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的人才培养(建设周期5年中南民大获批)

近日,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发布《关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2020年首批基地申报评审结果的通知》,中南民族大学获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成为首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高校

中南大学的人才培养(建设周期5年中南民大获批)(1)

中南民大坐落在长江之滨、武汉南湖之畔,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排名中居全国高校第146位;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学校排第101位。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近70年来,学校始终牢记办学宗旨,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特色荣校"战略,现已发展成为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人才培养层次齐全、规模适度、效益良好、富有潜力的多学科、综合性民族大学。

中南大学的人才培养(建设周期5年中南民大获批)(2)

对于此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申报工作,学校高度重视,相关校领导多次研究部署,教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认真落实学校工作安排,积极开展了调研和论证工作。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特色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需求,确定了学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目标、创新举措,明确了重点工作任务、责任部门、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等,经过反复修改完成了基地建设规划申报材料。7月28日,学校参加了项目在线评审答辩,就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合理性、保障性进行了书面说明。

中南大学的人才培养(建设周期5年中南民大获批)(3)

首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将于今年9月启动实施建设周期为五年。学校将根据评审结果进一步完善基地建设规划,重点围绕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和实习实训三个关键环节开展建设工作,同时积极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基地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延伸阅读: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于今年组织实施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在有条件的高校建设"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为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全链条服务,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人才支撑。

欢迎关注"中南民族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文章素材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官网、官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