学》的共读。

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读了曾子口述,其弟子记录的传,了解了「齐家」与「治国」。

一言以概之,便是君子以修炼自己的品性来影响周围的人,对家里人一碗水端平,大事小事皆合乎情理;对子民或是员工/客户做好表率,像父母保护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设身处地地替对方考虑,以礼相让,以利相让。

更多内容,请戳:君子处世:立定脚跟做人,大着肚皮待人

接下来,我们继续讲「治国」,即「君子的领导力」。

01.行胜于言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大学》

帅,是「统帅」「率领」的意思。

尧舜之为君,存的是仁心,行的是仁政,是以仁率治天下。老百姓皆以尧舜为榜样,相亲相让,而从其为仁。桀纣之为君,是以暴率治天下。老百姓学着桀纣的样子,欺弱凌寡,而从其为暴。

一国之君,既是一个国家的领袖,又是一个国家的表率。国君是怎样的,国家就是怎样的。

领导者的知人与用人(君子的领导力由近及远)(2)

放到日常生活中,便是上位者是大家的表率,上行下效,是自然的道理。

你如果要求别人做到什么,自己便要做到;领导若是要求手底下的员工为公司做贡献,自己便要先做好表率,为员工、客户、社会做贡献。

领导者的知人与用人(君子的领导力由近及远)(3)

所以,我们在看到一个人事业做得很成功,除了要看到他用了哪些技术,哪些方法,更要看到他的人格魅力,他对员工的仁,与他对社会的情怀。

你若是没有这些格局,很多事情你是看不到,是学不会的。

领导者的知人与用人(君子的领导力由近及远)(4)

02.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大学》

所以君子自己先具备的德行,才能够要求别人具备。自己先没有的毛病,才能够要求别人没有。否则,你在要求别人时,便缺乏足够的信服,让别人心悦诚服听你的。

领导者的知人与用人(君子的领导力由近及远)(5)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大学》

藏,是「存」,恕,是「将心比心」,喻,是口头告诉、知晓、明白。

你自身有的东西,或善或恶,都会在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影响别人。

自己先养成了好习惯,再告诉给周围人,劝勉对方,帮助对方养成好习惯;自己先改正了坏习惯,再以自己为戒,帮助别人改掉坏习惯。你若一身都是毛病,却在指责对方时,头头是道,别人是绝对不可能听你的。

领导者的知人与用人(君子的领导力由近及远)(6)

这里,又提出了儒家的一个重要价值观,恕道

恕,上面一个「口」字,下面一个「心」字,就是「如心」,就是「将心比心」,表现为下面两个方面:

一个是「推己及人」,要求别人怎样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希望别人怎样的,自己先怎样。

《大学》里讲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样一个顺序,先修炼好自身,再推己及人,一点点地去影响你周围的人。

领导者的知人与用人(君子的领导力由近及远)(7)

二一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希望别人对你做的,就不要对别人做。

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每天可能都会对别人做些不希望别人对我们的做的事情,若是能够多要求自身,少去指责别人,便是修身了。

领导者的知人与用人(君子的领导力由近及远)(8)

03.由近及远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大学》

最后这一段,引用的《诗经》里的句子,论述了为何先家齐方能治国。

第一个短句「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是一首恭贺新娘出嫁的诗。诗人以桃花的鲜艳美丽,赞美了新娘的好品德,为家庭带来的欢乐、和谐的新气象。

领导者的知人与用人(君子的领导力由近及远)(9)

自古以来,娶妻当娶德,为人妻子若是能够使得自己的家庭和和美美,父慈子孝,便可以母仪天下,教导国人了。

第二个短句「宜兄宜弟」出自《诗经·蓼萧》,后半句是「令德寿岂」,令,即「美好」,岂,即「快乐」,令德寿岂,即「美好、长寿、快乐」。

放在一起,说的便是,一个人若是在与自己的兄弟相处时,能够做到对兄长恭敬,对弟弟友爱,便可以弘扬「悌」道,教导国人了。

领导者的知人与用人(君子的领导力由近及远)(10)

第三个短句「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出自《诗经·曹风·鸤鸠》,仪,指「仪表」「仪容」。忒(te,1声),指「差错」。说的是,容貌举止庄重严肃,便能够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了。

这三句连在一起,正是儒家的「孝」「悌」「慈」,在治国中的应用。

领导者的知人与用人(君子的领导力由近及远)(11)

家国虽异,其理则同。

善事父母是「孝」,侍奉国君同样是「孝」,像侍奉父母一样侍奉国君,便是「事君如事亲」。

善事兄弟是「悌」,而国之有长者,就像是家里有长兄一样,这侍奉兄长的道理,就是侍奉长者的道理。

抚爱卑幼是「慈」,国之有众百姓,就像是家中有卑幼一样,这抚爱卑幼的道理,就是那使众百姓的道理。

领导者的知人与用人(君子的领导力由近及远)(12)

我们只有先成为家族的榜样,所作所为才能够影响到兄弟,让他们乐于效法,才能够进一步去影响天下人。若是在家里都没有微信,家里人都不信服你,你如何去说服一个国家的人呢?

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不可乱,儒家说到底还是一门修炼自身品德,然后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学说。

领导者的知人与用人(君子的领导力由近及远)(13)

以上,便是传文的第九章,讲「齐家治国」。

下一篇里,我们将来到儒家八条目的最后一条「平天下」。

敬请期待吧~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