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让我们的心静下来(如何才能心静下来)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之前有几个月没有出去工作,待在家里,总是心烦意乱,动不动就心里发慌,着急、焦虑,夜里还失眠多梦,睡不好觉。
后来在一位道长的推荐下,去读了《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并且把这部经的吟诵版本单曲循环了无数次,结合自己的境况,慢慢悟出了一点东西,在这里就抛砖引玉地讲一些,希望能给同样想要静心的读者们带来一些帮助。
《清静经》原文
《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又称《清静经》,作者不详,大约产生于唐朝。它是道门重要典籍,为道士们日常诵习的重要功课之一。全文仅四百多字,我姑且将原文分为三部分,以便于阅读。
开头第一部分讲了关于大道的内容,说直白是真直白,但就是理解不了,只能说时机未到,还参悟不了这些东西,不强求,所以不讲。这部分最后写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点出了文章主旨。最后写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点出了文章主旨。
最后第三部分是葛玄、左玄真人、正一真人认为经常诵读此经的益处。不是道门中人,看看就行,不需多讲。
中间第二部分是《清静经》的主体,讲了如何“清静”,真“清静”的状态以及常“清静”的好处。对这部分的理解,我认为关键是在“欲”和“妄心”上。本文主要是谈谈我对“欲”的认识。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换句话说,要想清静,就需要遣欲,也就是去除欲望。
但从生物本性上讲,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欲望,维持生存需要是我们最基本的欲望。
修道中人脱离红尘,能将自身欲望降到最低,从而达到“清静”的状态,我们凡夫俗子在世间生活,可以将欲望保持在适当的程度,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也能清静。
什么是适当的欲望?就是与自身所处的环境、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欲望。这里有一个默认的前提是人们能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能力。
有的人同时有很多欲望,总想全部实现,结果是超越环境、自身能力还不足,欲望满足不了,时常苦恼,清静不了,这是欲望过高。
“妄心”其实就是欲望过度,有了妄心,就会有贪求,有了贪求,后果就是“烦恼妄想,忧苦身心”。
究竟该如何保持适度的欲望?马斯洛需求层次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参考。这里,需求可以简单等同于欲望,满足需求也是满足欲望。
不妨按照马斯洛划分的需求层次,给自己的欲望分分类,在自己的能力水平范围内保持适当欲望,逐步实现。
马斯洛最新需求层次金字塔
如上图所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层次分为7层。这些需求像阶梯一样由低到高,按层次逐级提升,但也并不是完全固定。当某一层次的需求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也就是说,人的需求要一层一层地去实现,最好不用跨级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要不然会很痛苦,就像我经历过的那样,在基础需求缺失的情况下,去高层次的成长性需求,结果烦恼不已。
当然,也不一定非要按这些层次机械地一步一步来。
因为人心中更高层次的欲望随时都会出现,抑制不了。只是说,对满足欲望所花费的时间、注意力要有侧重。当基础性需求都还没有满足的时候,应优先把注意力放到这上面。更高层次的欲望出现了,随它们就好,做一些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不需花太多时间,安慰一下自己就行。
欲望过高了不好,过低了也不太好。有的人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上,不好好利用自己的大脑、双手去改善生活,无所事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群体:
在深圳龙华三和人力资源市场,生活着一群“三和大神”。他们只做日结工作,干一天玩三天。吃5块钱一碗的“挂逼面”,喝2块钱一大瓶的水,抽5毛钱一根的散装红双喜;白天四处闲逛,晚上有钱就住15块一晚的床位,没钱就睡大街;网吧是他们最大的乐趣;活一天算一天,得过且过。
如今,当地政府加强管理,在老三和已经几乎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去了哪里?不知道。
“三和大神”们只需满足一下自己基本的生理需求就行,无需多想,可他们得到清静了吗?我想并没有,他们只是在生存极限中麻痹自己,总有一天会痛醒,陷入更大痛苦之中。那是真的“流浪生死,常沉苦海”。
最后,至于原文中描述地“心无其心”、“形无其形”、“物无其物”、“空无所空”、“无无亦无”、“湛然常寂”这种真清静的状态,玄之又玄,我们普通人随缘读读,不去强求悟到什么。
虽然我们几乎难以达到“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的境界,但是我们可以以适当的欲望为动力,提高自身能力,激励自己不断前行,不好高骛远,不浑浑噩噩,踏踏实实做事,这样我们会心安,自然也会清静,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