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练字为什么要石头(古人经典惜字如金)

  古代的精英,特别是古代的经典,都是惜字如金,难道真的是受当时的条件所限?竹片墨水不够多?还是字写多了书太重不好运输不好保存?

古人练字为什么要石头(古人经典惜字如金)(1)

  我相信,古人少写字跟当时的物质条件有一定关系,但绝对不是惜字如金的决定性原因。

  那么,惜字如金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巨大的秘密,也是古代精英的伟大智慧。他们是真正懂得说话和传道的人,真正明白教育的真谛。

古人练字为什么要石头(古人经典惜字如金)(2)

  说话是为了沟通,传道是告知,这是最直接和浅显的目的,而高明的说话、传道是为了发人深省,启迪人去思考。而思考?思考本身的那种进取探索的人生态度才是本质所在。

  惜字如金,言简意赅就往往晦涩难懂,一部分遇到难懂可能就直接畏难而放弃了,另一部分人会直接问,问到答案,似乎就懂了,还有一部分人会首先自己琢磨,参悟。

古人练字为什么要石头(古人经典惜字如金)(3)

  不同的人,在惜字如金面前,高下立判。

  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的层级有高低,但我们追求平等。精英把这些经典搞得晦涩难懂是歧视吗?不是,而是通过这个把那些低层次的过滤掉。你畏难了,就不是那块料;你直接问到答案,思考不够,进取不够;你苦苦琢磨参悟,不但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答案,还养成了进取心。进取心是冲破艰难险阻,突破人生蒙昧的必须;自己的答案才是灵活的答案,未来在实践中,没有现成的问题,也没有现成的答案,凭的就是进取和思考的习惯。

  所以说,把经典写成大白话,直接给个死答案,并不会拯救许多人,但会错过启蒙另一些人。

  现代,经典翻译成大白话,很多人都懂,但懂的只是字面上的意思,懂得够深吗?做得到吗?能够灵活运用吗?就算所有人都上了大学,能一样吗?即便都上了清华大学,恐怕有些人就上了宇宙大学了!因为我们必须相信有快有慢,在有限的生命里,快的人不可能停下来等慢的人。

  我们拿“格物致知”举例:

  可能有的人看到这四个字就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其实,现在用白话讲似乎很简单,《现代汉语词典》说是“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格物致知仅仅是这个意思?那古人先贤们直接说出来不就好了?让每个人都知道。可是,我想说的是,知道“格物致知”的这个意思恐怕没什么意义。

  首先,我觉得《现代汉语词典》,以及很多对“格物致知”的解释并不准确。(不过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系统地读过儒家这些经典,以后也许会有更深的理解。)

  格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或者叫一个动态的词,格物并不是推究事物的原理。物是万事万物,而格,单从字面上看,右边一个折文一个口,代表了文字和嘴巴,左边的木字旁对于人类来说代表工具,工具就是要劳动,要行动。格物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书上写的、嘴巴说的和实际做的去经历万事万物。致就是达到。知并不是知识,而是知道、明白、理解(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

  所以,“格物致知”的整体解释就是通过读书、沟通和行动去经历万事万物,以参悟宇宙人生的运行规律。

  此外,“格物致知”最最宝贵的并不是所表达的意思,而是看到这四个字给我们带来的宏大精神。一个小孩子,或者我们第一次,甚至无数次看到“格物致知”,我们可能会懵懵懂懂,而正是这种蒙昧的状态,会否启发我们进取、思考,进而突破蒙昧。

  “格物致知”,正是这种惜字如金,蒙而不白,蕴含着宇宙真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来源:大话戏坛 作者 耕菑草堂·劝书斋 故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