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解决居民问题打造幸福社区(敲开家门打开心扉)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做年轻人喜欢的思政工作⑤】,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认真解决居民问题打造幸福社区?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认真解决居民问题打造幸福社区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做年轻人喜欢的思政工作⑤】
原标题:社区里的年轻人,有些没有单位的归属感,有些缺失家庭的温暖。面对他们的迷茫和困惑,社区组织如何用正能量去引导?(引题)
暖心社区:敲开家门打开心扉(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阅读提示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治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特别是对于社区里的年轻人,有些没有单位的归属感,有些缺失家庭的温暖,面对他们的迷茫和困惑,社区组织如何用正能量去引导?仅有传统的说教和灌输远远不够,重庆一些社区的探索证明,以心换心就能真正敲开心扉,帮助他们圆梦成才。
近日,在重庆江北渝能阳光社区3楼活动室,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经典·励志青春”活动举行,数位青年朋友通过展示自己制作的PPT、朗诵节选等方式,向在场的嘉宾推荐自己要给大家分享的书籍。大家讲述阅读故事,分享阅读的意义,一起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和感悟,为推进青年读书、促进青年成长成才搭建了交流平台。
社区里的青年人思想活跃,传统的形式对他们难有吸引力,于是该社区通过建立读书会,让青年在分享中接受智慧洗礼,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吸引了众多青年人参与。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治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越到基层,工作越具体、越繁杂。特别是对于社区中的年轻人,如何用正能量去引导?重庆一些社区的探索证明,以心换心就能真正走进人心。
三登家门解开心结
“讲一万条大道理,不如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只要用心解决居民的实际难题,有时哪怕只是个小问题,也会有大成效。”作为一名85后,渝能阳光社区党委书记肖和说,之前家人并不赞成他大学毕业后去社区工作,进了社区后,前两个月的工作也让他觉得很不适应。社区年轻人多,工作难以开展,肖和尝试着把互联网思维带进社区治理。
“我们社区在治理上主要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比如‘云端议事’小程序,居民亲切称它为‘红色管家’,年轻人特别踊跃,纷纷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大家可以在这个小程序上发布信息、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现在平台里主要有几个功能,包括网上党组织、网上业委会、网络上反映问题。”肖和说。
“我们会把小区公共区域的收益发布在这个平台上,每个居民都可以知道公共区域收了多少钱、用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肖和介绍。通过“云端议事”小程序,有效帮助了上班一族在手机上就能了解小区的各种事情。
由于社区年轻人多,有的存在就业障碍,肖和便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进行全面的入户调查,并建立了资源数据库,对辖区企业动态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与辖区单位了解空岗信息,利用互联网 平台,通过社区微信群、就业QQ群、公众号进行随时动态推送。企业提供空缺岗位,社区提供就业人员信息,相互融入先后解决辖区数百名青年人的就业问题。
同为年轻人的肖和鼓励他们成长为自己曾经羡慕的模样。辖区19岁居民刘某,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由于没有及时工作,天天在家游手好闲,为此和家人没少闹矛盾。
肖和及时上门了解情况,得知原因是小刘父母一直感情不好,高考结束父母就离异了,加上高考落榜,小刘心里就更加难以接受,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肖和及时安排社区志愿者为这个小伙子进行心理疏导,他自己也一周上门三次做思想工作,让小刘把憋在心里的委屈与不甘进行诉说,慢慢地把他的心结打开了。
“当时我们上门,这个小伙子是不理解的。我一次又一次敲他家的门,耐心细致地与他交流,他才慢慢开始接受了。”肖和说,他同时也在想,心结打开了,下一步怎么办?
在反复交谈中,肖和发现,小刘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好,也不知道干什么。肖和就大胆鼓励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建议他当兵,去国防建设中锻炼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
通过社区的报名,去年小刘光荣地成为一名军人。现在他还经常与肖和通过微信交流,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家门口党建”成就梦想
看着自己租用的门面摆放起满满当当的货物,方建华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他说:“这日子越过越踏实了。”
从一个无收入来源、无一技之长的失业青年,变成拥有6间小铺的店主,他仅用了4年时间。居住在重庆九龙坡区华岩镇民安华福社区的方建华告诉记者,正是在社区党委的帮助和鼓励下,他才走上了创业之路。
常住居民1.9万户、5.1万人,民安华福社区是重庆市最大的公租房社区。外来人员多、技能缺乏人员多、困难群体多、居民就业创业难,这是社区面临的最大难题。
该社区党委探索“家门口党建”,设立“五心支部”、推行“五社联动”、织密“五个网格”、实施“五到家门”,令居民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许多家住民安华福社区的居民在外打工,因此换工作成为常态,部分过去在外打工的居民,因为新换了居住地不好找工作,也会短时期内赋闲在家。
“有稳定的收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社区党委书记周培全说,于是,社区决定在家门口给年轻人创造就业条件。他们以“就业超市”“技能培训基地”“巧手梦工坊”“创业苗圃”“创业大市场”为支撑,探索社区“家门口”就业创业新模式。
青年居民周川国就是受益者之一。他下岗后,参加了民安华福社区举办的电器维修学习班。在社区创业辅导站的帮助下,他很快就创办了“家居服务队”,成了一个个体经营者。渐渐地,他的维修技术、服务态度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目前他的业务还扩展到沙坪坝区、大渡口区等周边地区。
“吃水不忘挖井人。”周川国说:“在我失业彷徨的时候,是周书记带领社区干部给我指明了创业方向,我要用我的技术来回报社区和居民。”他在入党申请书上承诺,每月帮5户困难居民免费维修电器。
重庆鼓励社区党委做好社区“守门人”“领雁人”,让年轻人感受关怀和阳光。
黄桷坪街道新市场社区党委书记贺明凤创办的“贺大姐聊天室”,联系服务群众2200余人次,排解纠纷1200余起,她发展了一批“黄桷义工”志愿者开展爱心服务。在新市场社区,“有困难找贺大姐、有时间当贺大姐”已蔚然成风,“贺大姐”三个字已经成为群众贴心人的代名词,给年轻人树立了最温情的形象。
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自玲,牵头打造“梦想课堂”“和谐家庭家长论坛”“技能学坊”等邻里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用实实在在的技术帮助年轻人成长成才。
责任编辑:肖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